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星源小學,湖南 衡陽 421000)
不同的教學情境所具備的作用具有一定差異性,根據知識點的不同構建出合適的教學情境,才能夠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數學教師應當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來合理地設置情境,盡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讓學生可以充分地融入到教師所構建的教學情境中來,但是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設置的生活化情境可能比較繁雜,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教授學生有關“角”的知識時,不少教師會選擇帶學生“做風車”這種方法來開展教學,這會使學生將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做風車”這項活動上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將要學的數學知識,使得所設置的生活情境難以發揮應有作用。
教師在構建生活化情境時,應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結合。現階段不少小學數學教師沒有將學生個人的實際生活作為出發點,在教學中構建的生活情境不是學生所常見的,這使得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很難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其次,還有一些數學教師會將與教學內容關聯不大的生活化情境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使得教學情境的設置缺乏針對性,難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改革傳統教學方式的過程當中,數學教師也需要有一段時間來進行適應。一部分教師缺乏素質教育的相關經驗,針對生活情境這種教學方法的認知程度還不夠,在一些情況下,數學教師會認為開展情境教學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小學生個人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教學質量,使得生活情境這種教學方式的具體應用容易流于形式,傳統數學課堂的沉悶教學氣氛也難以得到扭轉。
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教學設備已經逐漸得到了師生的接受和認可,這些設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小學數學教師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運用多媒體設備能夠使教學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教學內容,這樣有利于使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知識。以人教版二年級上冊九九乘法表的教學為例,如果學生只是機械記憶乘法口訣,那么很容易會感到枯燥,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能夠將原本十分枯燥乏味的數字乘法表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顏色和字體以及出現的形式均可以進行調整,這樣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人教版三年級教材有關“年、月、日”的數學知識教學為例,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地球太陽和月亮這三者不同的運動軌跡,然后為學生講解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是一年,月亮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是一個月,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天,這樣根據月亮和地球的運動軌跡,能夠讓學生對于有關“年、月、日”的知識產生初步印象,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和學生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怎樣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學生在生活中怎樣學習和發現數學知識,這都是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問題。由于課時有限,構建具有針對性和關聯性的生活情境就顯得十分關鍵。以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認識“千克、克和斤”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用實際生活中的物體進行舉例,如身邊的比書和書包這些東西的重量,再根據所學的重量單位進行換算,也可以鼓勵學生用秤實際稱量,這樣有利于學生充分理解重量單位的使用方法和換算方法。
學習數學知識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一些數學知識十分抽象,學生學習起來很難真正理解。實際上來講,數學知識是從實踐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但是卻高于生活。數學學科的這種顯著特征,使得教師應當有意識地關注生活中的案例,并探索和分析這些案例和數學知識教學之間的關聯。以人教版一年級教材中有關加減法的知識內容教學為例,過去數學教師可能會讓學生運用加減法結合的方式來簡化運算,例如,18+20可以轉換成為20+20-2這樣的形式,但是如果運用構建生活情境進行教學的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加減運算轉化為買東西找零這種做法,有助于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難點知識。
綜上所述,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充分認識到數學這門學科的實踐性。同時,數學教師也應當合理運用多媒體設備來輔助課堂教學,將生活化的數學案例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現,這有利于滿足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