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要】互聯網技術在我國金融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將進一步推動我國金融模式的創新。本文分析了互聯網催生金融的物質基礎和功能基礎以及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模式創新動力,在此基礎上重點對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模式創新路徑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互聯網 金融模式 金融創新
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的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同時也得到了十分快速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全新的金融發展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金融發展理念,其對我國金融行業生態以及業態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積極推動我國金融模式的改革創新。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進入到金融領域,它們也開始從事金融服務,致力于推動普惠金融的更好發展。同時傳統金融機構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在金融產品研發以及金融業務拓展中也積極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以及網絡信息技術,來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而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他們二者之間相互結合的發展模式,將為我國在金融業務的發展方向上提供更多更新的發展思路,這對于當前金融模式和金融業態的豐富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1互聯網催生金融的物質基礎和功能基礎
1.1互聯網催生金融的物質基礎
互聯網催生金融的物質基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分別為技術基礎、平臺基礎和客戶基礎。在互聯網發展過程總,云計算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等徹底改變了傳統金融服務模式,為金融發展模式的創新創造了條件。通過云計算技術,金融機構可以大大提高對用戶的計算能力和信息服務能力,有效提高服務響應效率,更好滿足客戶的需求。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金融機構可以有效緩解金融業務開展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違約發生率;同時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金融機構可以更好了解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可以為使用客戶提供更多有針對性很強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從而達到更好的滿足客戶金融需求的效果。在平臺基礎方面,互聯網技術平臺主要包括三個層面:數據層、規則層和應用層。數據層用于數據收集分析,挖掘數據背后隱藏的信息;規則層用于制定相應的交易、運營以及管理等規則;應用層主要為向用戶提供一體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在模式創新基礎上的用戶達到一定數量之后,該平臺的三個層面便會產生聯動創新的局面。在客戶基礎方面,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特別是有效覆蓋了長尾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實現規模經濟;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基于掌握的大量客戶信息可以為用戶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金融服務。
1.2互聯網催生金融的功能基礎
首先互聯網技術發展背景下,基于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等為用戶的支付提供支撐保障,從而完成相應的債務債權清償制度以及組織安排。運營商主體模式下可以將手機賬戶作為移動支付賬戶,在進行支付交易的過程中扣除相應的費用。銀行主體模式下可以將銀行賬戶與收集賬戶進行綁定,在支付過程中扣除銀行卡費用。在第三方支付機構模式的支持下,由銀行機構、運營商一方和第三方一起來完成交易,這三方之間互不制約,權利和責任清晰明朗。
其次互聯網信息豐富了價值信息的內涵。一方面互聯網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支付活動過程中伴隨信息的流動,通過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有助于更好了解客戶的需求,幫助金融機構開展精準營銷。
再次從資源配置這個方面來說,互聯網的優勢作用十分明顯,有助于解決小微領域的信用評價問題,在為普惠金融發展提供保障的同時降低交易成本。此外互聯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跨時區跨領域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深化金融發展。
2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模式創新動力分析
2.1有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在金融行業中信息不對稱問題非常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金融交易效率,增加了金融交易風險。受到信息不對稱的影響,金融機構難以有效了解企業的信用狀況,難以對信貸業務的風險進行準確可靠評估,金融機構被迫使用平均風險來確定企業利率水平,這就會造成一部分風險比較低的企業,會由于借貸成本偏高而被迫退出信貸市場。此種形勢之下,信貸市場利率將會被迫上升,同時信貸市場的整體風險也隨之增加,進一步提高了中小企業的信貸難度。互聯網技術可以促使信息傳遞反饋更加高效透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行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而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
2.2有助于制度的完善優化
現階段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整體水平,與很多發達國家之間依然存在比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在于我國金融制度的發展存在很大的滯后性。我國當前最核心的金融制度體系源于計劃經濟時代,雖然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金融市場的不斷對外開放,我國的金融制度體系逐漸向市場化進行轉型。但是在該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進展緩慢,導致金融體系制度建設明顯滯后于金融市場的發展,而滯后的金融體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又限制了金融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的發展對于我國金融制度的完善優化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法律層面,國家以及相關部門加大金融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對金融行業更好更快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從政府出臺的政策來看,降低資質準入門檻,促進金融創新改革,加快利率市場化,完善金融監管等政策陸續出臺;在征信層面,我國征信體系不斷完善,支持促進好無聊金融的發展。
2.3有助于緩解金融抑制
對金融的過度抑制,會大大降低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效率,嚴重時將會導致金融市場發展秩序的混亂。當前我國在金融行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明顯的金融抑制情況,具體體現在存貸款利率、信貸配額限制以及商業銀行設立分支機構等。受到金融抑制的影響,我國主要的金融資源主要集中于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對于中小企業以及很多新興產業,在金融資源利用方面存在明顯不足。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服務效率,緩解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可以推動金融資源向中小企業以及新興產業進行轉移。
3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模式創新路徑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互聯網企業的業務范圍進一步拓展,為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更加系統完善的網絡技術支持,同時有助于新型業務模式的創新和探索。在今后的發展中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創新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依賴技術進步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的創新,包括移動支付、大數據金融以及直銷銀行等;二是依賴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充分融合,助力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創新改革,這主要包括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以及智慧銀行等。
3.1依賴技術進步的金融發展模式創新
互聯網技術目前只有幾十年的發展時間,在今后還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必將推動金融發展模式的進一步創新。就當前金融發展模式進行分析,移動支付、大數據金融平臺以及直銷銀行等都屬于技術推動下的金融發展模式的創新類型。關于移動支付,在未來的發展中將在金融功能的之上,重點圍繞生物識別來進行創新。現階段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以及聲音識別等多種生物識別技術已經開始在金融領域中的身份核實、無卡取現以及繳費支付等方面開始應用,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應用效果。比如招商銀行推出了ATM刷臉取款業務,民生銀行推出了手機銀行指紋支付業務等。針對生物識別技術,其在各種應用場景中的廣泛應用,必將成為未來金融模式改革創新的重要方向。對于金融數據平臺,未來將會呈現金融、平臺以及數據三者融合發展的局面,借助大數據金融平臺可以對用戶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深入挖掘信息背后所隱藏的金融價值,基于數據分析結果金融平臺對金融產品的功能和價格進行合理定位,更好滿足金融消費者的需求,實現金融業務的深化發展。關于直銷銀行,在未來發展中隨著大數據金融平臺的廣泛應用,可以完全取消物理營業網點,對于金融機構降低金融服務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
3.2依賴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的金融發展模式創新
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必將改變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合作,將其由原來傳統形式上的大數據與電商平臺融合向大數據和綜合性平臺轉變。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深入合作以后,可以獲得大量的金融客戶資源,并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以及云計算技術等對這些客戶實行差異化管理。同時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合作,有助于形成數據、平臺和金融三位一體的金融創新發展模式,對于在業務拓展過程中,關于資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三者實施綜合管理,并在支付結算、現金管理以及財富管理等多個方面研發出更加符合客戶需求的金融產品,滿足客戶在金融服務過程中追求自身特色的需求。依賴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的金融發展模式在未來發展中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以消費金融和支付功能作為重點領域,構建不同幣種、不同平臺以及不同渠道之間的支付體系;二是以創新財富管理服務作為重點領域,形成包括在線咨詢、在線理財等在內的全程財富管理服務體系;三是以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作為重點領域,構建包括現金管理以及支付結算在內的綜合服務體系。
4結束語
基于上述分析,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我國金融行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傳統金融行業為了有效應對互聯網金融發展所帶來的沖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繼續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需要在深化互聯網技術研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金融發展模式創新,順應時代的發展,更好滿足人們對于金融服務優質高效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欣.互聯網金融發展及其對傳統金融模式的影響探討[J].財訊,2017(22):136-137.
[2]金卉,劉禹彤.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特區經濟,2018(1):112-113.
[3]陸睆璐.互聯網金融下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5):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