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在初中歷史史料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史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構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
關鍵詞:初中歷史;史料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1-0044-02
引 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教育教學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在歷史核心素養視角下出現了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利用史料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在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下面本文將對如何運用史料開展初中歷史教學展開分析。
一、利用史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
歷史學科包括大量過去發生的事實。對于十幾歲的初中生來說,他們可能對歷史知識缺乏濃厚的興趣[1]。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將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動力。史料,指的是可以成為研究和討論歷史的根據的內容。其包括一些充滿趣味的事情或案例,教師利用史料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
筆者在教學《燦爛的青銅文明》這節課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后母戊鼎的圖片,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學生不禁發出贊嘆。隨后筆者提問:圖片上的這個青銅器是什么?它有多高、多長、多重?很多學生搖頭表示不知道。隨后筆者向學生介紹了關于后母戊鼎的史料:司母戊大方鼎于1939年在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出土,因鼎寬大形似馬槽,人們又稱它為馬槽鼎。鼎重832.84公斤,高1.33米,口長1.10米,壁厚6厘米,立耳,長方形,四柱足中空。科學家們分析,大鼎采用了組芯造型方法,用21塊陶范鑄成。雙耳是先鑄成后嵌入鼎內的,鼎身其余部分是一次鑄成的。提到這口鼎的制造方法時,學生都為之驚嘆,并對青銅文明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
二、利用史料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占據主動地位,有些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一味地將歷史知識灌輸給學生。殊不知,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提高教學效率,反而會降低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利用史料開展教學,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能夠有效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幫助教師創新教學方式。在歷史課堂上滲透史料,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歷史知識,使學生通過比較、歸納、總結等方式提高學習能力。除此之外,史料中的一些圖片、歌謠等也能夠營造更生動的歷史課堂。
例如,在教學《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這節課時,為了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筆者在課堂上引入了一些歌謠類型的史料。“聯產搞承包,隊長不用再吹哨”“全家一齊干,不到天黑不吃飯”,這些歌謠真實地反映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優點,調動了當時農民的積極性。分析歌謠的教學方式不僅營造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利用史料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歷史思維
對史料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引入一則史料,引導學生分析史料,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從史料中抽出歷史知識,形成歷史學習結構。學習和分析史料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歷史發展規律性的認知。
例如,在教學《甲午中日戰爭》時,筆者在課堂上引入了俄國公使喀西尼致俄外交大臣的一封電報,電報內容如下:“由我和李鴻章的談判中看出,中國顯然了解,我國的調停意在迫使日本與中國同時從朝鮮撤退軍隊,并認為是避免戰爭的唯一途徑。為了報答我們的效勞,中國正式承認,俄國具有與中日兩國共同解決朝鮮內部組織的權利。”在課堂上筆者引導學生對這則電報的內容展開分析,從中得出結論:俄駐華公使已與李鴻章進行了談判,并得到了認可,清朝方面已經承認俄國介入解決朝鮮問題的權利,俄國方面建議中日軍隊都從朝鮮撤出,表面目的是摒除中國在朝鮮的優越勢力,實際上這一做法對俄日兩國都有益處。由此可見,當時的清朝需要依靠第三國的調停來制約日本,但實際上這樣做無異于與虎謀皮,不僅得不到實質保護,反而會造成巨大的損失。通過對這些史料進行分析,學生可以理解當時國際關系格局的復雜性。
四、利用史料活躍氛圍,讓課堂變得生動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在帶領學生學習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教師可采用分層教學法,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得到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也要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促進課堂教學的良性發展。
例如,在教學《燦爛的青銅文明》一課時,筆者首先用多媒體為學生投影出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散片,并向學生簡單介紹:“這些散片經過考古學家和文字專家的仔細辨認,能破解其中記載的內容,記載的時間為商朝時期。同學們,我們知道,商朝時期社會占卜之風盛行,貴族遇事無論大小都要占卜吉兇,那么占卜的結果保存在什么地方呢?”直觀的視頻展示和教師生動的講解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問題的提出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能讓學生對甲骨文形成初步認識,為后續教學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精練的語言直擊內容要點,情理相融,不時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課堂開展生動、有序,達到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學科素養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還要做到板書優美,言簡意賅地反映出中心內容,讓學生對本節知識點一目了然。同時,教師應啟發學生的思維,在循序漸進中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思考方式。
結 語
總而言之,史料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價值,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史料開展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包明達.新課程理念下的史料教學法探索[J].教學與管理,2007(24):133-134.
作者簡介:唐雄(1972.5—),男,江蘇射陽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