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華
摘要: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指事業單位占有、使用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基本形態保持不變的,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的總稱。固定資產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事業單位履行職能、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隨著我國公共服務業的發展,固定資產總量不斷增加,構成日趨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難度,存在的管理問題也日漸明顯。基于此,本文從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出發,對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改進策略
固定資產作為當前我國事業單位實施日常工作及活動的基礎及主要資產,其在事業單位總資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事業單位業務能力的發揮。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有關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制度與文件,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舊有很多問題未得到解決,如購置不公,浪費嚴重等。因此,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成為當前我國事業單位運營管理的重要任務。
一、強化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一)完善內部管理制度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實施辦法》等相關文件的制定,各行政事業單位紛紛加強固定資產管理。而固定資產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構成部分,單位為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需構建科學健全的內部管理體系,通過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人才培訓機制及約束激勵政策等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并提高其工作質量及效率,在各部門的分工合作中向單位管理層提供真實精準的固定資產數據,以確保決策的科學性。
(二)保證國有資產安全
事業單位要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還需制定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一般而言,固定資產的使用周期長,價值高,消耗小,事業單位要科學管理固定資產,需強調資產購置、保養、使用、維修及報廢等環節的管理,并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通過各部門合作與信息的實時共享動態監督固定資產流向,通過合理分配固定資產減少資源的浪費,以保護國有資產安全[1]。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
(一)固定資產管理意識不強
事業單位作為國家設置的帶有公益性質的機構,其所需經費由國家財政撥款,在固定資產管理實施辦法等相關制度及文件的制定下,事業單位紛紛制定了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但由于經費來源較輕松,多數事業單位負責人輕視管理工作,導致單位內部“重購輕管”現象嚴重,固定資產的保養、維修及報廢等環節管理松懈,各部門員工也忽視固定資產的管理與應用,錯誤認為單位資產管理是財務部門職責,與自身無關,甚至在資產管理出現問題時只一味推諉責任,忽視問題的分析與解決。淡薄的管理意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業單位資產閑置與資金浪費現象。
(二)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
1.制度建設不完善
固定資產作為事業單位總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日常工作量大,種類繁多,涉及部門廣,需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進行資產管理,并依照崗位需求分配專業人才,嚴格執行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意識淡薄,多數事業單位未設置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在日常工作中,由財務部門負責核算單位的固定資產,后勤管理部門負責資產的領用與管理,各部門對資產管理的配合度較低。同時單位雖制定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但其未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制度與實踐工作的脫節導致單位的資產管理流失嚴重。
例如S畜牧局未制定資產管理部門,且管理制度制定中未綜合考慮自身管理現狀,各部門協調交流存在滯后性,從表面看部門之間各司其職、互不交叉,但一旦出現問題,各部門職責劃分不明確,且缺乏明確管理、解決問題的統一部門及制度,無形之中為固定資產流失埋下隱患。
2.資產管理不到位
固定資產的管理環節較多,包括資產審批、盤查、購置、保養、維護、使用、外借等,由于資產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多數管理流程缺乏明確記錄,導致賬目不清及核算混亂等問題嚴重。例如,A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日常維護保養不及時,有些專業設備儀器需要定期進行維護,但管理人員重視不夠,操作人員也不及時上報資產使用情況,導致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大減;單位固定資產盤查不定期,資產盤查流于形式,盤查不徹底,對損失浪費也不要求賠償或追究責任;房屋出租打“人情牌”,變相使國有資金流失;上級下撥固定資產以及下撥給下級單位固定資產不能及時入賬出賬,使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實際情況不符。
三、事業單位強化固定資產管理的改進策略
(一)優化管理理念教育
事業單位要全面提升自身的公益服務水平,就要增強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樹立固定資產管理理念。這一環節中,單位負責人要正確認識固定資產管理概念及制度建設的必要性,通過學習相關文件與法規等提高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明確自身在固定資產管理中的職責,依照相關文件制定科學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并定期開展考核,以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單位負責人要加強固定資產理念的宣傳與教育,在單位內部召開學習大會與專業培訓,并制定崗位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使單位每位員工都能認真使用固定資產,愛惜、維護,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使用效率。
(二)規范資產管理流程
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單位還需設置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依照辦公需求完善崗位,并健全固定資產購置、領用、盤查、處置程序,定期對固定資產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匯總[2],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如固定資產購置時做好預算,根據單位實際需要,盡可能做到不重復購置、不超前購置;資產領用時設置好領用臺賬,對資產進行動態跟蹤管理,把責任落實到領用人,領用人在離職時必須辦理資產移交手續,防止固定資產私有化;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查,閑置的資產及時處理,避免國有資產浪費;對出現的固定資產毀、損,一定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該賠償的堅決要求賠償;單位閑置房屋出租,由財政部門下轄的國有資產投資公司統一運作,公開招標,收入上交,杜絕滋生腐敗;上級下撥固定資產以及下撥給下級單位固定資產要及時做好移交手續,使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實際情況相符。
(三)打造專業管理隊伍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影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質量的又一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低下。對此,新時期事業單位要強調固定資產管理文件的定期學習與培訓,并組織人事部門制定人才培訓方案,定期對各部門員工進行培訓與考核,依據考核結果調配員工崗位及薪酬水平,并組織其參與特定的專業培訓,如針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加強其資產管理程序培訓,確保固定資產購置、維護與保養等流程的科學性。同時,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引入并加大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使固定資產管理從手工記賬到信息化、科學化管理轉變。相關文件規定從2019年1月1日起,對固定資產實施按月計提折舊,對此財務人員要學習新的固定資產核算方法,使會計信息能真實反映固定資產價值。
(四)完善管理監督體系
加強對固定資產各環節的動態監督可確保相關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新時期,事業單位要不斷加強內部審計等監督部門的建立,并完善相關監督制度。如建立內部審計管理委員會,下設內部審計部門,明確規定內審部門向內審管理委員會及管理層負責,并聘請社會專業人士擔任內審工作,以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權威性。同時,內審部門要加強對固定資產的分類、購置、入賬、使用、處置及報廢等各程序的動態監督,并聯合相關部門定期進行檢查,賬目的檢查,制度制定力度的檢查等,以確保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質量[3]。
四、結束語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與單位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各部門應充分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積極推動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以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但當前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管理意識不強、管理不規范等問題較明顯,筆者以所在單位固定資產現狀為例,提出了強化資產管理理念教育、規范資產管理流程、打造專業管理隊伍、完善管理監督體系等四大措施,以對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高嵐嵐.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措施[J].經營管理者,2016 (31):183.
[2]劉靜姝.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 (10):153-154.
[3]王治國.淺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方法[J].科技經濟市場,2018 (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