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琳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東北抗聯歌曲與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緊密結合,是我國現代史上獨特的文化現象,其獨特的愛國主義旋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東北抗聯歌曲源于生活,發起于生活,實踐于生活,歌曲內容充分呈現出東北抗聯的歷史背景,發展脈絡,基本走向,每一首歌曲內容都呈現出珍貴、生動的精神內涵!是一部活動的歷史!
凌瑞蘭的《東北抗聯歌曲述要》(《樂府新聲》1986,03.)主要從東北抗戰的歷史角度介紹抗聯歌曲的產生與發展,并重點在題材內容、體裁形式兩個、創作方法方面闡述抗聯歌曲。文章中對于抗聯歌曲的題材內容概括為號召全民團結抗日、鼓舞軍民斗爭士氣、控訴敵人暴行、分化瓦解敵人五個方面。對于抗聯歌曲的體裁形式概括為進行曲、敘事曲、抒情曲、頌歌、悼歌五種體裁。創作方法概括為名曲填詞、民歌填詞、創作歌曲三種方法。
王巖《抗聯歌曲研究》(《藝術交流》2002,04.)主要以抗聯歌曲涉及的歷史事件為線索分析研究抗聯歌曲。文章中的統計結果顯示對《田中奏折》憤慨和仇恨的歌曲有3首,反映九一八事變的歌曲有37首。并且對歌詞中的內容進行了解讀。
徐杰、錢廣軍的《抗聯歌曲創作的基本特征論析》(《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2,03.)從抗聯歌曲的戰斗性、民族性與群眾性三個方面對抗聯歌曲進行總結。在抗聯歌曲的戰斗性方面,分別以“軍歌嘹亮”、“戰唱飛揚”、“凱歌高唱”三項內容概括抗聯歌曲創作;在抗聯歌曲的民族性方面,通過民族精神、民族風格、民族情結三項內容總結抗聯歌曲創作;在抗聯歌曲的群眾性方面,從通俗易懂、喜聞樂見、與時俱進三個特征進一步概括抗聯歌曲。
樊佑偉的《東北抗戰時期歌曲創作史料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在簡要總結抗戰時期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之后,按歷史時間,分三階段對東北抗戰歌曲創作進行總結:1931-1937年救亡歌詠影響下的東北抗戰歌曲創作、1937-1942年“七七”事變到延安文藝座談會期間東北抗戰歌曲創作、1942-1945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到抗日戰爭勝利期間東北抗戰歌曲創作。其中涉及到楊靖宇、李兆麟、周保中、季青等抗聯將領歌曲作品的分析。
王巖《論俄(蘇)歌曲對我國抗聯歌曲的影響》(《人民音樂》2011,07.)從抗聯歌曲中選用的俄(蘇)歌曲曲調與俄(蘇)歌曲對我國抗聯歌曲的影響兩個方面總結。并分別將蘇聯歌曲《布瓊尼騎兵隊》樂譜與《抗日少年先鋒隊歌》樂譜進行對比;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與抗聯歌曲《囚牢吼聲》相對比,從相似度說明抗聯曲調與蘇俄歌曲淵源關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說明蘇俄音樂對于抗聯歌曲的影響。
吳貢山《東北抗聯歌曲研究》(《藝術教育》2006,04.)先介紹了東北抗聯歌曲產生的歷史背景,之后重點總結了東北抗聯歌曲所描寫的具體內容、東北抗聯歌曲的歌詞創作與東北抗聯歌曲的曲調來源三個方面的內容。在東北抗聯歌曲所描寫的具體內容方面,文章從對國破家亡的憤怒和哀怨、激發東北人民齊心抗戰的戰斗號角、描寫東北軍民奮勇抗戰的壯烈場面和斗爭生活、宣傳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瓦解敵人的斗志、對軍民魚水情深的熱情謳歌和贊揚五項內容進一步總結;在東北抗聯歌曲的歌詞創作方面,介紹了楊靖宇的歌詞創作、李兆麟的歌詞創作、周何中的歌詞創作、季青等人的歌詞創作四項內容總結;在東北抗聯歌曲的旋律來源方面,從用百姓所熟知的民歌旋律填詞、用外國歌曲旋律填詞、用古曲和文人歌曲旋律填詞、自己動手進行譜曲四項內容總結。
徐國清《淺談東北抗聯歌曲》(《人民音樂》1984,02.)從抗聯歌曲描寫內容的三個方面總結抗聯歌曲。這三個方面分別是:描寫抗聯將士的戰斗生活方面、歌頌抗聯英雄方面、描寫軍民魚水情方面。文章分析了《露營之歌》、《松花江水流不停》、《做鞋送抗聯》等歌曲的歌詞,并記載了《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長白山歌》、《問答歌》、《抗日救國兒童團歌》、《革命歌》、《聯合歌》的樂譜。并分析了《問答歌》、《抗日救國兒童團歌》、《革命歌》、《聯合歌》的旋律來源。
關黎《一首令人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簡析東北抗聯歌曲<第一路軍軍歌>》(《黃河之聲》2012,07.)從第一路軍軍歌歌詞的內容描繪、曲調采用的調式、歌曲的結構等方面分析總結了第一中軍軍歌的特征。
陳麗娟《楊靖宇與東北抗聯第一路軍軍歌》(《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8,03.)主要介紹了楊靖宇將軍寫作東北抗聯第一路軍軍歌的歷史背景與創作過程,并總結了創作特點:一是運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二是堅持了民族化、大眾化的創作方向。
徐品東《悲壯激昂的革命現實主義絕唱——東北抗聯歌曲<露營之歌>賞析》(《職大學報》2012,04.)文章主要內容是從《露營之歌》的創作背景到四段歌詞每一段描寫內容的分析。最后結論是:“悲壯激昂是,露營之歌-的主旋律!歌詞中沒有文人墨客的閑愁別緒!也沒有大家閨秀和豪門公子哥的卿卿我我!但字里行間都透著抗連戰士的錚錚鐵骨與浩然正氣!毫不夸張的說!這首歌曲也是整個東北抗戰的縮影!這首具有史詩性的作品!無論現實價值和歷史意義,在中國抗戰的歷史豐碑上都將永彪史冊,大放異彩!
王國芳《抗聯歌曲的革命精神與當代價值》(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文章包括四個方面內容:抗聯歌曲的產生、發展;抗聯歌曲的創作、內容和分類;抗聯歌曲推動東北抗日斗爭的重要作用;對抗聯歌曲精神與價值的思考。文章涉及到抗聯歌曲的歌詞創作過程、曲調來源、歌曲分類。通過抗聯歌曲的重要作用,總結了抗聯歌曲的精神與價值:史料價值、革命精神價值、文化價值、愛國主義教育價值。上述成果均為抗聯歌曲研究方面重要的參考文獻。
張欒錚《白山黑水燒不凈,留下金曲美名揚——淺談抗聯歌曲的創作及對后世的影響》(《通俗歌曲》2016,10.)作者對抗聯文化的歷程進行描述,從詞曲創作者的角度,對其心態、環境、結合革命事件進行綜合分析。文章指出,東北淪陷地區的特定革命環境及戰斗事件與東北抗聯歌曲的創作者思想、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代表性人物創作的歌曲能夠充分的描繪出那個時代的革命進程和地方特色性、鮮活性。歌曲將音樂、藝術、抗日戰爭進行完美融合,將英雄將領、革命戰士的奮力拼搏、勇往直前的頑強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其文化藝術價值是極其珍貴的,這也是東北抗聯歌曲的獨特魅力與音樂文化價值所在!
上述成果均為抗聯歌曲研究方面重要的參考文獻,本人通過整理歸納東北抗聯歌曲創作背景及音樂本體后認為,東北抗聯歌曲承載著東北音樂歷史,延續著東北傳統文化,真實的記載著東北的那個時代、那段歷史、那個特殊時期的人民生活與精神狀態。
東北抗聯歌曲作為一種歷史文化,是我國光輝燦爛的抗戰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抗日救亡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極大地發展了救亡歌曲。查遍史料過程之中發現,凡研究東北抗聯史,無不提及抗聯歌曲。歌曲范圍涉及東北史、東北抗日聯軍史和東北音樂史,歌曲內容包括對東北抗日聯軍從初建,到產生,到發展,到斗爭高潮,到遭遇困難,到最終迎得勝利的歷程進行介紹。音樂思想集中反映了抗聯歌曲與抗聯歷史的關系,深入淺出的抽象音樂本體與音樂語言,具體直觀、清晰的真實還原了詞曲作者當時的心理動態及歷史環境,能夠更為真實的反映“九一八”歷史真相,揭露日本侵略嘴臉,因此抗聯歌曲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東北抗聯歌曲在經歷了多年的歷史沉淀后,仍綻放耀眼的精神文化光芒。回顧抗聯的斗爭史,在探究東北抗聯歌曲音樂文化內涵,搜集、整理、分析流傳下來的歌曲的詞曲、內容、創作過程中,東北抗聯歌曲的歌詞及曲調、節奏真切的反映了東北抗日聯軍的革命精神,還原了歌曲的時代精神,其音樂的本體極具代表的傳遞著東北抗聯的戰斗精神和民族情懷,這對于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具是有重要的意義。并且,把對東北抗聯歌曲音樂的多角度研究的成果作為特色資源,用于弘揚東北地域特有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激發東北人民愛國意識,鼓舞東北人民的精神士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總結歸納抗聯歌曲所體現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兩個方面,將這種承載精神財富與文化歷史的歌曲音樂傳承到高校音樂理論教學創作中,聲樂、合唱實踐欣賞中,讓東北抗聯歌曲在當今高校教育陣地上繼續發揮它的音樂作用。另外,東北抗聯歌曲的精神價值、愛國主義教育還可以為高校音樂專業提供具有特有的音樂文化資源,對弘揚民族精神與文化,對于高校師生了解東北抗聯的歷史、音樂、愛國等,能夠啟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由此,以學校為核心并擴散向全社會,把具有民族精神的音樂文化傳承延續到各類人群中去。總之,這種文化的傳承將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啟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為正在開發中的相關抗聯歌曲音樂研究提供新的學術成果,為國內各級相關部門更好推廣開發愛國擁軍音樂文化發展戰略、方針、提供理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