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爽
摘要:隨著我黨提出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的全新要求,我國已經全面進入財稅改革的重要階段。當下我國財稅增長速度出現明顯的下滑,剛性支出逐漸增長,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遠遠超過財稅改革的速度。我國政策制度必須長短相結合才能夠為財稅改革提供動力,長期政策要保持充足的整體協調性,短期政策則應當有足夠的力度,富有針對性。本文就財稅改革方向和政策建議做出探究,以望能夠幫助財稅改革的方向充分適應社會經濟的變化。
關鍵詞:財稅改革;改革方向;政策建議
當下,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全面進入新階段,經濟的發展面臨全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宏觀政策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財稅改革在當下社會背景下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財稅改革也是為了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及社會的發展格局要求。應當將財稅政策充分貫徹落實,并站在宏觀的角度去轉變經濟發展形勢,對以往的財稅改革的效果進行梳理總結,積極汲取有效經驗,從當下財稅體制中找到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改革措施,進而助力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真正意義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財稅體制改革的目的
現階段我國政府已經將建立現代化財稅制度當做是當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其中就包括了中央及地方政府財稅管理制度、現代預算制度以及現代稅收制度[1]。簡而言之,把當下國際財政經驗與中國的實際國情狀況相結合,并參照市場經濟體制下國際通行做法制定出的能夠在我國使用的現代財政制度就是目前針對財稅改革的重要內容。對財稅體制進行改革必須確保其能夠符合我國的經濟特征,將我國財稅制度與國際通行做法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并在此基礎上來探尋真正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財稅體制,具備中國特色主義特色的財政制度。共同性、趨勢性以及差異性并存是當下世界各國財稅制度的特點,因此,中國財稅體制的改革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應當在財稅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對原有的財稅制度進行創新,自金融風暴爆發以來我們就應當從中看出西方某些國家的財稅制度中其實存在很大的問題,我們不能只依靠借鑒和學習其他國家財稅制度中的先進經驗來對中國的財稅制度進行改革,要以自身實際情況為基礎,不斷進行創新才是財稅改革的正確方向。現代化財稅體制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以及諸多精力才能夠得以實現。
二、現階段財稅改革的趨勢
(一)上下聯動的財稅改革
財稅改革并不是單單上層政府決策就可以實現的,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以及自下而上的共同推動[2]。由于現行的財稅體制已經實行多年,已經形成了依賴性較強的利益格局、行為模式以及思想觀念,因此,對于財稅體制的改革要對制度進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將傳統的依賴性徹底打破。要確保政府決策層領導人員有充足的歷史責任感,精準把握改革開放的具體進程,用堅定不移的決心去推動改革開放的發展。
(二)創新與改革并行
對于財稅改革而言,并不僅僅意味著對政策制度進行調整,同時還要對制度進行創新優化[3]。面對當下的社會經濟形式,對于財稅的改革并不能停留在修補制度缺陷的層面上,而是應當切實參照當下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積極采用法律、制度、理論以及政策等重要手段,不斷推動財稅改革的創新理論。用時,還要真正將理論付諸實踐,通過實踐將理論轉化為豐碩的成果。政府部門應當根據社會形式的不同來對財稅制度進行調整,引導各地政府部門進行大膽的探索,深化改革工作,為財稅改革進行添加源源不斷的推動力。
三、財稅改革的相關政策建議
關于我國財稅改革的內容和目標大體包括兩個方面,社會發展方面以及經濟發展方面,應當把經濟與社會共同發展作為財稅改革的最終目標,細化財稅體制,聯合其社會集體的力量,推動財稅改革。財稅改革的目標不僅僅為了讓我國經濟穩定,更需要保障社會的穩定,我們要從社會改革、政治改革以及環境改革等方面同步化進行。
(一)結構性減稅制度應當積極推行
在我國,結構性減稅還屬于一種更加深層次的稅制改革內容,要實現結構性減稅就必須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切實做到統籌兼顧[4]。政府正常執政的基礎就是確保稅收的正常運行,在社會公共福利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稅收工作能夠直接影響到政府執政目標的實現。我們對西方國家稅負總體曲線進行分析可知,之所以其呈現出一種上升趨勢是因為二戰之后政府逐步提升社會公共福利水平,進而鞏固政府的政權,達到社會穩定的目的,因此西方國家相應都在主體強化財稅制度建設力度。歐美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成曾嘗試過供給學派的政策理論,實行減稅改革,將個人所得稅邊際稅率下調,并著重強化流轉稅制建設將增值稅標準稅率上調為百分之15以上。而我國當下正處于社會福利增長的重要階段,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的人均財政稅收明顯不足,因此,保證稅收的正常增長是開展結構性減稅的基本前提。
(二)建立中央以及地方政府財政匹配的財政體系
我國財稅改革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中央以及地方政府財力與事權出入較大,因此,建立中央以及正度財政相匹配的財政體系尤為重要[5]。對于中央與地方的事權與支出責任應當進一步明確,關于這個問題,我國1994年進行分稅制改革的時候就已經想要通過改革解決該問題,但是效果并不顯著,我國財政體系中地方稅收體系出現漏洞,提供基層服務能力不足以及基層財政困難的問題及時在當下依然十分顯著。面對這些存在于我國行政管理體制中并且尚未得到解決的矛盾,急需進行財稅改革來解決這些難題。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行政層級較多,形成了中央至省,省至市,市到縣,縣到鄉的政府體制,這樣的政府體制很難將財稅管理體制中國的難度得到責任劃分,甚至說無法形成一種主體稅種以及一級預算的財政問題。由此而言,當前財政體制改革的唯一出路就是將傳統的五級分稅制改為三級分稅制,采用扁平化的稅收管理制度,切實調整匹配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事權以及財力。
(三)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改革
要實現主體功能區的建設還需要推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改革。首先政府應當適當的強化轉移支付的力度,要參照地方支出責任范圍的生態保護支出項目與自然保護區的支出保護項目進行支付標準財政支出的預測。思想轉移支付系數提升策略,強化整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制度力度金均衡性。最后,要構建出各個地區之間橫向援助的財政機制,在堅守中央到地方政府縱向轉移支付的基礎原則的同時,還要注重從經濟發達地區向財力薄弱的地域進行橫向轉移支付。
(四)將資源稅征稅范圍進行拓展
我國政府明顯指出,要將資源稅征稅范圍拓展到這種自然資源范圍內。人們對于資源概念還局限于傳統的礦產資源,但是資源其實應當包括荒地、草原、水流以及山川等資源。就目前而言。我們首先應當將水只眼納入資源稅征收的范圍之內,這不僅僅能提升國民的資源保護意識,同時能夠促進我國稅收工作順利的開展。此外,還應當強化環境保護專用設備投資抵免力度,在企業所得稅的抵扣范圍內加入脫硝設備的稅收制度,對環境保護設備的優惠目錄進行優化甚至是修改,要站在落實現有資源綜合利用稅收的優惠政策上強化稅收支持力度,推進我國財稅制度的改革。
四、結語
面對當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對我國財稅體系制度進行改革要確保其適應性以及合理性,要以我國實際經濟發展現狀為基礎,用改革來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目前正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時期,要發展我國經濟就必須要保證其能夠負荷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同樣,我們還要不斷地深入財稅改革,用更加嚴謹、合理、科學的態度去面對財稅改革,為我國社會及經濟的增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珍,鄭云峰.中國供給側改革下的財稅難點與政策建議——基于協整檢驗與ECM的分析[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 (5):46-51.
[2]閆坤,劉陳杰.2017年上半年我國宏觀經濟與財政政策分析報告——加強金融監管與財稅體制改革協調推進[J].經濟研究參考,2017 (44):3-24.
[3]安百杰,王金翠.新時代省級財稅體制改革評價與展望——基于對山東省財稅體制改革政策文本的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8,No.2876 (28):51-60.
[4]何萬能,賀旭紅.中西部地區地市級財稅體制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J].經濟師,2017,No.343 (9):25-27.
[5]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財稅改革課題組,劉克崮,賈康,et al.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與政策建議[J].財政研究,2014 (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