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進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堅決維護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同時應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行郵稅對居民進口和消費影響較大,總結研究行郵稅對經濟影響路徑,對發揮稅收對經濟支撐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行郵稅的總體介紹
行郵稅是進境物品進口稅的簡稱,是海關按完稅價格和進口稅率對進境物品按簡易征收方式征收的關稅、進口增值稅和進口消費稅的統稱,進境物品主要包括入境旅客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
二、行郵稅對經濟的影響分析
稅收具有組織財政收入、調節經濟和監督反映三方面的職能(王美涵 1990)[1],我國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逐步確立了18類稅種,按征收內容可分劃分為商品稅、所得稅、財產稅和其他稅(李穎 2015)[2],按稅負能否轉嫁為標準,可劃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且兩者的比例大致為3:7(高培勇 2015)[3]。行郵稅作為關稅項下的一個小稅種,屬于商品稅范疇,但同時因向個人直接征稅,也兼具直接稅的特點。商品稅因對不同產品設置不同稅率,在影響消費、行業保護、對外貿易方面效果明顯,直接稅因直接對個人征收,在影響消費和監督反映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關于行郵稅對經濟影響的理論研究較少,但行郵稅作為關稅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影響的路徑與關稅相似,同時,直接稅對經濟的影響也可作為其研究的重要參考,本文主要從商品稅(關稅)、直接稅角度來梳理相關文獻,為行郵稅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一)行郵稅對行業的影響
幼稚產業保護理論認為,一國貿易政策必須同本國工業發展的進程相適應:一是差別關稅,以對幼稚產業的保護為出發點,對不同的產業征收不同的關稅。二是有選擇性的保護,保護那些可成長起來的,能夠獲得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三是適時調整,超過了規定的限期,保護產業沒有成長起來,需要解除對它的保護(Friederieh List 1789)[4]。(鞠卉圓 宋良榮2015)[5]通過計算2014年我國關稅的保護率得出,自2001年我國加入WTO之后,關稅保護率整體水平逐步下降,基本形成了對相對不具備競爭優勢的產品進行高保護,如食品、交通運輸、電氣機械等制造業和農業;而對相對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進行較低的保護,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行業。從行郵稅物品稅率歸類表來看,稅率分為13%、20%、50%,13%稅率的物品主要有食品、藥品、玩具、書、數碼用品等日常消費品,50%稅率的物品主要有煙、酒、化妝品等高檔奢侈品,行業受保護情況與關稅存在沖突,行郵稅更側重于保護居民日常消費,而對薄弱行業保護不夠,如數碼產品、食品等。
(二)行郵稅對進出口的影響
(陳俊英 2017)[6]通過研究我國的關稅稅則,得出關稅通過設置最惠國稅率、普通稅率、暫定稅率方式,在國際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李麗 2015)[7]認為關稅升高后,國際貿易量將下降,最終導致社會總福利的下降。(譚秀杰、周茂榮 2015)[8]認為關稅、清關時間及金融自由度與貿易非效率呈顯著正相關,說明這三者是阻礙貿易的因素。(鄭永娟 2015)[9]認為下調關稅、簡化通關入境手續等一系列海關政策,使自貿區的貿易效應非常明顯,中國與東盟的進出口貿易也得以十分迅速發展。(趙春明 張群 2016)[10]通過局部均衡模型研究關稅與進出口產品質量的關系,發現進口關稅下降情況下,企業可更多進口高質量的中間產品,從而提高進出口產品的質量。相較關稅,行郵稅對進出口的影響較為有限,主要通過調整消費者的購買決定來影響進出口金額和結構,如2012年,我國在上海、鄭州、重慶、杭州、寧波5個城市進行跨境電商進口試點,試點初期只對其征收行郵稅,這一時期跨境電商交易額火爆增長,2014年增速高達34.5%。2015年,為均衡跨境電商與其他貨物貿易稅負水平,對跨境電商實施稅改,改為按貨物方式征收關稅及進口增值稅和消費稅,綜合稅率有所提高,受此影響,跨級電商交易受阻,增速逐年下滑,2018年同比增速為17.3%,比2014年減少17.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行郵稅調整會對個人進出口產生直接影響,稅率增加將直接減少個人進口消費量。
(三)行郵稅對消費的影響
(儲德銀、閆偉 2012)[11]認為,由于不同商品被稅的稅率不同,理性的消費者購買稅率較低的商品,此時商品稅通過替代效應對居民的消費結構進行調節,同時,商品稅會改變居民對消費和儲蓄的選擇,擠出居民消費而增加儲蓄。(劉玥 2017)[12]利用動態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我國稅制結構對消費的影響,得出提高直接稅比重不利于居民消費,在增稅環境下提高直接稅比重將進一步加劇居民消費的下降,在整體降稅環境下提高直接稅比重會減少直接稅對居民消費的傷害。(李時宇、郭慶旺 2014)[13]認為商品稅稅負的累退性比較明顯,中低收入者負擔偏重,降低商品稅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稅負,能夠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李穎 2015)[14]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分類標準,將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分為八大類,根據居民收入高低,收入較低的用戶對食品、衣著和醫療保健類消費品增稅感受最敏感,收入較高的用戶對消費品增稅感受不明顯。從上述研究來看,無論是商品稅或直接稅,增稅都會對消費產生負面影響,并且直接稅對居民行為的影響更加明顯(賈康 2015)[15]。行郵稅既是商品稅也是直接稅,相較間接征稅的增值稅、消費稅等商品稅,其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可能更直接和靈敏,減稅情況下可直接刺激居民消費,增稅情況下將抑制居民消費。
三、政策建議
(一)促消費環境下,應普遍降低行郵稅率
消費、投資、出口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2018年消費對中國經濟的增長貢獻率高達76.2%,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費增速減慢,應出臺促進居民消費政策。行郵稅兼具商品稅和直接稅的特征,在促進消費上能發揮較好效果,2019年在減稅降費的大環境下,應進一步降低行郵稅稅率,有效刺激居民消費,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二)按國別劃分行郵稅率,提升進出口影響效果
分國別差別稅率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原則和調節貿易糾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模式的逐步發展,個人進口物品量大漲帶動國際郵件數量陡增,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2018年,全國跨境快遞業務量由6.2億件增至11.1億件,行郵稅收入也逐步提高。但由于行郵稅對各國均征收相同的稅率,在調節進出口方面影響力較弱,按照關稅設計原理,行郵稅可按國別增設最惠國、暫定稅率,提升其對進出口的影響效果。
(三)調整行郵稅稅率結構,加大對薄弱行業的保護力度
行郵稅作為關稅的重要組成部分,側重于保護居民日常消費,而對薄弱行業保護欠佳,2017年我國進口物品主要集中在食品、醫療、家電、日用輕工和美護日化,同時,我國薄弱行業多集中在電子信息、食品、影視等,日常消費物品與薄弱行業存在交叉,為發揮行郵稅在行業保護中的作用,在保護居民消費前提下,應適當調整行郵稅稅率結構,提高薄弱行業征收的稅率。
參考文獻:
[1]王美涵.財政理論的新發展-談王紹飛同志的《改革財政學》[J].財政研究,1990.
[2]王李穎.商品稅及稅負轉嫁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J].財政金融研究,2015.
[3]王高培勇.論完善稅收制度的新階段[J].經濟研究,2015.
[4]王賈根良.李斯特經濟學的歷史地位、性質與重大現實意義[J].學習與探索,2015.
[5]王鞠卉圓,宋良榮.我國關稅對產業有效保護程度的實證分析[J].財政經濟研究,2015.
[6]王陳俊英.關稅稅則對國際貿易影響的分析—基于中美關稅稅則比較[J].上海海關學院,2017.
[7]王李麗.海峽兩岸經貿關系經驗研究—基于貿易流量指標與多變阻力條件引力模型的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5.
[8]王譚秀杰,周茂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潛力及其影響因素—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5.
[9]王鄭永娟.中國—東盟自貿區貿易經濟效應研究[J].價格月刊,2015.
[10]王趙春明,張群.進口關稅下降對進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
[11]王儲德銀,閆偉.財政政策與產業結構調整——基于總量與結構效應雙重視角的實證分析[J].經濟學家,2012.
[12]王劉玥.提高直接稅比重對居民消費影響[D].廈門大學,2017.
[13]王李時宇,郭慶旺.稅收對居民收入分配的影響:文獻綜述[J].財經問題研究,2014.
[14]王李穎.商品稅及稅負轉嫁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5.
[15]賈康.中國稅制改革中的直接稅問題[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