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蓉
摘要:科技的進步推動了醫療水平的上升,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人們加強了對醫院的需求。但治愈率上升的同時,人們看病的費用也在不斷上漲,進而衍生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頒布了新醫改政策,旨在降低醫療費用。然而,新醫改政策減少了醫院的收入渠道,使醫院資金周轉緊張。為提高醫院運營穩定性,優化成本管理是醫院經營發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闡述醫院優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并針對財政全額撥款類醫院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解決措施,以期提高醫院成本管理水平。
關鍵詞:新醫療體制;醫院成本管理;優化措施
一、新醫療體制下,公立醫院優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醫療作為重要的民生大計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使醫院在經營中還要重視社會效益。隨著高科技醫療設備以及新醫藥的研發,疾病治愈率大幅上漲,但設備和特效藥的昂貴使“看病難”成為常態,不利于民生發展。國家頒布新醫改政策后,首先直接降低醫院在藥物方面的收入,其次是耗材,在這種情況下,加強成本管控、減少醫院成本將成為醫院滿足自身經營發展所需資金的重要手段。當醫院提高成本管控效率后,財政撥款的利用率大幅上升,醫院對外來資金的需求降低,醫院整體經營將更加趨近于公益化。其次,在我國經濟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市場變化莫測,醫院經營所面臨的市場形勢較為嚴峻,實施精細化管理是醫院掌握實際經營發展情況、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若醫院依舊以粗放式管理模式實施成本管理,資金利用率得不到提升,則使醫院存在較大的資金風險,從而影響醫院對內投資,比如沒有足夠的資金采購新醫療設備,或在醫藥研發上缺少投資,不利于醫院醫療水平的提高。總體而言,加強成本管理既能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也能提高醫院的經營穩定性。
二、醫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關于成本管理一直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但就目前醫院的應用情況來看,成本管理效果并不顯著,大部分醫院還是以粗放式管理為主。在深入分析后,發現醫院成本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成本管控意識不強
一般屬于財政全撥款形式的醫院針對某一特殊病癥進行研究、治療等,比如精神病醫院等。但由于受到財政、民政、殘聯等部門不同程度的支持,大部分醫院將主要的目光投向疾病研究和病患治療,相對忽視內部建設,使其相對忽視對成本管理的重視。同時,管理層在成本管理上的忽視也導致各科室、各人員都不重視成本管理,甚至將成本管理歸結為財務部門的工作,單由財務人員進行成本核算就可以[1]。但各科室的這種錯誤認知導致財務人員不能將成本管理滲透到各科室活動中,其他部門對成本管理工作開展的配合性不強。另外,醫院成本管理意識的缺失同樣也增加了財務部門在成本管理上的忽視,使成本管理效果難以得到有效發揮。
(二)成本管理監督評價機制不完善,成本管控流于形式
目前,大部分公立醫院的成本管理制度的建設都是基于國家政策的需求,但政策的要求具有普遍性,完全基于政策需求建設的制度不能完全滿足醫院的實際需求。而且財政資金的補貼使醫院缺乏競爭思想,在制度上存在“重建設輕應用”的問題,成本管理并未得到實際落實,所建設制度流于形式。而且,就目前來看,大部分醫院所建設的監督評價機制多集中于對財務工作合規性的監管,相對忽視在成本管理制度有效性的研究,導致醫院管理層無法掌握成本管理制度的實際效率,主觀認為自身成本管理效果良好,實則風險叢生。
(三)績效考核不全面,團隊水平較低
作為事業單位,醫院在人員考核制度上也有相同的問題:首先,人員考核指標不全面。雖然事業單位在人員考核上也兼顧了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但指標考核的主要內容集中于人員的合規性,并未將人員能力的提升程度、能力指標放入考核中,導致財務人員疲于完成業績指標,沒有精力、時間學習新的政策、知識,醫院財務人員轉型進程緩慢,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成本管控效果的發揮。
(四)財務信息化建設進程緩慢,成本管控難以全面開展
同以往相比,現代化成本管理需要對醫院全體經營活動的成本支出進行分析,并從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方位進行管理,而醫院想要實現這一過程則必須滿足成本核算數據的全面性。但就目前來說,在內部建設上的忽視使大部分醫院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更替不及時,各科室數據并未達到完全的信息對稱,導致醫院所制定的成本管理方案不能對所有支出進行控制,還有部分費用游離于管理之外,降低了醫院成本精細化管理水平[2]。
三、醫院優化成本管理的策略
分析上述存在的問題,醫院可以從以下角度優化成本管理:
(一)加強成本管理意識
醫院想要提高成本管理效率,首要一點是加強成本管理意識明確指導方針。所以,醫院要通過專業講座、定期考核不斷強化全體人員的成本管理意識。針對目前事業單位存在的行政管理思想,醫院尤其要注重管理層對成本管理的認知,通過專業化知識宣導、培訓等促使其知道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并積極自主的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推動各科室對財務工作的配合。同時,管理層思想的提高也起到良好的榜樣效應,極大地促進醫院全體人員成本管理思想的提升,使成本管理得到重視。
(二)完善監督評價機制
醫院在完善監督評價機制時可以從內控、風控的角度進行。首先,內部控制作為主要的監管措施,其管控范圍涉及到各活動環節,所以,醫院可以以內部控制為基礎拓展監督范圍,確保將各科室活動都納入監管。其次,風險管控中涉及到風險識別、評估、預警等,一方面,醫院可以通過風險識別和評估分析成本管控中存在的問題,管理人員可以就問題所在進行修繕。另一方面,通過措施實施前后對存在風險威脅性的衡量,管理人員可以明確新舊成本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對新成本管理制度做出評價,管理層依據評價結果進行進一步優化[3]。另外,醫院也要加強人員的執行力,確保監督評價機制可以徹底落實。
(三)促進人員專業性提升,加強績效考核
在人員專業性的提升上,醫院主要可以從兩方面進行:第一,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加強崗前培訓。財務轉型使醫院對財務工作的實際需求不斷上升,醫院在人才的招募也要改變原有重經驗、重學歷的方式,轉換為以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為主。同時,醫院還要增加實踐機會,縮減上崗時間。第二,加強崗中培訓。針對已工作一段時間的人員醫院需要定期組織新政策、新知識的培訓,并定期對其學習掌握情況進行考核,促進財務人員能力水平的提升。另外,醫院還需要以定性和定量、財務和非財務指標為基礎,結合預算指標達成率、預算評價分析員工的實際能力、修正考核指標。在此基礎上,對獎懲制度進行修正。比如,增加績效工資在總工資中的占比,將員工利益和醫院利益掛鉤,從而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和認真性。
(四)加快財務信息化建設
醫院主營業務主要為病癥研究、治療等,財務信息化系統的研發能力較弱,針對需求,醫院主要通過聘請專業人士對其工作進行大體了解后由專業單位制定財務系統程序、模塊等,部分醫院直接參照其他運營較好醫院的模板。但市場變動的頻繁莫測性以及各醫院發展戰略目標、組織架構的差異使其在系統的需求上有所不同,所以醫院一方面可以加強專業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養,努力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另一方面,還需要定期邀請專業人士對系統和實際需求之間存在的偏差進行糾正。另外,醫院還要加強對操作人員素質的培養,確保系統正常的運行。
四、結束語
新醫改體制的實施推動了公立醫院的轉型之路,是醫院發展中面臨的機遇。但同時由于新舊制度的更替也給醫院帶來了風險,在這個轉型過程中醫院還要不斷加強內部建設,重視精細化管理,尤其是對成本的管控更是醫院維持經營穩健性的重點,醫院還要不斷完善監督評價機制、促進人員專業性提升、加快財務信息化建設,促進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芳.醫院財務管理在新醫療體制下的改進與創新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9,502 (02):109.
[2]王藝凝.新醫院財務制度下醫院成本控制策略探究[J].時代經貿,2018,451 (26):19-20.
[3]馬勤.新醫院財務制度下醫院成本控制策略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8 (1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