范琳琳
【摘要】現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我國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化產業發展背景下開展音樂專業教學活動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必須對其加強重視。本文首先分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然后以此為基礎,分別從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式、理論結合實踐四個方面探究具體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其教育人員具體工作提供更為豐富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文化產業發展;高校音樂專業;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高等院校開展音樂專業教學活動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方向,教育人員需要對其加強重視,確保能夠更高程度地滿足文化產業發展需求。為了進一步明確高等院校在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下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中如何更為科學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特此展開本次研究。
一、高校音樂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音樂作為現代人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價值,高等院校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如果要確保音樂專業學生具有更強的社會競爭力,進一步滿足社會時代發展需求,需要科學改進教學策略,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但是,就我國目前高等院校教學工作而言,教師教學觀念較為陳舊和落后,教學質量重視不足;同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過于重視技能培訓。該種問題的存在,導致我國目前音樂專業學生知識結構較為單一,缺乏必要的創新能力和實踐。[1]為了進一步保障音樂專業學生發展,高等院校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科學改進教學方式,更新傳統教學觀念,創新教育理論,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對其創新能力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實現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使其進一步適應現代社會環境。
二、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一)明確音樂教學目標
在進行人才培養過程中,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強化學生審美能力,進一步推動音樂事業發展。為了確保更為科學地培養產業化人才,高等院校必須科學創新傳統音樂教學。在此過程中,首先必須明確教學目標,在我國傳統音樂教學活動中,普遍過于重視傳授音樂基礎知識,對其職業能力、音樂情趣和審美體驗的培養缺乏重視,導致學生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無法更高程度地發揮自身潛能。為了保障學生具有更高的產業化創新能力,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時,必須使學生主體作用得到更為有效的發揮,繼而引導學生在參與音樂教學活動時,能夠進一步感受美好,對其專業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科學創新傳統音樂教學,為產業化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人才支撐。
(二)完善實踐課程體系
高等院校學生在具體學習音樂知識過程中,必須確保自身創造力的有效發揮,受到音樂藝術特性的影響,音樂創作具有更高的創造性。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通過實施音樂創作教學,能夠實現學生創造能力的全面提升。音樂創作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導致很難確保有效的師生教學活動,在具體進行學生創作能力培養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具體作業。首先,環境因素通常會對學生創作能力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具體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與其他藝術創作相同,音樂創作靈感通常來自于現實生活,因此,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強化學生感知生活的能力,科學積累審美經驗,實現學生創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其次,還需要進行實踐課程體系的科學完善,科學設置課程能夠實現學生創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我國傳統音樂專業教學活動中,課程設置過于重視相關理論概念,應用實踐和知識面相對狹窄,無法滿足現代教學改革發展目標。同時,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也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利影響。基于此,高等院校在具體開展音樂專業教學活動時,需要明確藝術實踐的重要價值,對其時間、課程體系進行合理完善。[2]在具體工作過程中,首先,必須確保明確設置課程的具體原則,在音樂專業教學活動中,需要確保合理融入藝術實踐,因此,相關人員需要進一步明確指導原則,科學營造更為輕松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身藝術情操,對其進行美育知識的全面普及。其次,需要科學配備師資力量和設備設置,確保高等院校音樂專業教學具有更為良好的硬件基礎,學校需要在特定場所內科學配置相關設備
(三)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首先,需要科學創新教學方式,在我國目前高等院校進行音樂專業教學時,傳統教學方式普遍以教師作為課堂中心,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缺乏必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如果要確保進一步提升學生創造性和積極性,必須對其教學方式進行科學改進和創新。目前,我國網絡技術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化發展,就是在進行具體教學活動時,必須充分應用網絡技術,確保合理豐富教學內容,從聽覺、視覺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刺激,使其具有更高的求知欲望,能夠更為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與此同時,還需要基于不同學生個人興趣科學調整課程內容,確保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需要進一步創新創作形式,通常情況下,音樂創作普遍是通過具有較強創造性的音樂活動實現,學校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有效激發學生積極性,對其思維進行有效拓展,使其想象力得到更為充分的發揮,進而自主創作音樂,以此為基礎,才能確保現在教學模式的合理化。最后還需要科學改進和創新表演形式,音樂舞臺表演是連接觀眾和音樂創作人的重要橋梁,音樂表演通常存在多種形式,不同音樂表演流派的表演方式存在很大程度的差異性,但是,無論何種表達方式,都在于詮釋作者內心世界,同時,需要確保能夠使觀眾產生美好的感受,因此,在具體詮釋音樂作品過程中,需要對其表演方式進行有效創新。
(四)確保理論結合實踐
在通常情況下,音樂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專業性,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性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強化教學活動的創新性。在通常情況下,創新思維與人實踐活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價值。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高度重視課堂實踐,確保理論聯合實際,強化校內外實踐。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對學生主觀能動性加強重視,確保實現學生創造力和主動性的有效提升,與此同時,還需要基于不同班級具體情況科學制定教育方式。在此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學生自主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學生能夠更為積極地參與理論課程教學,合理優化教學氛圍。在具體進行教學實踐過程中,還需要科學兼顧校外實踐和校內實踐,其中,校內實踐具體是指社團活動,學生在具體應用音樂知識時需要高度重視實踐活動;同時,教師還需要在專業考核中合理納入實踐活動,確保實踐內容具有更高的實用性。高等院校在具體安排文化產業課程時,還需要合理優化相關理論知識和時間活動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系,對其培養模式進行科學改進,在一定程度內增加實踐部分學分比例,確保學生能夠高度重視自身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明確音樂教學目標,完善實踐課程體系,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保障理論聯合實際,確保在高等院校音樂教學活動中科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文化產業發展需求,為國家文化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進而確保學生專業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事業發展需求,為國家經濟水平的有效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方曉青.高校音樂專業學生藝術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8):224-227,285.
[2]蘇振德.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新校園旬刊,2017(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