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貴州省望謨民族中學,貴州 望謨 552300)
眾所周知,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非常重視數學學科經典內容的講授,重視演繹推理的證明,但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情感體驗。大多數學教學基本上以教師、課堂、書本、試題為中心采用單一傳遞灌輸的教學模式,學生學得枯燥乏味,教師累得身心疲憊。如何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以適應時代的需求成了一個緊迫的教育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數學教育的新理念、新觀點不斷涌現,各級各類學校都在積極試行、推廣新的數學教學模式,以適應數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數學教育質量。問題解決能力就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在數學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是一種重要的數學素質,高中數學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不斷開展,慢慢被很多高中數學教學者所使用,實踐證明其的確在學生能力培養,思維習慣養成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一)創設情境。合理創設情境,營造積極探索的學習氛圍,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為主要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情境和引入問題是問題解決教學的開始,是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也是從學生的現實問題出發設置的問題情境
(二)提出問題。在創設問題情境的基礎上,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合理使用因果提問法,聯想提問法或者比較提問法設置問題,保證其問題的引導性,目的性;可以由教師或學生根據問題情境中的知識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及提出問題的能力,并自然過渡到課本上的問題探討,使學生將實際問題數學化,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三)分析問題。發揮教師的引導者的作用,激發學生同顧知識,在知識架構的視角下去分析實際問題在解題過程中,發揮教師的引導者的作用,激發學生同顧知識,在知識架構的視角下去分析實際問題。
(四)合作交流。合作交流,開展問題探究是問題解決教學的核心部分,是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成功實施的關鍵。開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思考過程交流,使得教師理解學生的思考方式,并積極引導其開展知識的梳理;開展學生小組之間交流,因為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同,思考的方式也不同,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實現分析問題的全面性;
(五)解決問題。尋找數學知識切合點,設計解題思路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方法,選擇最佳的問題解決角度,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
(六)鞏固練習.通過上述問題解決方案的確定,將相同知識應用到不同情景中去,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知識聯想,保證知識的鞏固。
(七)總結評價。教學過程,對于在課堂表現良好的學生給獎勵,使得其樹立積極思考的意識,為創新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
(1)創設“矛盾式”問題情境:新、舊知識的矛盾,直覺、常識與客觀事實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學習愿望,形成積極的認知氛圍和情感氛圍,因而都是用于設置教學情境的好素材。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原因,積極地進行思維、探究、討論,不但可以使他們達到新的認知水平,而且可以促進他們在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展。
案例:在“復數概念”的教學中,可以創設如下:
教學實踐表明,創設“矛盾式”問題情境,使學生的探索發現意識在“沖突—平衡—再沖突—再平衡”的循環和矛盾中不斷強化,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索,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和“觀念沖突”,形成批判性思維習慣和良好的數學觀。
(2)創設“實驗式”問題情境: 數學“實驗”使教師真正改變“傳授式”的講課方式,學生克服“機械式”的死記硬背,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高中生對數學“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基于這一特點,教師創設“實驗式”問題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思維進入最佳狀態,他們對學習數學的態度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學實踐表明,通過學生親自進行的數學“實驗’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其教學效果要比單純的教師講授要有效得多。
主體發展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強調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平時的課題既愛哦學設計過程中應當圍繞以學生為主體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學生吸引到有興趣的、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成功所產生的愉悅和成就感,學會正確地對待挫折,解決困難。從正、反兩方面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正面動機是指學生的學習主要為了追求內心的舒適和自我愉悅等,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和最終的實驗結果,只在乎的學習的過程心情和投入,學習結束后個人感覺良好。外面動機是指向學習的結果追求物質獎勵或精神獎勵等。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從“自主、合作、體驗、發展”等層次為學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實際背景,設計定理、公式的發現過程,讓學生體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領悟尋找真理、發現規律的方法和思想。結合教學實踐,對概念學習進行層次分析,使學生學習得到啟示。
總之,從新常態下高中數學“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中不難看出,“問題解決” 課堂教學體現了素質教育教學的基本思想: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的主導體現在問題系列設計和用問題系列引導學生學習上,學生的主體,體現在觀察、聯想、發現、解決,作出學習總結報告上。“問題解決” 課堂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生在數學活動,特別是數學思維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和發展能力。“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數學問題的解決,特別是具有實踐意義的數學問題的解決,充分認識數學的意義,減輕學生認為數學枯燥的顧慮,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