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
【摘要】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以及“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規劃,跨境電商迅速崛起。企業發展跨境電商的過程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從高職院校創新型電商人才培養的實踐出發,探討新時代下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方式方法。指出現有的電商人才培養方法存在的問題,面對校企合作、支持學生創業與校內教學之間的矛盾,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創業型人才 跨境電商 企業需求 教育誤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在國民經濟增長機制中的比重越來越突出。目前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紛紛向電子商務領域拓展。“一帶一路”的提出也使得跨境電商迅速崛起。從各方面的數據看來,2017年87%的電商企業存在電子商務人才缺口,特別是在跨境電商市場更是如此。自2001年教育部批準13所高校設立電子商務專業以來,電子商務專業在我國的發展紅火。然而電子商務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并不理想。電商崗位在學歷方面并沒有很高的要求,對員工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發生斷層和錯位,使得人才需求市場上電商人才缺口巨大,而電商專業畢業生卻遭遇就業寒冬。根據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需要什么樣的電商人才,學校如何培養電商人才,如何設計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筆者展開以下思索和研究。
一、跨境電商行業的人才需求狀況
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國際貿易市場的形成,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前行,跨國公司遍布世界各地。近年來,國內跨境電商發展迅速,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提升了我國企業在國際價值鏈上的地位。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跨境電商領域轉型升級。2017年我國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出口跨境電商正在逐步取代傳統貿易,取得長足發展。
隨著跨境電商異軍突起,進入到發展的黃金期。近年來跨境電商的高速增長引發了我國跨境電商人才短缺問題。陳海權指出中國跨境電商約有450萬的人才缺口。國際經濟的發展,供應鏈的變革最終指向人才的競爭。企業表示人才是制約我國“網上絲綢之路”發展的重要因素。應屆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呈現出專業知識不扎實、缺乏國際視野、專業知識陳舊而狹窄、缺乏實踐經驗、溝通能力不佳、好高騖遠缺乏穩定性等不足之處。在我國電商人才培養起步晚于市場的需求。現如今如何培養掌握一定外語技能、具備較強的實操能力,能夠整合全網營銷業務、組織便捷物流與運營的復合型人才,是各高職院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共同難題。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培養體系,校政企合作,精準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適應全球化市場的復合型運營人才,是各高職院校和企業破解電商人才培養困境的一條重要出路。
二、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現狀
傳統貿易、英語、電商人才無法滿足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的需要。跨境電商專業人員不僅需要掌握電子商務專業知識,更需要熟悉企業電子商務建設、運營以及管理,要能夠從事電子商務系統建設、能提出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從事在線營銷策劃、懂得國際物流貨運、跨國支付、跨國經營,能用外語進行溝通,并且要具備國內產品行業背景和國際貿易知識。如消費者所屬地區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購買偏好、思維方式、法律等;同時具備國際在線營銷技能。
(一)復合型的電子商務人才
在大數據環境下,跨境電商企業人才招聘中,既缺乏熟悉跨國電子商務產業流程和運作的人才,又缺乏熟悉國外經濟市場交易并具有語言溝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目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的工作人員均來自國貿、英語、電商等專業。然而,跨國電子商務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是那些熟悉國際貿易和稅務專業知識、操作規則和程序,有意識的自主學習電子商務的新知識,并且具備電子商務營銷技術、了解貿易、消費者心理、互聯網知識、行業知識、談判技巧、客戶關系管理、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商業和能熟練操作電子商務平臺的人。這種人才屬于復合型的專業人才。然而,這幾個專業的人才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只側重了一個方面的培養,不能滿足跨境電子商務對具有跨學科背景的人才的期望。
(二)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開拓型業務人才
在跨境電商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現階段發展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電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跨境電商企業對技術型初級電商人才和戰略型高級電商人才的需求不大。具有跨境電商實操經驗,能夠運用外語向客戶介紹電子商務平臺和產品,能夠解決營銷活動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整合企業資源,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負責通過網站向客戶銷售產品和服務,而將這些客戶最終鎖定為忠誠的客源,這種能夠把電子商務網絡的技術有形和無形產品轉化為利潤能為企業開拓市場的業務型人才,肩負著促進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網絡營銷的經濟效益的重任。
三、目前高職院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上的誤區
(一)把電子商務當作一個專業來培養電子商務人才
目前,高校訂立開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案前,未對市場實際需求進行調查。學校人才培養與實際企業對人才能力需求存在錯位,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因此開設科目涉及營銷、信息技術、網店美工、網頁建設、金融和管理等諸多知識,要求學生樣樣精,結果樣樣都學得不精。造成跨境電商人才教育質量低下,畢業后不能適應跨境電商企業的實際運作中,面臨大量人才無法順利就業的就業壓力。
(二)缺乏專業化的定位
綜上所述,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脫離行業實際需求,追求廣博的知識結構。專業人才的培養缺乏支撐點。博而不精的人才在就業市場缺乏競爭力。
(三)師資薄弱,人才培養大談“復合”
在我國的教育中,跨境電子商務教育發展緩慢,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許多學校主張“培養跨世紀復合型人才”。然而,社會需要的復合人才是基于特定技能和崗位,適應人才市場需要的專業人才。因此,畢業生雖然知識面廣,卻缺乏“專”和“精”。另一方面學校缺乏具有跨境電子商務實操經驗的教師。教師的素質和水平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專業師資力量薄弱,影響了專業教學水平,學生知識理論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不足,無法勝任跨境電子商務崗位,引發就業矛盾。
(四)大談“創新”,缺乏實踐教學
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強調“創新”教學,沒有敏銳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對人才的需求,缺乏具體的實踐教學。導致學生專業能力不能適應崗位需求。無法通過實踐操作對學生的工作能力進行有效判斷,因而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完成教育任務。當學生畢業后進入工作崗位時時,也會出現因實際操作能力不足而引起各種業務問題,影響企業運營效率的同時,對跨境電子商務客戶服務質量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四、產學研模式培養跨境電商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思考
(一)由跨境企業、機構和高校共建基地校
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首先需要專業的師資團隊。將跨境電商企業加入到人才培養隊伍中,由跨境企業、機構和高校開展基地校共建方案。可使有豐富行業經驗的業界精英擔任兼職教師,從師資培訓與考核,到學生的學習與就業,打造一整套符合產業要求的人才培養體系。
(二)通過校企合作,共建跨境電商實訓軟硬件設施和人才培養方案
通過與跨境企業的合作,共同研究。將跨境電商產業鏈上對應的崗位以及工作節點提煉出來,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和入職要求,擬定工作崗位職能,以及對應職能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依據企業的用人要求,崗位未來的晉升空間和職業規劃,通過更加細分的課程編寫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探索和面向行業市場變革和經濟發展趨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共同研發撰寫立足于實踐的專業教材。順應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布局,培養跨境電商時代新型人才。
(三)開展校校聯合,助力跨境電商教育聯盟
高校在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校企合作,同時也要積極尋求與其他高校的合作的機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共同助力跨境電商人才的儲備。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不僅我國經濟市場對跨境電商人才有存在人才缺口,國外經濟市場對跨境電商人才也有較高的需求,這為國內高校與國外高校合作建立合作教學奠定了基礎。通過與國外高校建立交流機制,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商務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用創新的思維去應對世界經濟市場的變化。
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與跨境電商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息息相關。如何順應國家發展趨勢,為跨境電商的順利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還需要在產教融合的合作機制中不斷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