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要:公司績效體現了公司的綜合實力,將公司績效的眾多影響因素進行主成分分析并進行實證檢驗得出結論:高的公司發展能力、高管薪酬會提升企業績效;公司所面對的市場風險越高,企業績效越低;企業股權集中度以及高管持股比例消極影響了企業績效。
關鍵詞:主成分分析;公司綜合實力;公司績效
一、文獻綜述與假設提出
企業績效能夠體現出公司在經營方面的成效,能夠展現企業的發展能力,也能表現出企業的盈利性。這些能力都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公司應該具有的。經營狀況更好,盈利能力更強,周轉能力更強,具有很大的發展潛能才能在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才能正確發揮自己的作用。曲亮等(2010)[1]研究了高管薪酬以及持股比例對于企業價值的影響結果,發現了高管薪酬與企業價值之間的“U”型關系,這表明在公司發放給高管的薪酬具有一定的門檻效應,也肯定了一段時間內高管薪酬對于企業價值的提升作用。劉紹娓等(2013)[2]認為高管薪酬能夠積極影響企業的績效。同時也得出結論,公司規模對高管薪酬與企業績效的正向關系起到了抑制作用。據此提出假設H1和H2:
假設H1:高管薪酬的提高對企業績效有積極影響。
假設H2:高管持股比例對企業績效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除去高管薪酬以及持股比例的影響之外,股權集中度對企業績效也有著一定的影響。俞鴻琳(2006)[3]認為國有和非國有企業中的管理層持股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略有不同,并且認為在國有企業中管理層持股消極影響了企業績效。林曉輝等(2008)[4]認為多元化程度越高,企業績效越低。因此提出假設H3:
假設H3:高的管理層持股比例降低了企業績效。也即股權集中度降低了企業績效。
除了股權結構之外,公司自身的條件也會影響到公司業績。公司規模與營業收入可以體現公司的發展能力,公司的發展能力越強,我們認為企業的績效會越高。因此提出假設H4:
假設H4:公司的發展能力越高,會使得企業獲得更多的資源,致使企業績效越高。
除了影響公司業績的內部條件之外,還有一些外部環境因素影響著企業績效。企業面對的市場風險越大,企業的績效就可能越低,因為企業對于市場風險既不可能準確評估,也不可能及時做出正確的對策,從而會威脅到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進而降低企業的績效。因此提出假設H5:
假設H5:市場風險越高,企業由于面臨不確定風險,會降低企業績效。
二、變量選取
(一)數據來源
研究對象是2016年滬深兩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數據來源自國泰安(CSMAR)數據庫和色諾芬(CCER)數據庫。在數據選取過程中,沒有考慮ST股和金融行業的數據,且將缺失值和異常值刪除。采用STATA14.0軟件和EXCEL對數據進行處理。
(二)變量選取
因變量選取:反映企業績效的變量有很多,本文選取了每股收益(EPS),因為它能夠綜合反映企業績效,以便于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上市公司的EPS具有可比性。
自變量的選取見表1。
(三)主成分分析
通過主成分分析的命令可以得出使得累計貢獻率達到80%以上,同時特征值應盡可能大于1的條件成立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將8個指標降維為5個綜合指標從而來判斷這5個主成分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根據表2可以看出,在主成分1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的是X1,其次分別是X2,X3,X1代表的是總資產的對數體現了公司的規模,X2是指企業的營業收入取對數,體現了公司的盈利性,X3指賬市比,主成分1主要體現的是公司的這三種比例關系,可以綜合為公司的發展能力,公司的發展能力越強,主成分1的綜合值越大;主成分2中X4(股權集中度)所占比重較大,系數為0.5235,主要反映企業的股東持股主要集中的地方,可以將主成分2概括為企業的股權集中度,即公司的股權越集中,主成分2的綜合值越大;主成分3中X7(Beta)所占比重較大,系數為0.7526,主要體現了市場風險程度,市場風險越大,主成分3的綜合值也就越大,因此可以將主成分3綜合為企業所面對的市場風險指標;主成分4中X4(股權集中度),X6(高管薪酬)的系數較大,因此可以將主成分4綜合為公司高管的薪酬待遇,公司的高管薪酬越高,主成分4的綜合值也就越大;主成分5中X5(高管持股比例)的系數較大,為0.8532,說明高管持股比例幾乎完全影響了主成分5的值,高管的持股比例越高,主成分5的綜合值也就越大,高管持股比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對高管的重視程度,因此可以將主成分5綜合為公司對高管的重視程度。
其中F1代表公司的發展能力,F2代表公司的股權集中度,F3代表公司所面臨的市場風險程度,F4代表公司對高管的薪酬待遇,F5代表企業對高管的重視度。
通過對主成分進行的KMO檢驗結果中看出,其值超過了0.6,這表示主成分分析切實可行。
綜合指標的值我們可通過表2中的系數得到,以便于我們進行接下來的回歸分析,判斷這幾個主成分對公司績效是積極影響還是消極影響,且影響的程度如何。
(四)回歸結果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主成分1即企業的發展能力,其正向影響了每股收益,即公司的發展能力越強,EPS也就越大,企業績效也就越高。主成分2即股權集中度,其消極影響了每股收益,也就是說,前兩大股東持股比例相差越大則股權越集中,對公司績效產生負向影響,原因可能是因為股權集中時,大股東享有公司的決策權,大股東很可能為了自身利益做出不利于公司的決定,而此時其余股東因占有的決策權較低無法對其施加影響,會使得公司績效降低。主成分3即公司所面臨的市場風險程度,其與EPS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市場風險越大,公司面對的市場風險具有不可控因素,公司無法做出完全避免風險的決策,而且不可能準確預估出各種風險,此時公司的行為有可能會對公司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風險程度越高,企業績效也就越低。主成分4即公司對高管的薪酬待遇,企業可以通過提高高管的薪酬待遇,完善自己的激勵機制,此時高管也就越愿意為公司付出自己的勞動以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管理公司,此時公司的績效也就越高。主成分5即企業對高管的重視度,其與公司績效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原因可能是因為公司越重視高管,分給高管的股份比例越高,高管越有權利去服務于自身的利益,而不是朝著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方向發展,更重視自己的利益,此時就會降低企業的績效。
三、結論
企業應當適當分散自身的股權集中度,不要造成一家獨大的局面,應當聽取各方意見以便于做出有利于企業的決策來提升企業的績效;適當增加發放給高管的薪酬,激勵高管可以以公司自身的發展為前提工作,而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當然如果要是以股份的形式發放給高管,持股比例越大,越容易降低企業的績效,因此應該盡可能降低高管的持股比例。為了公司的績效能夠得到有效提升,企業最重要的應該是提升公司的發展能力。企業的未來需要通過改善各種影響企業績效的因素才能使企業長屹于世界之林。
企業績效的高低受到企業各種內部因素的影響,除了優秀的管理人員以外,還應該吸引更加有責任心的員工,對股權結構調整,對員工和高管人員采取薪酬激勵,提升他們的各種福利待遇,讓員工對企業有歸屬感,創造屬于企業的核心的特有文化,提高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曲亮,任國良.高管薪酬激勵、股權激勵與企業價值相關性的實證檢驗[J].當代經濟科學,2010,32(9):73-78.
[2]劉紹娓,萬大艷.高管薪酬與公司績效:國有與非國有上市公司的實證比較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3(2):91-100.
[3]俞鴻琳.國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權激勵效應的實證檢驗[J].經濟科學,2006(1):108-116.
[4]林曉輝,吳世農.股權結構、多元化與公司績效關系的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08(1):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