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勇
(河北徐水綜合高級中學,河北 保定 072550)
在加快建設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進程中,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高質量教育的需要,要求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學校內涵發展。學校內涵發展要以素質教育為宗旨,以提高質量為目的,以業務管理為核心,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努力形成學校特色。
真正富有內涵的學校體現三個方面:有一個有遠見卓識、率先垂范的領導班子,一支敬業創新、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和一校奮發向上、品德優秀的學生。教師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基礎,是教育質量的決定因素,教師的素質及其教育教學能力和動力是全部教育問題的核心。
徐水綜合高中是一所年輕的區屬省級示范性高中,在快速發展中教育質量得到社會一致好評,但也遇到了瓶頸問題,一是辦學初期追求規模效益的辦學思路和粗放型管理的弊端開始凸顯;二是較長時間的學校同質化發展與新形勢下追求個性化和特色發展的矛盾凸顯。
經過反復調研,我校決定走內涵發展之路,通過思考,我們認為:內涵發展是一種追求質量、追求精細、追求特色、追求創新的發展。要實現學校內涵發展,就必須用發展的理念辦學,做到外力與內源并重、傳統與變革并舉、做大與做強并行。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決定以備課制度改革為抓手,向全校推開新的備課制度改革,強力推進“共案-個案-導學案-限時練”備課改革,以此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推進學校內涵發展。
備課組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學術共同體,集體備課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但以往的集體備課中往往存在“無備而來”、“備而不研”、“備而不用”等低效備課問題,備課制度改革就是解決以上問題的一種新型備課方式。
“共案”的形成分四步:確定主備教師--形成共案初稿--集體議課--共案定稿;“個案”的形成要求加入教師個人的特色教學設計,使“共案”轉變為課堂實施方案;“導學案”重點在實用性,它是以共案基礎,結合學生學情,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課上自主學習、主動參與與合作探究、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學習方案;“限時練”既是教學環節的延續與補充,又是一項重要的反饋環節,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的限時練由一名教師完成,以保證訓練思路、效果的完整性和延續性。
備課模式改革從理論上使備課組真正成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學術共同體:“共案”強化了備課組內的統一,“個案”更加適合學生學情,“導學案”成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限時練”成為了鞏固知識、檢驗學習效果的抓手。
任何新制度的實施都需要一個過程,我校主要通過學科試點、校本培訓、行政推進、制度保障、反饋糾偏等手段穩步推進備課制度改革。
一是開展學科試點,2016 年我校選擇了兩個科研意識好的備課組進行試點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新學年想全校全面推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注重校本培訓,通過召開政策解讀專題會、先行實驗教師經驗介紹、備課組長討論會等途徑,傳達改革思路,統一教師思想。
三是強化行政推進,學校成立備課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通過校長—年級—備課組—教師和主管校長—教務、教研處—教師兩條線強力推進、落實。
四是做好制度保障,先后出臺《每日集體備課工作制度》《督導備課組聽評課工作制度》《備課組評優制度》等制度,保障了備課制度改革順利實施。
五是重視反饋糾偏,通過教師座談、學生問卷,收集反饋師生意見、到優質學校走訪座談、觀察詢問等及時糾偏,調整工作思路。
1.備課制度改革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
推進備課制度改革以來,全校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教師的主動性大大增強,自發的學習交流、主動聽課、評課、積極參加各種研討課、觀摩課、同課異構等蔚然成風。
2.備課制度改革提升了教師的專業自信
備課制度改革倒逼教師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清楚《課程標準》要求,洞悉教材編寫意圖,在此基礎上挖掘教材、重組教材,充分開發課程資源。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升自己的專業自信。
3.備課制度改革形成了教師的專業自覺
通過改革,學校教師意識到了教師專業化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提升個體專業水平的過程中對所工作的專業性認知逐漸清晰,對教師專業化的內涵、實質、標準和目標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形成了教學自覺和教研自覺,在教研上做到了“把研究作為工作方式,把工作作為研究內容”。
1.由于部分教師對新課標和教學改革理念認識不足,導致“人到心不到”“ 只備不研”的現象時有發生,制約了備課效果和“高效課堂”的形成。
2.部分教師過于重視教案的預設,缺少了生成意識,不給課堂教學留有"意外"生成的空間和時間,即使出現了生成性資源,教師也會把它拉回原來的預設中,對生成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夠影響了備課質量。
為進一步深化學校備課制度改革,使改革效益達到最大化,發揮其在學校內涵發展中的作用,針對備課制度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認為:應該兩方面鞏固改革成果,一是教師培訓方法和手段系列化,通過多手段、多途培訓教師,促進教師對新課程理念與操作的理解,讓老師從“親近”新課標上升到“走進”新課標;二是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反饋功能,鼓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提升內涵,發展、完善自我,充分展示教師的教學魅力,逐漸打造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使其貫穿自身的教學生涯,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
基于學校內涵發展的備課制度改革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我們只有在提高自身的同時不斷實踐、探索、創新,才能達成我們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