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艷
(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廣西 欽州 535000)
所謂職業素養,實質上就是強調某類社會成員在特定工作崗位上,發揮的專業技術靈活沿用潛質、長久自主化學習和團隊協作意識,以及思維創新改良能效等,是決定一類學生能否在今后社會內部諸多職業空間中有機融入的關鍵要素。語文科目在中職院校文化基礎課程中的主導地位異常深刻,兼具工具、人文等特性,可以賦予學生語言文字細致探究練習興致,使其愿意在課后借助網絡和圖書館渠道,及時翻閱優質化篇章,逐漸令自身價值觀、人生觀、發展觀朝著健全形態過渡轉變。所以說,今后中職語文教學人員,應該盡量將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學生基礎性職業素養培養結果之上。
思想道德素養指的是學生在工作和生活中職業道德素質的好壞,具體現在對待工作的看法、自強自立和自尊自律能力等方面。中職語文教材選文大部分出自名家之手,文章中作家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和思想觀念往往能給人啟迪,發人深思。因此,中職語文教師應該以此為基礎,大力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如《我的母親》和《好雪片片》能讓我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人性的善良。《一碗清湯蕎麥面》可以培養學生不怕困難、艱苦創業、團結奮進的精神,《漢堡港的變奏》能讓學生懂得團結協作、敢于競爭是現代職業人的素質。我們發現課文里有很多可以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的好素材,所以我們必須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過程中,不能忽視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素質、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中職語文教師要從文本資源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特別要挖掘職業崗位的語文資源,培養學生以誠信敬業、團隊合作精神為核心的職業道德。在語文教學中,一是組織學生集體討論思考問題,在思維碰撞中增進友誼;二是有計劃地設計集體作業,讓學生用集思廣益去完成任務;三是創設學生感興趣的“項目”課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分工合作,集中攻關,共同完成。諸如此類,經常讓學生在集體的氛圍里鍛煉,養成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達到培養職業道德的目的。
同時,中職語文教師還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利用語文的人文因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積極引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把思想教育工作融于課堂教學當中,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如在講《項鏈》一課時我設計了討論:路瓦載夫人的想法錯了嗎?總結時明確地告訴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想過上高品位生活無可厚非,關鍵是要走正道,憑自己的能力取得,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將來有一天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中職學生起點比較低,并且沒有高學歷作為職業道路上的敲門磚,學生進入社會并沒有很大的優勢。那么要想讓學生在就業中取得勝利,并且有更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因為只有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讓學生在就業中立于不敗之地。比如說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的機會,可以是通過實踐活動的形式與教學結合在一起。顧名思義,實踐活動應該是綜合性比較強的活動,比較注重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接觸到語文教學內容,打破傳統課堂的形式讓學生走出校園,讓學生去感受生活,并且發自內心的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而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的培養,更通俗的說法就是讓中職生能夠了解并學習我國傳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了解我國傳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最佳途徑就是拜讀我國的傳統名著,如《三國》《水滸》或是儒家經典《詩》《書》《禮》《易》等又或者是道家的《道德經》《逍遙游》等等傳統的名著,拜讀這些名著,中職生便能夠將職業素養更深層次的了解,更深層次的接受。中職生拜讀這些名著也有利于學校在語文教育中能夠將職業素養的培養更深層次的進行下去,從而提高了中職的學習精神、文化精神。增強自己的底蘊,更有利于中職生在中職階段的學習和做人,從而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中職生。
要讓中職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實現個人終身發展,必須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實踐上。唯有如此,中職生才能培養起問題解決與執行能力、崗位適應與耐挫能力、自我管理與控制能力、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職場應用語文素養。對此,建議中職院校創建校企雙軌實訓基地,從到企業頂崗實習、邀請企業專才到校培訓兩個角度出發,切實加強學生語文語言實踐。究其原因,主要是頂崗實習能幫助中職生應用所學語文知識解決或執行問題,參與企業語文職業實踐,主動適應崗位任職要求,加強自我能力管理;邀請企業專才到校培訓則能幫助中職生了解行業知識,掌握與他者成熟溝通的方式,確保職場口語交際順暢無阻。
在社會發展趨勢的驅動下,作為一名中職語文老師,任重而道遠,轉變以往的觀念,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理論水平,提高綜合素質,才能讓教學變得得心應手,才能順應當代社會用工需求,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綜合型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