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艷慧
南靖縣人民法院,福建 漳州 363600
民事再審程序是國家為了保證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舉措,其本身的積極意義十分重大。然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于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以及人們行為習慣的變化,導致該程序出現了許多的缺陷以及問題。據媒體報道,甚至有人利用民事審判監督程序的缺陷,將一個只有一萬元經濟損失(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人員財產的損失)的案件,拖了十年之久。這嚴重的浪費了社會公共資源,給我國司法環境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
民事審判監督程序的意義在于司法公平,它重視保護當事人的尸體權益,充分體現了實體公平,尤其強調個案的公平。但凡是需要有“度”,過度的追求“有錯必糾”也帶來了“矯枉過正”的副作用。
當今社會過度的追求所謂的“人權”,對于任何有利于個人的權利都十分看重甚至過分追求,尤其是對于民事案件中當事人提起再審的權利,被很多人掛在嘴上,仿佛不具備甚至不過度具備這樣的權利,我國法治社會就不健全一般。這樣過度追求所謂“司法公平”的行為本身,其實就是一種“矯枉過正”的思想態度,對于那些不必要、不應該、不提倡的案件重審,絲毫沒有任何的限制手段。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對當事人不負責任的態度,對當事人合法權益以及我國的司法公正更是一種損害。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如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提起再審。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很隨意的隨時提供新的證據,來試圖推翻已經生效的判決,哪怕是在終審之后也可以。
對于當事人提交證據的行為、次數、時間沒有任何的限制,這就導致了很多問題的出現。
如,違背了兩審終審制的原則。兩審終審制,指的就是證據只能經過最多兩級法院的審理認定;又如,給當事人創造了造假證的機會。因為舉證的無限制性,很多當事人在一審二審甚至終審之后,挖空心思尋找甚至不惜利用違法、違背道德的手段創造出能夠推翻對自己不利的判決的證據,威逼、利誘、博公眾眼球進行道德綁架等,無所不用其極。對于法院來說,上述情況很難查證,這就導致了再審程序開啟時,陷入進退兩難、極其被動的境地,很難進行公平公正的裁決。
目前的民事審判監督程序,對于訴訟的效率和成本,有著嚴重的浪費情況,這不僅是對于案件審理本身的脫滯,也是對社會公共資源的浪費。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人們的行為方式發生變革,以經濟為導向的思維、行為模式日益成為主流,簡單來說就是做事情要考慮成本。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再審程序的無成本性,則成為了很多人肆無忌憚的使用該程序的原因所在。
如前文所提到的真實示例,為了一萬元的標的,一共打了十年的官司,這樣的行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再審的無門檻性。這十年間的不斷訴求和重審對于公共資源的浪費是難以估算的,不僅如此,十年時間和精力的浪費,對當事人本身來說也是巨大的損失。1997年統計的我國人均收入是3793.33元,2017則是55412.49元,粗略計算,十年間的收入為近三十萬元,如此強烈的對比,也顯示出了類似行為對于當事人個人利益的損害。
在我國,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再審程序發起的主體分為兩種,一種是本級人民法院處于自身的監督職能發起的再審,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提起的再審;另外一種則是當事人主動提起的再審要求。
對于當事人來說,是否使用自己的民事權益處分權、是否依照民事審判監督程序、是否提起再審,這應該是當事人的人身權益之一,而我國現行法律賦予的人民法院發動再審的權利,則是對當事人權利的一種損害。這也違反了我國以及國際通用的“不告不理”的司法原則。
再審程序的申請主體混亂,對于司法環境有著消極破壞的影響,既不利于維護當事人的正當權益,也不利于司法機關樹立公正公平的社會形象。
筆者認為,應當確立再審程序申請主體唯一的原
則,即只有當事人具有申請再審的權利,法院只有核準的權利,而不再具有自動發起再審的權利。
前文提到過,證據的無門檻提交對于司法公正有著不好的影響,因此,應當設置當事人提交證據的相關限制措施。
1.終審后發現新證據的不能申請再審
按照國際上許多國家的司法管理,在終審后發現新證據,是不應該作為提起再審的理由的。終審應該是一個案件的最終完結,終審的判決結果,是可以改變的,但不應該以新證據的出現為理由。否則,會出現許多前文中列舉過的問題,如證據造假、拖沓不決等等。
2.確立舉證責任制度
應該在二審或終審中,確立舉證責任的原則,即對于行事再審權利的當事人提交新證據的行為保留追責的權利。一旦出現證據造假、證據不實以及證據錯誤的問題,要依法追究其相關的法律責任。
對于已經經過再審程序的案件,不得再次提出再審申請。任何的案件都會有一個最終的結局,案件經過了一審、二審,又經過了再審,實際上已經是經過了三審,對案件的質量是有保證的,沒有任何的證據表明再審的次數越多案件的處理就越正確、越公允。無意義的再審只能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所以,同一案件只能再審一次,不應該允許多次申請再審。
對于當事人提起的再審請求,法院應該對其再審事由進行判定。不合理合法、不符合社會公序良俗、無再審必要以及無糾正可能的判決,不應該申請再審。
民事審判監督程序是司法程序中十分重要又十分復雜的訴訟程序,本文謹對比較基本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淺顯的個人看法,具體的實行還需要更多的探討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