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寧
【摘要】移動金融背景下對于我國農商銀行開展農村普惠金融業務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首先對普惠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移動金融背景下農商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價值進行了分析,然后重點對移動金融背景下農商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主要方法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移動金融 農商銀行 農村普惠金融
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對于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農村普惠金融建設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農商銀行基于自身特點和定位表現出顯著的優勢,這也決定了農村普惠金融業務是農商銀行今后主要的發展方向。因此農商銀行在業務拓展過程中,應該對我國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所表現出來的特點進行全面把握,基于針對性、差異化的指導原則,來不斷優化完善現有的金融企業制度,積極推動農村普惠金融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在該過程中也實現農商銀行自身的發展。
1普惠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1.1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對于促進三農經濟加速轉型具有重要作用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全球經濟整體表現為蕭條的發展狀態。近幾年全球經濟雖然開始回暖,但是發展速度仍然緩慢。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雖然我國經濟整體格局沒有發生變化,但是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速度逐漸放緩,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結構化矛盾也日益突出。受到國內外經濟發展嚴峻形勢的影響,我國傳統農業發展速度緩慢,三農經濟發展迫切需要轉型升級。三農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當前我國三農經濟轉型升級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農村普惠金融的大力發展有助于實現各種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提高薄弱金融環節的支持力度,降低金融服務門檻,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更好提供資金支持。
1.2有助于促進農村金融改革不斷深入
為了更好適應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在2003年我國便已經開始嘗試對農村金融進行改革創新,在十余年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形成了多種不同類型的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優化改良了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中的融資結構和融資環境,積極推動了我國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是在農村金融改革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其最大問題表現為我國當前的農村金融體系難以有效滿足我國當前農村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實際需求。這就要求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應該進一步深化改革,尋求創新,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支持。普惠金融的發展理念契合了我國農村當前經濟發展形勢,有助于讓更多的金融機構參與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中來,促進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更加全面深入發展。
1.3有助于改善農村民生現狀
現階段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而農村經濟是否得到充分發展是影響我國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因此黨和國家對于農村經濟發展以及民生改善,表現出了充分的重視和關注。我國農村傳統金融發展模式在發展過程中重點強調發展效率以及安全保障,其核心在于實現經濟收益與金融風險之間的有效平衡。就我國當前農村金融體系發展水平進行分析,在傳統金融發展模式下很多農業產業以及農戶難以得到充足的金融貸款支持,迫使他們不得不轉向融資成本更高對民間借貸等融資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融資成本,進而降低了生活質量,背離了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的最終目標。
2移動金融背景下農商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價值
2.1移動金融對于推動農村普惠金融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普惠金融建設應該注重發展的可持續性。就當前我國農村地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水平來說,整體較為薄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當前農村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尚不完善;二是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條件相對薄弱,存在較大的金融服務風險。這便決定了商業性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進行長期可持續性金融服務建設具有較大的難度。特別是在我國農村普惠金融建設初期階段,存在各種各樣的爭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影響了我國農村普惠金融建設進程。隨著后續國家政府的不斷跟進,通過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為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帶來了契機。在金融技術創新以及國家優惠政策扶持的條件下,商業銀行在農村普惠金融建設中可以實現持續性的盈利,進而對于推動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關于農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移動金融得到了快速發展,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農村普惠金融建設過程中,只需要投入較少的成本,便可以構建智能化、移動化的基礎設施。除此之外金融機構基于移動金融的強大功能,在國家政策扶持鼓勵的大背景下,可以有效解決農村普惠金融發展中的若干問題,積極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續性發展。
2.2有助于實現農村普惠金融的可獲得性
在價值鏈和產業鏈中傳統農業由于生產技術較為落后,產品較為初級等原因通常處于最底端,對于金融產品以及金融服務沒有太多對要求。但是隨著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對農業技術以及資金投入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更加復雜多樣。因此當前單一的金融服務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求。在部分地區,農村普惠金融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供需矛盾。移動金融由于能夠與金融服務有效結合,并且可以采用線上和線下多種模式,在應用過程中基本上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而可以為農民提供更加豐富多樣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3移動金融背景下農商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主要方法
3.1加強金融基礎建設
首先應該加強農村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系統完善的農村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對于農村普惠金融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內容包括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以及清算系統建設等。通過農村普惠金融設施建設,讓農村所有的社會階層均能享受到普惠金融發展所帶來的便利和支持,特別是要滿足小微企業以及農村貧困人口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普惠金融機構在業務拓展過程中可以在農村一些小超市中設置相應的自主服務終端,讓具有責任心以及威望高的人進行負責,來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普惠金融產品和普惠金融服務。同時還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來設置無線取款服務站點,一方面改善農民的用戶體驗;另一面提高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網點的服務能力以及覆蓋率。
其次加大相關資金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在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農商銀行農村網點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建設。特別是在村民集中度相對較高的學校、超市以及廣場等區域設置存取款一體機,一方面為村民開展金融活動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有效彌補農商銀行在偏遠地區金融服務空白的不足,建立更加全面立體的金融服務體系。
再次加速電子銀行的建設發展。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我國傳統商業銀行不斷進行轉型升級,將傳統金融業務與互聯網技術進行融合發展,為金融服務的開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在該背景下,農商銀行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等,可以大力發展電子銀行,通過對電子銀行的完善和優化來更好滿足農民基于網絡開展金融交易活動的需求。
3.2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首先應該對支農進行重點凸顯。隨著農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對技術的需求以及對資金的投資需求也更加旺盛。為了更好滿足農業產業對于資金的需求,農商銀行在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可以加大對地區龍頭企業以及優勢農產品的投資力度。同時還可以開設多個金融試點,不斷提高農商銀行普惠金融業務的規范化管理水平以及服務效率。
其次需要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針對農村金融服務需求更加復雜多樣的特點,農商銀行在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應該通過開展金融創新,為農民提供更加豐富多樣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更好滿足農民的需求。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拓展擔保渠道,農民往往經濟條件較差,資產規模較小,因此難以在貸款過程中提供有價值的抵押資產。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發展農業產業鏈以及區塊鏈,通過鏈條上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或者其他參與主體進行信用擔保,來幫助其獲得貸款支持,還可以通過宅基地進行擔保。
再次應該重新傳統金融服務模式。農商銀行在普惠金融服務提供過程中應該注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量的改善,通過服務模式調整來優化農商銀行的客戶結構。此外,為了能夠進一步拓展業務,積累更多的客戶資源,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可以走進社區、走進商會,加大對農村普惠金融知識的宣傳和推廣力度,讓更多的農民對農村普惠金融有形成正確合理的認知。
4結束語
基于以上分析,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對于我國農業的現代化建設,積極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移動金融背景下為了更好發揮農村普惠金融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農商銀行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服務模式和服務理念,針對農民的具體需求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在農村普惠金融具體發展過程中,應該著重加強金融基礎建設以及優化金融資源優化配置,提高金融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建武,柳睿.普惠金融得民心惠農服務助民生——鎮坪農商銀行普惠金融報道[J].法治與社會,2017(6).
[2]陳藝斌,鄭小麗,李玨.農商銀行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思考——以福建省內農商銀行為例[J].納稅,2018,192(12):156-158.
[3]農業銀行無錫錫山支行課題組,顧健,周云華.普惠金融背景下小微企業金融支持策略[J].現代金融,2019(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