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月
(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高嶺鎮江中小學,廣西 河池 530700)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時代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也不斷提高,所以對于教育的要求也更加嚴格。曾經的教育方式,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教育,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落后,已經不再適合當下的時代發展。新課程改革也明確了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所以教師需要對以往教學的方式進行創新,積極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想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應該讓學生首先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在以往的教學中,總是忽略了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應該讓其具有學習的能力,而只注重分數和一味的知識灌輸。在農村地區,加上獨生子女的溺愛等問題,學生在生活中也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就會選擇放棄或者向老師請教,久而久之就更加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更不要說自主學習的能力了。所以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首先幫助學生樹立自學的意識,讓學生知道學習的主體是他們自己。
在教學中,老師需要及時的更新教學方式,要學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面對難題,解決難。例如課后,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的同時,也需要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課本的內容。除卻在課下的預習和復習等,也需要自己帶著疑惑去對課本進行研讀和學習。處在小學的孩子,正是人生的萌芽期,對于一切都充滿好奇和活力;與此同時,對于學習的自覺性比較差,自我意識也非常薄弱,課下對于老師的叮囑也會比較容易忘記。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把自學實實在在的當成作業布置下去,例如讓學生在家中自己自學一部分新的課程內容,然后老師要在課堂上檢查,這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種種原因,性格天真爛漫,所以對于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作為教育工作者,也應該遵循孩子們的身心發展規律,不能磨滅孩子們的天性。尤其是農村地區,孩子們由于在大山大河里跑跑跳跳長大的,更加調皮好動一些。所以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遵循這一前提的基礎上,應該積極利用孩子們好奇的天性,為自主學習服務。
例如:這個時候孩子們都善于模仿一定的事物,但是比較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不集中,除非是面對感興趣的事情,否則也難吸引到孩子們。那么這就要求老師需要積極的創設情景式的課堂,在課堂上營造一種陽光、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學習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置身情景之中,從而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興趣。筆者認為可以讓老師營造一個商品買賣的情景,讓學生作為顧客,老師作為售貨員,然后在買賣中學習計算價錢和找零等知識。這樣的情景式教學,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也是對于數學知識等學習的應用,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實際的。當學生在情境中被吸引之時,老師就來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一些數學題,但并不時時給予指導,讓學生在沒有被老師傳授的知識體系中,先自己思考,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生自助解決難題以后,也會自然的產生學習自信和驕傲,增強了自主學習的信心,能夠更加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自覺、自主。
曾經在農村地區,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完全不適應社會和發展,教學的方式也逐漸落后。但是老師的教學方式,其實是教育中非常關鍵的環節,是必不可少的,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課堂質量。在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老師傳授知識,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往往會導致學生被動聽講,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能力,所以需要農村地區的老師積極的創新教學方式,不能單調單一。
例如: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課堂中,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可以讓同學組成小組,然后合作討論,最后得出結果;然后每個小組選取一個負責人,由他來將結果講解匯報給老師和同學。在合作討論期間,老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指導,但是主要問題的解決還是讓學生自己負責。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能夠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準進入課堂的綜合體現,也是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只有讓農村地區的孩子積極、主動的學習,才能讓核心素養深深扎根。
筆者作為一名教師,認為想要培養農村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需要學會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老師可以引導,但不能完全教授;加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促進農村地區孩子樂意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