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睿 北方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手風琴是源于歐洲的一種樂器形式,其誕生和中國民族樂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據有關資料的記載,手風琴最早是根據傳統樂器笙而創造的,后來在歐洲經過不斷的改良,形成現在的形制。手風琴的音域較為寬泛,具有鮮明的音樂風格和藝術表現力,可以和多種樂器進行伴奏,已經成為我國較為普及的樂器之一,在社會的文化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手風琴藝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蓬勃時期,手風琴的演奏技法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民族化的創作更是賦予了手風琴多元化的創作手段。“回族花兒”作為一種民歌形式,是一種在山野田間即興而作有感而發的“山歌野曲”,有著自娛性、地域性、交融性、多元化等特點,將其引入手風琴課堂教學中,最大的意義在于能夠讓祖國的下一代接受并認可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當前的手風琴教學中缺失傳統文化。一直以來,音樂都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從我們目前手風琴專業的教學模式、課程安排及課堂設置等來看,單純地教授關于手風琴演奏創作等的相關知識,忽視了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使手風琴教學功利性過重,文化底蘊不足,從而導致手風琴藝術游離于傳統文化藝術之外。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手風琴教育主要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兩個方面。但是,近年來,社會上關于手風琴教育的隊伍在逐漸減小,同時還顯露出一些教學問題。很多社會培訓學校,會聘用一些非專業畢業的教師來從事手風琴教學,在教育方法和水平方面都帶有局限性,這極大地制約了手風琴教育的發展。
從音樂模式來說,手風琴過于概念化,沒有被挖掘更為豐富的音樂內涵,創作形式單一,尤其體現在曲式和聲上面。在演奏過程中手風琴的特性和音色不能很好地表現出來,如今電子音像設備日益發展,逐漸取代了手風琴在群眾性大合唱中作為伴奏樂器的地位。
因此,我們將“回族花兒”這一傳統文化與手風琴教學相融合,不僅可以賦予手風琴更多的藝術形式,還能提高手風琴教學者和學習者對手風琴創作水平,同時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有助于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
在當前的手風琴教學中,普遍存在重視專業、忽視文化的現象,將傳統文化“回族花兒”融入手風琴教學中,有利于改變學生對手風琴學習的單一認識,能夠讓他們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形成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讓“回族花兒”這一傳統文化形式得到學生的認可,從而得到更好的發揚和傳承。
“回族花兒”這一藝術形式對大學生而言,是一種比較新穎的音樂形式,學生在學習手風琴的過程中,通過深刻挖掘“回族花兒”這一藝術形式的藝術底蘊,能夠更好地去反思,并開發思維,有利于提高音樂的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
將“回族花兒”素材融入手風琴的旋律創作中,可以創造更多的音樂主題。我們在手風琴作品創作過程中,將“回族花兒”中一些和手風琴旋律共性的特征進行合理運用和結合,能夠讓手風琴作品的形式、內容更加豐富,這對于實現手風琴民族化音樂風格的形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僅能夠在音樂結構、技法與風格方面對民族音樂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還能強化手風琴作品的把握程度,在手風琴作品的二度藝術創作中挖掘出民族文化特性。
為研究“回族花兒”素材在旋律與創作中如何更好地和手風琴教學相結合,我們特地研究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價值作品,如《模樣兒咋這么俊了》《白牡丹令》《馬蓮花令》《三三六令》等,結合實踐研究,我們總結出將“回族花兒”融入手風琴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具體如下。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通過采風和調研,認真選取“回族花兒”相關的傳統文化內容以及展現方式,收集有關資料,通過音像、多媒體以及表演的形式,讓學生深入地認識到這一傳統文化形式;利用當前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營造有利于學習的情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回族花兒”這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教師在引導過程中,要注意由淺入深,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教師要突破過去傳統的教學形式,采用小組授課或者集體授課的形式,組織學生對“回族花兒”這一文化的認識展開難點和重點的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和提高學生的音樂思辨能力,同時,在手風琴與“回族花兒”結合過程中,要能體會到創新的重要性,將“回族花兒”的傳統文化細化到教學中的每個環節中去。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以小組為單元,展開交流和討論,設計和創作心得創作模式。
目前,雖然院校課外音樂活動十分豐富,但大多數學生還是傾向于流行音樂文化領域,如流行歌曲、街舞表演等時尚文化[1]。這并不是因為學生只接受流行音樂文化,而是相對現代化的流行音樂,手風琴的演出形式過于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課下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音樂家的電影或者匯報演出,豐富學生的音樂活動形式,積極引導學生組建多樣化藝術社團。在匯報演出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手風琴音樂專業水平,而且還豐富了多元化的審美體驗。
通過研究,我們充分認識到了“回族花兒”這一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對當前手風琴教學產生的重要影響和意義。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將“回族花兒”這一音樂形式融入手風琴的教學中,不僅能夠賦予手風琴音樂更多的音樂形式,還能豐富音樂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
要使“回族花兒”這一優秀的民族音樂形式早日走上全國或者更大的舞臺,需要音樂工作者積累各種素材,推陳出新,從而創作出更具民族特色的音樂。同時,我們在手風琴的教學改革中,要善于拓展思路,多渠道挖掘優秀民族文化素材,探索更為科學化、時代化的手風琴教學模式,從而打造符合現代審美的民族之聲,為祖國培養更多優秀的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