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飛
(安順市民族中學,貴州 安順 561000)
高中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與反思習慣,發展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迎合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改革在參與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整合學生的學習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構建民主化的學習氛圍,確保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基于此,下文針對高中數學課堂中應如何應用參與式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闡述,詳細講解其在課堂中的具體實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早有貝多芬因對音樂的熱愛,即使失聰也能創造出優美的樂章的故事[1]。由此可知:興趣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并推動學生的進步,促進學生走向更寬廣的學習之路。因此,教師應綜合利用數學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中,從而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實際的數學教學內容和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做到學以致用,將數學知識點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增強學生的認知,加深學生的印象。
在學習《橢圓》時,教師利用生活中的橢圓例子,完善學生的學習認知。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具體的數學問題,設計生活化的數學案例,為學生創設數學情境,如,學校中的花園是橢圓形的、衛星運行軌道為橢圓形的,由此合理的構建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的想法,形成參與式教學現象。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ppt 在數學課堂中為學生展示橢圓的運動與變化,綜合學生的學習特征對數學材料的難易程度進行處理,設計符合學生學習認知的知識,以確保學生學習質量。
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由于數學知識的難易程度不同,學生因此會面臨不同的學習問題[2]。因此,基于此種學習情況,教師應科學的為學生設計數學問題,鼓勵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探討環節,并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有效研究數學學習內容,進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探索的想法,激發學生更好的處理數學問題,以享受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使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2]。
例如,在學習《雙曲線》時,教師通過事先設計的數學問題,促進學生積極的探究數學內容。如:在雙曲線的焦點y 軸上,存在兩點P1、P2 兩個點,P2 的坐標為(x,5),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計算方法,主動去嘗試解題,并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計算中,教師則比較學生的學習答案總結學生的學習解題方法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的講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3]。
在高中數學教學階段,教師應轉變學生的學習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活躍學生參與興趣,促進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數學課堂中,鞏固學生的學習理念。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針對同樣的數學題目,可能存在多種解題方法,許多知識點之間具有共性,巧妙的利用此種特征,多角度綜合分析數學練習題,發現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促進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中,并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4]。
例如,在學習《函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將復雜的函數性質變簡單,強化學生的理解。如:函數y=ex,求其反函數。教師在教學中,指出函數的增減性,并強調函數的變化,以(0,0)為界限,左側為單調遞減,右側為單調遞增。在計算教學中,教師應指出其奇偶性與單調性,以提高學生的運算效率,確保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質量[5]。另外,教師應注重改善傳統的數學求法,利用原函數與反函數之間相同的單調性,推導其反函數的變化,并轉變學生常態的數學思維,引導學生掌握數學解題技巧,同時促進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擴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強化學生對函數的認知,有效解決學生學習的困難,調動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方式,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與知識應用技巧,從而創新學生的學習模式。因此,教師應有效的應用參與式教學法,摒棄傳統被動灌輸的教學方式,創設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的學習情境,并形成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輔助的學習氛圍,不斷的更新數學教學理念,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同時也推動數學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