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媛
摘要:銀行會計除核算自身的經營情況外,還能綜合反映國民經濟資金活動,具有社會性、政策性等特征,銀行會計信息在國家經濟決策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會計信息化時代,銀行會計自動化處理程度大大提高,會計處理效率和準確性的得到了較大改善。但在實踐中,會計核算不準確、會計信息質量不高的情況時有發生,對銀行經營決策甚至國家政策都可能產生影響。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信息的生成者和提供者、會計核算制度的貫徹落實者,是決定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因素。本文列舉了銀行會計質量存在的部分常見問題,分析了目前銀行會計人員管理的困難,提出從加強會計人員隊伍建設、加大會計檢查力度、嚴格考核等三個方面加強會計人員管理,從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關鍵詞:銀行會計 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人員
一、銀行會計的特點
銀行會計,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運用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專門的會計基本原理與方法,對銀行的業務和財務活動全面、連續、系統的核算、反映、控制與監督的重要信息系統和管理活動。
與一般企業不同的是,由于所有資金往來都必須經過銀行辦理,所以銀行會計涉及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以及所有單位、企業乃至個人,形成了銀行與國家、與存貸款單位和銀行之間的經濟關系。因此,銀行會計涉及面廣,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另外,由于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對不同的行業或部門實行傾斜政策,銀行會計也必須對此作出反映,所以,銀行會計又具有較強的政策性。
二、銀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銀行會計信息必須合法、真實,其信息需要滿足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要求。可靠性要求銀行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相關信息,會計信息應當真實可靠、內容完整;相關性要求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對銀行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預測;可理解性要求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可比性要求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夠相互可比。
三、銀行會計質量存在的常見問題
(一)部分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對會計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系統參數維護或選擇有誤
為了提高業務處理效率,銀行在進行數據大集中時采用了會計與業務分離的處理模式。在系統“參數化”及“交易觸發”的核算機制下,業務處理效率得到提高,但同時參數風險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操作風險,可能對銀行會計核算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目前,直接負責會計信息采集、錄入的是柜員和客戶經理等,絕大多數承擔著較重的業務指標壓力,專注于客戶營銷,對會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敘做業務錄入信息時隨意性較大,出現不全、缺失、遺漏,導致核算不準確的現象時有發生,如產品碼選擇錯誤、貸款擔保方式錄入錯誤、存貸款利率維護錯誤、暫收暫付款項隨意掛賬、大額手續費計提分攤遺漏、營業收入/支出與營業外收入/支出混淆等。
(二)迫于考核壓力,違背會計準則,人為調整會計信息
為了完成來自上級行的指標壓力,一些違背會計準則、違反權責發生制的會計處理可能發生。如為了完成存款指標串用核算碼,將其他存款歸入公司存款核算,再如為了利潤指標考核,提前或推遲確認各類收入、撥備計提不實等行為,在不同的考核階段人為調節損益。
銀行會計信息質量問題,從會計人員的角度來看,主要原因是會計人員責任心不強、業務素質不高、會計知識掌握不到位、以及主動或被動的道德風險等導致的會計制度執行不到位。
四、銀行會計人員管理面臨的客觀困難
(一)會計人員管理難度較大
同企業不同,銀行是較為為特殊的會計主體,銀行會計人員分布廣泛且分散,除了財務總監、會計部門負責人,負責制定會計制度、編制會計報表和財務報告、分析財務結果、執行會計監督和會計檢查的財務人員外,還包括各業務系統管理人員、參數維護人員,以及柜員、客戶經理等業務系統的直接錄入人員和復核人員。銀行會計人員具有人數眾多、分布廣泛、年齡跨度大、知識結構和業務結構參差不齊等特點,給會計人員管理帶來較大困難。
(二)會計信息化下會計概念淡化
隨著會計信息系統的不斷完善,銀行會計處理過程中人工干預已基本消失,業務處理效率和準確性均得到了極大提高。但同時,這也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原本完整的確認、記錄、計量與報告的會計體系。會計人員在前端系統根據系統提示一步步錄入后,系統就自動完成了賬務處理,會計人員對具體核算過程和賬務處理無法掌控也無需理解,導致會計概念逐漸淡化。
五、加強會計人員管理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強會計人員隊伍建設
1.明確會計人員準入管理,要求持證上崗。會計從業資格證雖然已經取消,但銀行內部應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建立會計人員任職資格題庫,涵蓋銀行應知應會會計知識,考試成績合格者方能從事會計工作。
2.加大會計人員的培訓力度。定期組織全體會計人員進行內容全面的培訓,包含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重點業務會計處理辦法,以及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最新變化,督促會計人員自覺抵制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會計信息真實性,同時不斷夯實會計基礎知識、并保持知識的先進性;適時組織操作人員定期培訓相關業務操作規程,尤其操作規程發生變動時,是會計核算最容易發生問題的節點,應進行重點培訓,必要時輔以考試以加強學習效果。
3.舉辦多種形式的會計知識競賽。通過舉辦會計知識競賽的方式,提高全行對會計的重視程度,激發會計人員學習會計知識的熱情,推動會計人員熟練掌握會計知識。
4.鼓勵會計人員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為進一步提升會計人員專業素質,應鼓勵會計人員參加中、高級會計師,CPA、ACCA等社會考試,加大會計專業資格考試組織管理和獎勵力度,一是明確相關獎勵辦法和考核激勵,有必要時可與職級掛鉤;二是對考試過程實行全流程管理,組織好報名工作,提供網校名師課程資源供備考人員學習,考試成績發布后可舉辦經驗交流會,幫助會計人員不斷學習提高。
(二)加大檢查力度
1.完善系統建設,加大非現場檢查力度。利用各種報表及交易明細數據,開發、建設會計非現場監控自動化系統,應實現自動抓取數據、并根據監控規則進行異常數據篩查,以便及時發現并糾正核算差錯。依托非現場監控系統,做細、做實會計非現場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在行內通報,并以問題為引導,舉一反三,推進會計核算質量的提高。
2.做實現場檢查,跟進整改落實。制定財會現場檢查管理實施細則,應內容全面、流程完整,便于落實。檢查內容應重點針對操作風險易發環節,以及內外部審計、外部監管部門的關注重點。對于檢查出來的問題,應制定整改計劃,明確整改完成時限和責任人,逐項落實整改。
(三)嚴格考核
制定更加嚴格的考核辦法,加大會計差錯的懲罰力度,增加會計人員的違規成本。對于會計現場檢查、非現場檢查、內外部審計及外部監管部門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視重要程度(對資產、負債及利潤的影響程度)和性質嚴重程度進行分級考核,以提高會計人員對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視程度,確保在會計準則許可的范圍內進行會計處理。
參考文獻:
[1]葛家澍.中國財會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
[2]徐秀梅,葛艷秋:銀行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年07期.
[3]徐愛紅.銀行會計信息質量的思考,山西農經,2018年17期.
(作者單位: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