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琪星
【摘要】自1994年以來,我國多次調整煙草消費稅稅率,以契合加重煙草稅負的國際大趨勢,目的是控制煙草消費減少其對公民造成的危害。繼2009年大幅提升煙草消費稅稅率后,2015年,時隔六年我國再次提升煙草消費稅稅率。本文通過研究對比兩次稅改的控煙效果,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煙草消費稅 價稅同步上調 控煙
一、我國煙草消費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卷煙消費國,吸煙人數約占世界吸煙總人數的30%。吸煙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包括吸煙導致的生產力下降和相關疾病的醫療支出。我國每天有超3000人死于吸煙引起的相關疾病,2005年因吸煙死亡人數約120萬。征稅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控煙手段之一,通過征稅來提高煙草制品價格,可以顯著降低煙草制品消費。稅收和價格手段在控制煙草消費方面的有效性己經被來自世界許多國家的實證研究結果所證明。
二、中國卷煙稅制度與卷煙稅負水平
我國采用從量和從價復合計征的方式征收卷煙消費稅,并且同時在生產環節和批發環節征稅。在生產環節按每標準條(200支)征收0.6元的從量稅,以及按照56%(甲類卷煙)、36%(乙類卷煙)的稅率征收從價稅。在批發環節征收5%的從價稅,2015年,將稅率提升至11%,并且加征每標準條1元的從量稅。
我國的從量稅占卷煙消費稅比重明顯偏低,以一條零售價為100元的白沙(精品二代)為例,從量稅為0.6元,從價稅為24.1元(生產環節20.03元,批發環節0.38元)。消費稅占零售價的24.7%,從量稅占消費稅總額的2.4%,僅相當于世界銀行公布的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5%)。
三、我國稅改的控煙成效
2009年我國提升卷煙消費稅率后,卷煙銷量不降反升,由2008年的4377.63萬箱,增長至2009年的4525.34萬箱,增長3.37%。意味著2009年的卷煙消費稅改革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控煙效果,稅改成效不佳。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我國歷次提升煙草稅負,控煙效果均不容樂觀。
2015年卷煙消費稅調整實現了價稅同步提升,零售價上漲了10%,將上調的消費稅轉嫁至消費者身上,其控煙的成效顯現,實現了近20年來,卷煙總銷量的首次下降,由2014年的5099.1萬箱下降至2015年的4979萬箱,下降2.41%,這也是我國以稅控煙的一大突破。但是我國的控煙任務依舊嚴峻,需要繼續推進。
1.原因分析
(1)煙草稅負偏低
我國的煙草消費稅占零售價格的比重偏低,雖然各個機構測算的結果不盡相同,一些研究估計,按零售價計算實際稅率為32%-40%(毛正中),但是根據我國在200?年簽署的《煙草控制公約框架》,要求我國把卷煙稅提高至零售價的2/3到3/4,顯然我國距離該目標還有差距。
(2)卷煙定價機制
2009年提稅并沒有引起卷煙零售價格的變化,也即在生產環節和批發環節增加的稅收沒有轉移到下一環節的價格中去,而是煙草企業內部消化。在我國特有的煙草專賣體制下,卷煙的定價則是依據“倒推機制”來確定的:即首先制定產品在零售市場上的目標價位,然后依照批零毛利率和調批毛利率分別倒推出批發價和調撥價,批零毛利率和調批毛利率都由國家煙草專賣局和煙草總公司制定。在2009年煙草消費稅政策調整的同時,國家煙草專賣局相應下調了卷煙的調批毛利率,從而使得批發價保持不變,批發價不變,零售價自然也不受影響。
2.建議
(1)提高從量稅
我國卷煙從量稅占消費稅總額嚴重偏低。許多學者已經從多角度證明從量稅對提價效果更明顯,并且更易于征收管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其成員國更多的采用從量稅。相對于從價稅能夠更好的調控價格。
(2)價稅同步提升
將提高的消費稅傳遞到卷煙零售價格中去。2015年我國在提高稅率的同時沒有調整調批毛利率,使得提高的稅負傳到至零售價格之中,卷煙價格上漲,有效的降低了卷煙的消費。
參考文獻:
[1]毛正中.提高煙草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09.
[2]鄭榕,高松,胡德偉.煙草稅與煙草控制——全球經驗及在中國的應用[J].外貿經濟,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