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辰
(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區小學,河北 保定 071000)
創新性是打破思維定式的一種有力武器,傳統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黑板、粉筆加教材”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傳授。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更難以進行創新。美術課是陶冶學生身心、了解藝術世界的重要方式,要想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型人才,就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出發點,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美術的學習。
對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首要原因就是教師還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在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學生進行被動的學習;另一方面,在教學中,教師更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卻從不關心;之外,很多老師為了任務進行教學,在課后也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學習的知識受到老師教授知識的制約,不僅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的不徹底,美術的藝術性也不能被充分發揚。綜上所述,在小學教學中,還存在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現象。
對于小學生而言,包括美術學科在內的所有學科都是學習的初級階段,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態度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有些地區,尤其是一些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教師認為學生的主要學習精力要放在語文,數學等主課上,而對于像美術這樣的副科可有可無,進而教師就抱著這樣的心態進行美術教學,教學過程不嚴謹,在潛移默化中學生也認為開設美術課堂的作用就是消遣時間,可有可無,在這種老師不認真教,學生不認真學的教學模式中,使美術的作用弱化。在小學階段,只有教師端正教學態度,學生才能照樣學樣的認真學習美術課程。相反,如果在教學過程,教師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又何來的學生的認真學習
有的教師為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進行課堂改革,例如將課堂搬到課外,或者讓學生進行比賽,這用教學手段,一定程度上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但是從更深的層次看,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究其原因,一方面,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學習的過程容易跑題,另一方面,利用這種形式僅僅是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而不利用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嚴重的還有可能為給學生帶來壓力,不僅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弱化了美術課堂的影響力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中,教師所采用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教授知識時,不是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自己發現知識,而是采用灌輸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傳授,學生在沒有進行探究情況下學的知識,對其理解的不夠深刻,另外,在長期利用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都會大大減低,既不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不利用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想改變這一局面,就必須要要突破傳統的教學瓶頸,對傳統的教學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課堂的參與力度,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獲取知識。
隨著計算網絡的發展,多媒體計算機被廣泛的應用到課堂教學,教師將課堂所教的內容做成PPT 的形式,再用投影儀播放,如此一來,不僅省事省力,還可以使學生更為直觀的理解所教的教學內容。之外,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在制作PPT 的同時,可以將內容做動漫的形式,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在美術課堂中,要想盡可能的提升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要因材施教。例如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其能力的培養,而對于一些學習偏差同學,首先要從最為基礎的知識進行教學,在基礎知識打牢的基礎上在對其進行能力培養。
之外,老師在進行備課時除要參考教學大綱之外,還要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小學和初中不同,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還有所欠缺,對于一些晦澀難懂的內容,還不能很好的理解,因而教師需要對其進行調整。
在學生美術教學的過程,除了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啟蒙作用之外,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小學美術課堂中要想提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就要突出學生在課堂的地位。對于整個教學環節而言,其包括教學目的和教學過程,筆者認為和教學目的相比較,教學過程更為重要,在教學目的中,學生學會的知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授之以魚,有授之以漁。在教學過程,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和學生進行合作,不僅促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之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
在快速發展的21 世紀,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淘汰,素質教學將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潮流,教育不斷改革,對于美術學科的教學的影響是巨大的,例如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對美術課堂采取創意教學的教學方法,在利用創意課堂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以學生為教學對象,利用創意教學方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