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小如
摘要:政府會計制度的出臺對公立醫院的核算模式、科目設置、財務報表等發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這個框架下分析公立醫院會計實踐的內容,探討醫院會計制度的改革之策,可以完善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實現政府會計制度在醫療領域的落實實效。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公立醫院;會計制度改革
2019年,《政府會計制度》正式實施,由政府出資創辦的二類公益事業單位--公立醫院開始實行標準統一、流程規范的平行記賬制度。作為同類事業單位中首先實踐政府會計制度的公立醫院,其財務工作顯然受到了深遠的影響,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政府會計制度》為公立醫院帶來的影響
(一)會計核算模式
近十年里,公立醫院經歷了兩次大的財務改革,一是在2011年推行了醫院會計制度,二是在2019年實施了《政府會計制度》。相較于醫院會計制度在核算模式上采用的混合制。如在應收款的壞賬計提、資產的折舊計提上使用的是權責發生制,在費用和收入的確認方面使用的是收付實現制。政府會計制度使用的平行記賬,讓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既是彼此獨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它保留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允許兩種模式的存在,但是必須清晰的界定職責范圍,這就讓醫院的財務信息成為兩個獨立的體系,完整的反映了醫院的財務信息。
(二)要素與科目設置
《政府會計制度》除了之前設立的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五大要素,還增加了關于預算的三個要素,又把之前52個會計科目減少到了26個,僅從數量上看,變化還是比較大的。
《政府會計制度》更注重對資金各種狀態的掌握,如醫院的自有資金、受托代理資產等,這些既是醫院運營的基礎,也反映了公有資產預算、支出的真實情況。制度中規定了醫院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必須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則不再計提折舊。我們可以認為,醫院的資產管理工作銜接的更加緊密,對財務動態的把握更加及時和清晰。
(三)財務報表與附注
《政府會計制度》一共包含了8張報表,和八個財務要素相互呼應,實現了對醫院各項資產以及收益的“全檢索”。其中變動比較大的是,將醫療收入費用明細表、財政補助收支情況表等取消了。這樣做的好處是,醫院所有的資金流向都有一個清晰的軌跡,且因為資金報表的內容更加詳細了,靶向性也明顯的增強了。這對于公立醫院的“獨立存活”有著極重要的意義。
二、公立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的內容
(一)對應資產,清理負債
首先依據《政府會計制度》進行債權、債務的清理。對原來科目下的債權人、債務人進行拆分,將資產、負債出自的項目列明明細。醫院的醫療糾紛賠償也計入負債,這項工作是對前期工作梳理和總結的基礎。其次,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的清查,它們的來源、類型、對應的待沖基金,需要從新舊兩個制度折舊計提的方法上分別演算,再結合財政部資產管理系統進行核對,特別關注變化的那一部分,做到賬務報表和實物,以及財政部系統的留存數據一致。除去圖書、文物等類資產不計提折舊,其他資產補提一個月后折舊。再有,醫院的在建工程也屬于清查資產,核實這些工程項目的性質、預算、執行等,所有信息都要和財政部的資產管理軟件相符。醫院還有歷年滾存的凈資產,它們大多以基金的形式存在。對這部分資產的清查,需要區分出財政資金、項目資金、自有資金三類。所有資金和負債的查驗都需要上報財政部相應的部門。
(二)設置檔案,建制規則
《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從側面推動了數字技術、信息手段在醫院財務管理中的運用。針對不同功能和要求的財務服務軟件核算賬套、登記多層次、多維度的期初賬套等,一面詳實的記錄了各種數據,一面將公立醫院的大數據集合起來,幫助醫院實現會計精細化管理的同時,也為科學決策奠定了基礎。醫院根據定義成本分攤標準和規則,在各個科室開展成本核算工作,從源頭控制醫院的成本。再有,醫院盡快建立會計平臺,打通各個業務系統到財務系統的通道,避免信息孤島,實現總賬、報表、明細的公開化。在技術上,數據接入的口徑、節點、規則等也要做好保障工作。
(三)登記新賬,編制科目
工作底稿對醫院的財務信息有著重要的幫助。財務會計科目一般會在工作底稿中詳細的列明財務會計科目的拆分、補記、調整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新舊兩種制度的對照下,新賬中的相關信息是發生了出入,還是保持一致。在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資金結算屬于預算結余類科目,它與財政撥款、非財政撥款、撥款結余等科目,一起并入了期初余額的過賬工作。這個階段的工作可以說是整個財務工作中最重要也是難點最多的,考驗著財務人員的知識架構、實踐經驗,因此和工作人員的職權是直接掛鉤的。
編制新賬各會計科目的科目余額表后,要做試算工作。通過科目余額的歸集與試算平衡,得到的結果,可以發現財務人員在處理各項財務工作中發生的失誤和可能存在的疏漏,給予修正的機會后,可以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礎。
(四)負債編制,引入審計
進入到這部分內容,說明《政府會計制度》在醫院的搭建流程已經進入尾聲。編制負債表是讓新舊工作做好有效地銜接,平穩過渡到新的制度管理下,也能讓醫院獲得一次全面審視資產狀況的機會,抓住精細化管理的機會,開展輔助核算的工作。這些內容實際上都是醫院等待時機成熟后需要開展的工作。自然而然的,醫院財務報告分析應用體系也就得到了建立健全的機會。
在保證醫院財務狀況始終處于科學合理的范疇內進行的情況下,還是有必要引入第三方社會審計的。政府要向摸清“醫院的家底”,也離不開審計的幫助。但是審計在進入醫院財務系統時,必須是抱著協力合作的態度,通過審計完成的是變化與創新的助力,只有認清楚自己的位置,才能扎實推進健康衛生行業實施《政府會計制度》。
三、《政府會計制度》在公立醫院實施的建議
(一)做好新舊工作的銜接
《政府會計制度》和原來使用的《醫院會計制度》在內容上存在著諸多的不同。公立醫院應該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開發新的財務信息系統,將財務核算方式設立為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平行記賬的核算形式植入到系統中,實現財務核算的雙重功能,使財務信息系統更好地滿足醫院新的財務情況。此外,為了讓《政府會計制度》在公立醫院發揮更大的價值,公立醫院的會計科目還需要以新舊為標準,實現轉換,根據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不同要求,適時地將會計科目中的余額進行轉換,并做好資料的保存,方便信息檢索和糾正,保證每一條財務信息的準確性。
(二)推進新體系的構建
公立醫院進行預算,是為了盡可能多的獲得上級部門的財政撥款,又能將這些款項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之前,醫療設備的采購并沒有進入公立醫院的預算系統,這就使得醫院的財務信息“消失了一大塊”,不能客觀有效的反應醫院的財務信息。在新制度下,公立醫院的財務預算管理口徑和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是一致的,醫院的預算管理系統既能橫評也能豎評,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體系也就變得完整和充實了。我們可以認為它是從旁推進了公立醫院整個架構的完善。
《政府會計制度》的推出,是為所有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提供指導和機遇。公立醫院在這個背景下,也獲得了改革的先機和理念的規范。因此,公立醫院應該順勢而為,巧借東風,把醫院內部的財物、負債做一次徹底的清查和登記,然后構建出新的會計核算管理體系,為公立醫院提供強有力的物質要素支撐。
(三)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
《政府會計制度》歸根結底是實現制度規范化。制度的建立和踐行是以人為基礎的,所以,提高醫院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是制度實施的重點。財務人員必須接受新制度的培訓,同時非常了解舊制度的內容。培訓后也要進行考核,一是制度內容的考核,二是制度方法的使用。任一項不合格,都不能上崗。同時,依據兩個系統的不同要求對同一個會計對象編制不同的會計分錄,為公立醫院的經營管理提供清晰明了的財務信息,從制度上保證醫務人員隨時隨地學習和接受監督,有效地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四、結語
公立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新制度的執行不僅促進了公立醫院財務制度的完善,也對公立醫院持續更新、改進財務管理提供了客觀的依據。接下來需要完成的工作是對醫院相關人員的專業培訓,確保他們適應“平行記賬”,做好單位的財務工作,為管理者提供具備決策價值的財務信息,為公眾醫療健康事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孫寧.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原理在公立醫院會計實務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 (09):448.
[2]蔣瑛.公立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變化及銜接準備[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 (10):90-92.
[3]鄭大喜.《醫院會計制度》與《政府會計制度》會計標準的比較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7,36 (1):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