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菲
(南昌百樹學校,江西 南昌 330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全面深化,提出對小學英語教學要進行深入研究,閱讀課是小學英語課程中的主要教學部分,對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各教育專家與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什么是有效性閱讀教學,主要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多種手段和方法,運用最少的精力和時間,獲得閱讀效果最大化,使得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目標與社會、個人的教育需求相匹配。但是,細數過去我國的小學英語教學大多偏向于對學生應試技巧及聽說等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讀寫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最近幾年才開始真正全面的研究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對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特質存在誤解,這些錯誤的理解阻礙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通過對當前我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進行調研,不難發現依舊存在很多的問題,以下筆者將做簡單分析。
一是小學生缺乏英語閱讀基礎。小學生初入校園,各方面知識和能力尚處于培養階段,更何況英語與母語不同,是小學生接觸的第二門語言,很多小學生并未在幼兒園進行系統的英語學習,同時也極少和外國人接觸交流,所以針對英語的學習和理解存在很多劣勢,由于中國與外國存在文化、習慣、風土人情等差異,導致小學生即使學會了單詞,但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其中含義[1]。二是少數小學生存在英語閱讀理解障礙,在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處于主導地位,英語教學模式機械陳舊,更多的是從單詞開始學起,然后與學生一起看課文,讀課文,解釋課文,最后由教師提問解答。學生并沒有真正融入英語課堂,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學生在課堂上缺少閱讀時間,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理解能力的有效發展,長此以往將會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抵觸或者厭惡情緒,影響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三是小學生的英語閱讀局限性強,當前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單純以教材為主,閱讀內容大多來自于教材,教師很少為學生推薦或者講解課外閱讀內容,導致學生的英語閱讀受局限,阻礙英語閱讀能力發展[2]。
由于小學生尚不具備良好的英語學習方法以及英語學習能力,因此在英語學習上通常雜亂無序,經常想到哪學到哪。為了調整小學生不良的英語閱讀習慣,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視頻資料、圖片資源等教學工具,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3]。例如在講解My family這一教學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理解This is 這一英語句型,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簡單介紹家里成員,或者也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營造教學情境,把學生更好的帶入其中,仿佛身臨其境般。邀請學生到講臺上進行角色扮演,鍛煉學生開口說。緊接著教師提出問題:“Whose family?”
“Who are they?”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閱讀過程中提醒學生如果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做好標記,閱讀完后向教師或者其他同學提問,教師再依據學生的表現和提問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最后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表演或者邀請學生上臺講解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以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進而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間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4]。
為了加強小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有效提升,教師要創新思路,打破課堂與教材的約束,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思路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不但能夠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小學生的閱讀熱情,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為英語單詞學習和語句掌握奠定扎實基礎。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小學生目前的英語學習情況,為其篩選符合其年齡特點且趣味性強的課外閱讀資源,進而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致,并且讓他們在課外閱讀過程中知曉并掌握有意義的英語素材。例如:可以向小學生推薦《Little Match Girl》,《Snow White》,《Ugly Duckling》,等比較有趣的英語童話繪本。同時為了保證課外閱讀活動的有效實施,可以借助小組合作的模式,讓組內學生相互配合、相互監督,最終保證高效完成課外閱讀,與此同時要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時,積極主動的就課外閱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溝通和交流,在溝通交流中形成思想的碰撞,從而形成自身的英語知識儲備,促進小學英語閱讀能力有效提升。
由于中西方存在很大的文化差異,而小學生從小都生活在漢語的語言環境中,從而導致小學生習慣用漢語思維來學習和思考思考,并且這樣的思維習慣也被運用到英語閱讀學習中。因此,教師要重視對西方文化背景的輸出,引導學生熟悉并了解西方文化,從而學會用英語思維來開展閱讀活動[5]。
縱觀上文,對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升,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年齡情況,由淺入深的進行教學。這一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給予足夠的細心和耐心,開拓創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參照教材內容向學生推薦更為契合的英語課文閱讀材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其未來的英語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進而促進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