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程
(河北省青縣第一中學,河北 青縣 062650)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分析和研究,我們發現高中生物學科需要以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教育教學的重點目標,保證學生既能掌握生物基礎理論知識,還能實現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有效互換,使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能夠積極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但是長期、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缺乏一定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生物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對個人未來的發展以及社會發展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對了解社會生活實踐具有積極意義。作為學生在與他人進行交流以及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必備品格,核心素養的綜合性、發展性相對比較明顯,涉及多個不同的維度,反映著高中生情感態度、綜合能力以及知識的應用情況。另外,在對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中,學校需要以生物核心素養的具體水平來對教師的教育教學現狀進行評價和分析,結合最終的評價結果對后期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積極調整,以此來保障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最終促進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
高中生物學的實驗性較強。首先,教師需要將生物學現象與生命規律性的主題教學實踐相結合,保證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融入現有的實踐學習之中,更好地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和價值,從而使學生真正地掌握高中生物實踐學習的核心要求和內涵;其次,教師需要以現有的課堂教學活動為依據,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積極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操作;最后,教師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指導學生通過記錄時間來了解生物學中的相關問題,采取實驗探究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社會責任感也是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教師要引導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此來更好地實現個人綜合能力的穩定提升。其次,在對生物學方法知識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應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將社會議題融入主題教學之中,關注社會議題的具體發展動向,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健康生活、關愛生命以及環境保護等知識融入現有的生活學習之中。
高中生物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將課堂導入與新課程的建立相結合,積極地加強不同教學環境之間的緊密互動。從目前來看,教師開始將情境教學、小組教學以及提問教學相結合,并給予學生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個人的意見和看法;以現有的實驗教學為依據,鼓勵學生站在宏觀的角度對自身的學習情況以及人類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為了保證學生構筑正確的生命觀以及價值觀,從而實現對自我行為的有效規范和管理,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教師要參與實驗的過程,學會做學生的朋友,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學會肯定和鼓勵學生,將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通過這種形式來保障學生意識到自身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進而使其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個人興趣的引導之下,不斷地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理性思維習慣對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意義重大,在教學分析和研究過程中,教師要以客觀事實和證據為基礎與前提,主動對不同的生物學現象進行有效的歸納和概括。其中,模型的構建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將批判性思維以及模型構筑思維相結合,采取演繹和歸納的形式對不同的生命現象和生命規律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積極地結合社會所關注的生物學知識進行主動的實踐。另外,教師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對不同的重點、難點進行進一步的判斷和界定,在教學大綱的引導之下真正實現自主研究的有效突破,使學生掌握高中生物學習的內涵和技巧,突破個人在自主學習中所存在的不足,更好地體現生物學學習對個人生活的指導作用和價值。
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生物教師除了要采取創造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之外,還要根據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所存在的各類不足,明確學生的主體需求,并站在學生的角度,積極地將理論教學和實踐研究相結合,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實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真正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緊密對接。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培養的作用和價值,從而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