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勝元
(重慶市云陽鳳鳴中學校,重慶 404500)
培養人才的方式是教育,創新是社會及民族進步發展的源泉及動力,因此教育必須要實現創新。新課改給中學美術教學帶來了生機,豐富了高中美術教學內容。新課程強調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打破過去以美術學科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材體系結構,構建以形成美術素養為核心、以探究式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人文性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征的美術教學。如何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讓美術課堂活躍起來是我長期以來的努力,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大膽改革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體做法是:
有教育學家曾一針見血地提出美術和體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感,在其他教育過程中應該多使用美術的理念。美術教育應該是由美術家和美術教學家來進行實際的實施,審美文化的教育是美術教育實施的開端。過去由于長期實行的是應試教育,導致了很多的高中在設置美術專業性課程時候,主要考慮了學生的升學率,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輕視了審美文化的教育,而十分重視美術技能知識的傳授,很明顯這種教育觀念與美術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這種情況下,高中的美術教育更多地出現了為美術專業技能的培訓,十分缺乏美術的文化修養及審美能力。當前高中美術教育觀念應該得到創新,除了對學生專業技能及知識的培養,還應當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重點體會到美術教育的實質,最終讓學生能夠得到一些情感體驗并得到美術文化的熏陶,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不斷完善學生的人格修養。
眾所周知,培養更多具有高素質以及創作力的美術人才是高中美術教育的首要目標,然而過去美術教育方式僵化,勢必不利于學生的創造力及想象力的培養。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的美術學生可能掌握了一些美術技能,然而缺少藝術的創造性,結果其作品也就缺乏活力、生機及新意。所以,美術教育方式的創新應當引起廣大高中美術教師的高度重視,筆者認為,高中美術教育方式首先應當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結合起來,一邊讓學生掌握過硬的理論知識,一邊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其次,還應當不斷加強美術的素養教學,不斷對美術課程優化,這樣可以擴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可以更加系統地認識美術學科,有助于對學生創作靈感的激發。最后,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和一些審美愛好,讓學生自主地對一些課程進行選擇,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是教學環境的設計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學生之間是平等互助、合作共處的關系,他們都有自己的情感、個性和尊嚴,教師的學問和知識不管如何深淵,怎樣才能很好的傳授給學生才是至關重要的,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已經被公認否定,用何種新型教學模式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是我們眾多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主導形式,現已形成普遍共識。辯證唯物主義學中內因與外因的關系已眾所周知,如何合理的運用于課堂教學還有待于實踐,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好理解,但是如何更好的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潛能,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教師駕馭課堂,創建和諧、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把課堂所學內容放給學生去研究、探討、磋商,正確與錯誤、成績與不足,教師給與正確評價,表揚鼓勵優秀者,對不足者也自然起到鞭拓奮起的作用,把課堂教學與唯物主義辯證法做到有機結合,以達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隨著科學的快速發展,對教育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電腦的普及,許多學校及時把現代化教學設備運用于教學,簡單、方便、快捷,教師和學生都能夠節省許多時間,盡可能多的獲得更多的知識量,提高了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多媒體、數碼相機等現代產品應用于課堂,極大地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生動、形象的學習知識,通過眼睛看,耳朵聽,感官觸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更多的參與實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更加深入的對所學知識增加理解和記憶,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師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能夠更好的提高教與學的質量,達到教與學同步提高的目的,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更多合格的人才,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總之,創新能夠帶來社會快速的發展,這就需要高校能夠為社會培養大批創新性人才。素質教育改革中一項重要目標就是美術教育,高中美術教育應當不斷創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方式及模式,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