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饒前程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重慶 401520)
區域的創新強度取決于區域內企業和公共機構(政府、高校、研究所等)之間的互動程度,他們共同創造、發展創新。在德國區域創新體系中,以高校為代表的公共研究機構產生傳播新知識、存儲知識,并通過與區域外部交流帶來新的外部知識。知識和科技成果轉化將產生的知識和科技應用于產業界,增強區域創新能力和提高區域經濟水平。高校與所在區域企業界的合作互動是轉化成功的關鍵。知識是創新的基礎,是保持競爭力不可或缺的資源,因此產生、吸收、發展和轉化知識的能力非常重要。高校是區域創新體系中重要參與者,它們除了創造知識(科研),儲備知識和傳播知識(教學),還通過互動為所在地區帶來新的外部知識?!陡叩冉逃偩V法》中,德國高校的任務還增加了“促進知識和科技成果轉化”。德國高校進行知識和科技成果的轉化主要有四個渠道:
(一)知識傳遞:即通過教學培養人才,向企業提供高質量的人才來傳遞知識。企業為講師或特聘教授提供在企業實踐的機會而實現知識和科技的“輸入”;
(二)知識應用:高校人員(教授,員工,畢業生)通過創業將獲得的學術知識應用于生產工作實踐;
(三)信息轉化:高校將科學知識通過各種媒介和活動傳播和呈現,如出版物、報告、講座、交流大會等;
(四)互動研究轉化:創新活動參與者作為客戶向高校提出委托(委托型研究),或者由高校主動尋求成果轉化(申請型研究)。
校企互動對知識和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和企業也能從中獲益:高校形成自身特色,促進科研建設,創造出實踐型知識;企業引入外部創新成果,增強自身創新能力,降低研發風險,培養高素質人才,提升競爭力。同時企業和高校所在區域同樣受益。高校成為企業在創新活動中最常見的合作伙伴。
不同類型的高校類型在德國區域創新體系和知識與技術成果轉化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各不相同。在該體系中,應用科技大學轉化潛能巨大,綜合大學則處于中游水平。
德國應用科技大學在知識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研究獲得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促進轉化的策略
德國應用科技大學根據自身條件采取不同策略:
1.對外宣傳聯絡:通過出版物和宣傳活動對外展示其研究成果;利用研究成果積極尋求在教學和研發上的合作企業;
2.樹立任務目標:設立明確的知識和科技成果轉化任務和目標;
3.重點領域扶持:專注于在重點領域對成果轉化進行扶持。
(二)促進轉化的機構
應用科技大學大都設立了專門的促進知識和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它們常常作為企業與高校的首要聯系處。
(三)促進轉化的渠道
1.通過與企業的研發合作進行轉化
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對保持雙方密切聯系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常見形式包括高層定期舉辦會議、建立創新創業中心、設立戰略合作校園辦事處、開展教學合作、設立企業獎學金、定期派遣學生到企業實習等。
2.通過知識傳遞進行轉化
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同樣延伸到了教學之中:教師擁有企業工作實踐經歷,企業與大學生簽訂工讀合同,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設立企業獎學金,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實習活動和較長的實習期,企業和高校聯合指導論文,提供職業類或雙學位課程等。
3.其它轉化渠道
知識應用即創業這種轉化渠道也得到了應用科技大學的支持:如設立創業啟動中心、提供融資支持和咨詢、提供繼續教育課程、開展研討會、通過公共資金或與其他機構的合作提供資金上的支持等。
(四)聯系網絡
廣泛而緊密的聯系網絡是應用科技大學知識和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的關鍵:第一,與地區政治界、大型企業、行業協會和決策者建立緊密的聯系網絡;第二,教授在專業研發合作中起著核心作用,通過參加專業會議和組織專業活動推動研發合作;第三,與其他地區和國家的知識成果轉化機構建立起聯系網絡;第四,為區域其他參與者提供各類課程。
(五)外部環境
區域吸收能力是影響高校成果轉化成功的重要因素。高校的研究重點與所在區域經濟結構的相關性對知識和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顯著影響。高校通過將自身特色與區域經濟結構相適應,從而使現有的合作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通過對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知識和科技成果轉化渠道的分析研究,我們得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特色,激活特色:形成應用型特色,確立與高校能力匹配的研究方向以及知識與技術轉化的重點。確立側重于研究和知識與技術轉化的戰略方向,制度和目標。
(二)集中協調,分散完善:設立類似于中心轉化辦公室的專門機構促進成果轉化,由它負責協調其他機構開展項目研發、發布科研計劃和項目成果、辦理專利申請、促進專利商業化和支持創業等。
(三)相互融合,聯動合作:加強與區域其他科研和創新活動參與者的聯系合作,建立長期伙伴關系,促進在專業領域教學和轉化上的互動。高校尤其是應用科技大學可以與企業及其他科研機構通過如提供雙元制課程、成立聯合創業研究中心等方式建立校企合作關系,保持自身創新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