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千組枯燥的數字、萬張繁雜的表格,她秉燭苦寫,用錦瑟年華寫出一份沉甸甸的報表和報告;面對種類繁多的審計項目,她嚴謹細致勤用心,查賬糾錯懲貪腐,敢于亮劍浩正氣;多少個白天,走村入戶;多少個深夜,挑燈工作;她用青春奉獻書寫夢想,用忠誠執著書寫人生;她就是這次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審計中的上猶縣審計局固投股股長何嘉鈺。
2017年4至6月,何嘉鈺克服孕期不良反應,全身心投入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資金審計工作中,足跡踏遍P縣16個鄉(鎮)、124個行政村(居)委會,她用堅忍和毅力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不畏困難挑重擔
根據江西省審計廳的統一安排,贛州市審計局統一調度,上猶縣審計局派出審計組,自今年4月始,對P縣2014年至2016年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資金進行審計。
“嘉鈺,這次省里統一安排的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審計工作,需要前往P縣開展3個月的審計,任務艱巨,工作量很大,你作為局里的業務骨干,此時又懷有身孕,我想征求下你的意見,能否參加此次審計?”3月上旬某一天,上猶縣審計局局長肖志宏將何嘉鈺叫到了辦公室。何嘉鈺聽完后,頓了一會兒,堅定地回答道:“好啊,可以的,我能克服現在的困難,努力完成此次審計工作”。
今年1月,何嘉鈺已查出懷有身孕,且孕期反應非常強烈,還有出血癥狀,醫生建議她必須臥床休息,否則會有流產的危險。所以,當領導詢問她是否參加此次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審計任務時,起初何嘉鈺內心有些猶豫,但想到此次審計任務重,且局里人員緊缺時,她毅然接下了這次艱巨的審計任務。
“當時我非常感動,因為我明白作為一位女同志,在懷孕初期要參加并完成這么大強度的審計任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克服多么大的困難”,肖志宏說。何嘉鈺作為業務骨干,一旦參與了此次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審計,審計員、報表員和數據分析員等多項工作便會接踵而至,工作量十分繁重,沒有一定的責任擔當,是很難完成的。
事實證明,何嘉鈺沒有辜負領導的期望,在P縣開展“一卡通”審計工作過程中,面對困難,她沒有退縮,積極克服身體不適,全身心投入到每一天的審計工作中。此次審計,何嘉鈺負責納入“一卡通”管理的退耕還林補助、公益林補助、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三項財政惠農補貼資金的審計,涉農金額較大。作為一名審計員,白天,何嘉鈺和組員們一起走村入戶,收集政策文件、查閱相關財務、業務文件等資料,并通過數據分析篩查疑點,逐戶審查財政惠農補貼資金申報人是否符合條件、申報材料是否真實、審批程序是否合規;晚上,作為“一卡通”審計的報表員,何嘉鈺要將其他組的審計問題和審計情況進行匯總,填寫出一張張報表,并及時上報,加班至深夜1時已成常態,有時還要熬通宵。
“你怎么了,臉色那么難看,要不要去醫院檢查一下?”5月初的某天早晨,前一天晚上挑燈工作至深夜的何嘉鈺感覺很不舒服,到吃早飯時,肚子已痛到無法行走。細心的同事賴冬梅看到她臉色慘白,捂著肚子,彎著腰,痛得說不出話,立刻聯系車輛將她送到P縣人民醫院檢查。原來,一個多月的勞累,何嘉鈺無法正常休息,腹中胎兒正“鬧情緒”。
醫生幫何嘉鈺檢查完身體后,表情凝重地說:“這是累的,你這種情況,不能再工作了,更不要說乘坐汽車顛簸著下鄉,趕快請假回家臥床休息吧,不然胎兒會有危險的”。同事也勸她向領導請假,但她卻不為所動。最后在肖局長強力干涉下,才在駐地臥床休息了兩天,稍有好轉,她又立即投入了工作。她說:“既然接手了這份工作,我就要堅持做下去,我能調整自己,克服困難”。
就這樣,何嘉鈺依然堅持到最后一天。“嘉鈺,你怎么還不收拾行李,我們下午就要回上猶啦!”6月10日,此次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審計工作已接近尾聲,同事們都收拾衣物準備回上猶,而同何嘉鈺一起搭檔的朱金華卻看到,她依舊在電腦前,耐心核對數據和表格。原來,對工作精益求精的何嘉鈺敏銳地發現,有一個報表中涉農部分的數據和信息,還可以再做細一些,且還有一些數據需要核實和完善,于是她堅持留下來,直到所有報表做精細后才回上猶。
在此次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審計工作中,其他同事完成現場審計,交接完工作后,任務就算完成了。作為報表員的何嘉鈺卻還有很多后續工作需要做。從6月至8月整整三個月時間,她每天都在不斷完善和更新此次審計的7張表格、千條數據信息。對于存在疑點的數據,她總是耐心向相關主管部門核實,并及時更新,工作扎實,細致入微。
敢于亮劍斬貪腐
在P縣開展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資金審計的過程中,何嘉鈺充分利用大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在用好省廳下發疑點數據的基礎上,她進一步開拓思路,加大相關數據采集力度,對多方數據進行交叉比對分析和印證,為迅速發現問題、固定證據提供了精確定位和導航。同時,對所有疑點數據排查核實過程中,何嘉鈺均做到“見賬”“見物”“見人”,把審計發現問題查出的所有證據“做實”。另外,她努力將審計工作“關口前移”全程跟蹤審理,切實防范審計風險。
P縣屬于贛南山區縣,A鄉距離縣城有60多公里,乘車來回需一個多小時,山路盤山曲折。為了搶時間、趕進度,審計人員常常清早出發,天黑后才能回到縣城駐地。那段時間,恰逢從P縣城來往A鄉鎮的必經道路正在翻修,晴天道路揚塵,雨天道路泥濘難行,許多隨行前往的同事乘車到了目的地后,都感覺腿腳發軟、頭暈目眩,懷有身孕的何嘉鈺努力克服著身體的嚴重不適,面對紛繁復雜的審計數據,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堅持深入基層一線,全面細致地開展工作,對于發現的疑點線索緊盯不放,克服種種障礙堅持一查到底,審計出了一個又一個貪腐問題,確保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資金發放到位。
4月13日上午,何嘉鈺前往A鄉政府開展審計,一張粘貼在鄉政府公告欄內的“失地農民名單”引起了何嘉鈺的注意,她敏銳地意識到,可以從“失地農民名單”入手,調查了解糧食補貼的發放情況。“走,我們一起去農技站看看!”隨后,何嘉鈺和組員一同前往A鄉農技站深入調查。通過翻閱資料和進行數據分析比對,何嘉鈺發現,工作人員并沒有對這部分失地農民的糧食種植面積進行核減,許多失地農民仍舊領取了糧食補貼“三項補助”。
“能否舉一反三,看看其他鄉鎮是否也存在失地農民領取糧食補貼‘三項補助的情況呢?”何嘉鈺將此想法和組員溝通后,立刻向領導匯報,并馬不停蹄地前往P縣農糧局、財政局和國土資源局,分別取得了全縣所有失地農民的名單和糧食補貼“三項補助”發放名單。回到駐地后,何嘉鈺立刻打開電腦分析數據信息,經過大數據分析和對比,竟然發現有部分鄉鎮存在不符合條件的耕地也發放了糧食補貼“三項補助”的情況,且涉及的面積大,涉及人員眾多。
接下來,何嘉鈺與同事一起,深入P縣各個鄉(鎮)查訪。她頂著烈日、迎著風雨,實地探訪了60多戶可疑農戶,并進行詳細的數據采集分析,終于將P縣存在未建立健全糧食實際種植面積核實管理制度的事實審計出來。原來,P縣農業和糧食局對全縣實際種植糧食的面積未實地核實,而是按照兩輪承包面積發放糧食補貼“三項補助”,導致許多不符合條件的耕地也發放了糧食補貼“三項補助”,涉及674戶農戶金額8萬多元。就此,P縣人民政府根據審計報告,已責成縣農業和糧食局對上報的農戶耕種面積進行抽查核實,確保糧食補貼“三項補助”精準發放。
P縣L鄉N村的大山里,有一座建于1985年的麻風病康復醫院,如今已經更名為“健康村”。5月18日,經過大數據篩查,何嘉鈺發現“健康村”的生態公益林補助資金存在疑點。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何嘉鈺跟隨小組長朱金華一起,不懼疾病傳染的危險,多次深入“健康村”調查了解情況,他們發現“健康村”由P縣皮膚病防治所負責管理,而“健康村”的所有農業補助資金均由該所副所長陳某負責管理。通過調取查閱陳某個人賬戶信息,他們發現,許多農業補助資金進入了陳某的個人賬戶后,再也沒有轉入“健康村”的公共賬戶。
起初,面對審計工作人員的詢問,陳某百般狡辯,企圖阻撓調查,蒙混過關。此時,何嘉鈺再次深入“健康村”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取證調查,不放過一絲疑點,撥開層層迷霧,最終破解阻撓,查清了問題。最后,在鐵的證據面前,陳某終于承認了非法侵占“健康村”集體公益補助款、山場租金近3萬元的違法事實。何嘉鈺和朱金華一起,用果敢與智慧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保障了“健康村”所有農戶的切身利益。
甘于奉獻心無悔
縣市之間交叉審計任務多且繁重,在外開展審計工作通常一待就是兩三個月,這對于一名已經成家的女審計人來說,面對孩子的渴望、父母的期盼,能做到顧全大局,圓滿完成一項又一項的審計工作,已屬難得。而懷有身孕的何嘉鈺家在于都縣銀坑鎮,工作卻在上猶縣,來回乘車需轉兩站,途經4個小時才能到達。在上猶縣審計局工作10個年頭,周末加班,無法回家已成常態,即使有時間回家,路途顛簸難行,對于一名女同志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10月25日,即將臨盆的何嘉鈺回想起在P縣開展的“一卡通審計過程中,自己所面對的困難時,不由得感嘆道:“現在想起來,真有點后怕,但是當時卻覺得,接手的工作就要克服任何困難去完成”。是啊,因為對審計工作有著強大的責任感和擔當奉獻精神,何嘉鈺才能克服常人無法克服的困難,出色而圓滿地完成此次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審計任務。
有一件事,朱金華印象十分深刻。“那天,何嘉鈺正從P縣人民醫院檢查完,在她的一再堅持下,醫生給她開了一些保胎藥,由于情況特殊,經領導同意,她留在賓館休息,沒有下鄉進行現場審計”。令他十分意外的是,何嘉鈺在賓館并沒有閑著,不但仔細完善審計報表,而且還向P縣農糧局、國土局和民政局收集到了很多與本次審計有關的資料,并對材料進行了大數據篩查和分析,查找出了不少疑點數據信息,為接下來現場審計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何嘉鈺是一位很有擔當的審計員,她的這種忘我工作精神,讓我非常感動,也由衷地敬佩”。
從2008年進入上猶縣審計局工作至今,何嘉鈺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由于在異地工作,大孩子從小由奶奶一手帶大,今年已經7周歲了。她真正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少之又少,甚至連孩子患上手足口病,病情危急的關口,她也無法陪伴左右照料。“孩子從小體弱多病,經常感冒發燒,但由于工作原因,這么多年,我無法陪伴在他的身邊,心中常懷愧疚之心”。說起兒子,何嘉鈺眼中噙著淚水。
如今,兒子已經讀一年級了,其他同學有父母接送上下學,有母親陪伴著讀書玩耍,在上猶縣工作的何嘉鈺,每天卻只能通過微信視頻聊天和打電話的方式,關心著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每天孩子只有聽完何嘉鈺的電話,才能安心入睡。有時候回到家,孩子會用稚嫩而期盼的眼神望著何嘉鈺,問:“媽媽,你為什么總是不在家,為什么不能多陪陪我呢?我很想天天都能見到你!”每當此時,何嘉鈺只能緊緊地抱著孩子,愧疚而無法言語。
讓何嘉鈺欣慰的是,家人對她的工作十分支持,特別是家中的婆婆,從大孩子出生到現在,婆婆操持著家里家外,何嘉鈺心懷感恩之心,常贊婆婆持家有道,是她奮戰在審計工作一線最好的后盾。
不怕苦累守崗位,無怨無悔忠職責。作為一名“80后”審計女兵,何嘉鈺以她特有的情懷、擔當和實干精神,用激情和熱血,書寫著靚麗的審計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