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遠東
(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龍須門鎮中心校,河北 寬城 067600)
由于素質教育的提出和實施,小學美術教學正在日益受到重視。然而很多教師卻因受“應試教育”的制約,都比較重視技能訓練和學生的模仿能力的培養。而對其創造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以下我就少兒美術教學中創造能力的培養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由于兒童自身潛意識的童趣、稚拙的造型特點,學生往往會把果子畫成人面,并賦予表情,把畫一個人側面的眼睛可以畫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腳可以隨意安排,全身比例也沒有一定的規律。在他們眼中,觀察到的不只是自然形態的模擬,也不受固定程式的束縛,隨意性的人物夸張變形,表現童趣稚拙,他們習慣用線條去繪畫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我們教學時應極積引導兒童這種自然古樸、單純的審美意蘊和思維現象,順其自然,培養其創造能力。
其次,兒童在美術表現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喜歡畫自己最親近的人、最喜歡的玩具、最喜愛的食品,總之喜歡畫自己的所思所好。雖然有時畫得不像、不美,但卻具有他們獨特的個性,成人不要限制他們畫什么或畫成什么樣子,更不要輕易作出否定評價。要積極的對兒童的作品做出及時的肯定。如果對兒童作出種種限制,就容易抑制其美術興趣,說不定一個美術天才在無形中就被成人的要求和限制所扼殺。美術教育者應最大限度的保護兒童的天性。充分發揮他們在某一方面的特別愛好,保護兒童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欲望。
再次,美術活動始終離不開想象,沒有想象就無法進行創作。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美術作品中呈現兒童的聰明才智和富有個性的創造,充分發揮其想像,對培養兒童的創新思維十分重要。教師要提高兒童的創造性,啟發式教學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的理性思維得到挖掘和發展,從而拓寬他們的思路,使其創造力得以誘發和培養。由于兒童的控制力弱,想說就說,想做就做,喜歡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象世界,有著天生的探索欲,我們應啟發他們,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高爾基說過:“一個藝術家在其藝術加工的各種手段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環節,想象是創造形象的技術中最本質的技術。”培養兒童想象力,發揮學生的表現才能,使兒童多思,多想,多問,自覺養成比較和概括的思維習慣,同時讓學生夸張想象,極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吸取素材,從生活中學習,要把瞬息變化,美麗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藝術作品中去。觀察是重要的前提,通過觀察,學生能夠直接認識和理解,再描繪想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覺形象。對物體的質感,形狀構造的了解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造型能力,因此我們應盡量提供機會,讓兒童觀察周圍的一切,了解所要表現的物體的形狀,質感,顏色等,訓練他們的眼睛,調動他們的觀察興趣,讓自然界來陶冶其情操。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安排,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觀察和寫生,積累表象材料,從而拓寬想象,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第四加強因材施教,培養創造能力
愛因斯坦曾講過:“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它概括世界一切,推動社會進步。”培養學生美術創造能力,可根據學生的美術實際情況,科學地進行美術教學安排。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作為教育者應多給學生提供這種探究的機會,并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將激勵他們不斷的去探索,從而走上成功之路。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做為美術教師首先要尊重兒童神奇的想象,挖掘這審美的奧妙,進行一些能引起學生聯想,并發揮學生想象的創造活動,在教學是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兒歌配畫、講故事配畫、記憶畫、命題畫等,來培養學生們的美術創造能力。
例如我在教學《小小的船》時,聯系兒歌音樂:“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天。”這時候學生們不僅能從詩句中感受生動的形象,而且還能擴大學生畫畫時的聯想范圍,對小小的船進行形象思維,并且使兒童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雖然學生的技能可能會幼稚、表現能力也很有限,但他們的構思往往很新穎,別有趣味,美術教師對于學生們這些閃光的創造性火花必須給予鼓勵、表揚。通過肯定一個學生,從而激發全體學生進行美術創造的熱情。又例如小學四、五年級正是學生身體和智力的發展階段,小學生對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較感興趣,而且又十分好動,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正在形成,他們對于美的概念較為模糊,大部分學生對美術課很感興趣,六年級學生在心理的感受正走向適應階段,抽象思維正在發展。因此,美術教師在教學時,應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在掌握學生美術情況的基礎上,制訂相適應的美術教學方案,全面考慮學生在課堂上的要求,科學合理安排相應的教學方法。注重應材施教,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使學生建立起對美的追求和欣賞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總之,兒童美術教育只有從兒童特點出發,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才會與素質教育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