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波,劉濤,胡亞東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大力推廣普及BIM技術在建筑業的應用。BIM技術的核心是信息的輸入、交互、提取、管理和應用。3D模型是信息的載體,4D、5D、6D是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的延續和應用,也是BIM的效益所在。
目前國內外的BIM技術已經進入飛速發展的階段。歐美國家起步比較早,BIM技術被廣泛應用的同時也孕育了多個軟件平臺,例如Tekla、Autodesk、Solibri等。我國雖然起步晚,但BIM發展趨勢已經明朗。企業開始加速挖掘BIM相關的數據,聚焦BIM在工程量計算、投標決策等方面的應用,并實踐BIM的集成項目管理、后期維護等[1-3]。
隨著工程總承包市場的發展,業務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承包商通常以削減利潤的方式,低價中標獲得工程項目施工權。同時,由于傳統二維CAD圖紙設計時代,工藝、建筑、結構、機電等各個專業的設計工作相互獨立,缺乏精準有效的溝通與協調,造成設計內容反復修改、施工經常返工、建造成本上升、資源浪費嚴重,因此迫切需要采用BIM技術手段提升公司的設計質量、效率和工程建設管控能力,實現降本增效。基于BIM大數據的BIM平臺是貫穿項目實施各部門各階段信息孤島的高效手段,是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必然選擇。
公司在實施BIM管理平臺前有多個信息系統,盡管各系統在其各自應用范圍內使用效果良好,但是從整個公司信息化管理來說,存在以下問題:
(1)數據格式多樣,異構數據整合難:數據來源廣泛多樣,種類繁多,對大量異構數據的整合和管理是突出難點。
(2)各系統割裂、分散:企業各信息化系統大多是各自獨立的,各系統間無法直接進行數據交換。由于各系統之間的數據無法直接共享,項目人員在進行業務處理時,需人工重復輸人大量的冗余數據,這不僅增加了工作負擔,造成大量冗余存儲,也容易因操作失誤或數據并行修改導致數據沖突。
(3)信息化管理及決策水平低:盡管企業已經擁有若干信息化系統,但其應用范圍仍以單個業務的應用為主,嚴重依賴從業人員的經驗,項目和項目之間的共性需求難以發現,各項目間的共性知識和規律無法積累,難以有效積累工程知識、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智能決策的水平。
針對上述問題,BIM平臺要解決以下關鍵需求:
(1)實現基于BIM數據的EPC工程全生命周期內信息協同共享。
EPC工程全生命周期內,從前期投標到最后項目交付運維,數據來源多,數據結構各異,BIM平臺要實現各類信息系統的整合。建設針對EPC工程項目的全過程數據模型,實現項目過程數據共享,減少數據的重復錄入。
(2)EPC工程項目運行過程中,也會涉及到和業主、供應商、分包商等進行數據交互,BIM平臺要能實現數據按分類、權限等的流轉,如圖2所示。

圖1 BIM數據協同共享

圖2 數據流轉
(3)大數據分析。BIM平臺海量數據積累以后,包括設計模型信息、工程項目業務信息、與業主供應商分包商交互的文檔信息等,需要采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實現數據的價值,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撐。
結合公司信息化現狀和BIM平臺發展需求,公司BIM平臺(如圖3所示)包括了BIM數據庫層、BIM應用支撐層、應用集成層(界面集成、數據集成、用戶/權限集成)、業務管理層、大數據分析層(項目收付款、進度、資金流等)、用戶層(領導層、職能部門層、項目實施人員、業主層、分包商層等)[4,5]。
(1)BIM數據庫:用于存儲各類數據;
(2)BIM應用支撐層:用于支撐BIM平臺的運行;
(3)應用集成層:集成公司其他業務系統;
(4)業務管理層:通過BIM平臺管理公司業務流程;
(5)大數據分析層:用于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及領導層決策;

圖3 數據庫架構設計
(6)用戶層:用于不同的用戶登錄查看不同的數據。
BIM平臺架構具有通用性、擴展性和靈活性。通用性是為不同的項目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提供統一的接口,適應公司業務發展需求和組織結構的變動;擴展性是為了過程中能夠保證各模塊數據的相對獨立性,降低模型間的相互影響;靈活性是為了在數據存儲、接口開發、流程配置上具有可調整和定制性。
(1)BIM開發模式
采用ASP.NET、JAVA等結合工作流引擎、報表工具等建立公司BIM平臺。
(2)數據庫設計架構
數據庫設計架構如圖3所示,實現公司業務鏈數據,以及與其他平臺的交互數據。
(3)數據維護
包括建設BIM中心數據庫的容災容錯、數據庫的定期備份機制、BIM主數據庫與相關系統(PEC、財務)間數據連接及共享方式。
針對BIM業務需求,BIM平臺主要有市場管理、設計管理、工程管理、運維管理、供應商協同、完全管理以及系統管理等功能模塊(如圖4所示)。
(1)市場管理模塊包括市場開拓、市場投標、合同簽署、項目統計等功能,統一進行網上記錄、審批和維護,可掌握每項業務各個階段的進度完成情況、預計成交額、拜訪記錄等信息,并提供各項分析報表,為企業強化或調整銷售策略提供依據。

圖4 BIM平臺功能框圖
(2)設計管理模塊包括項目管理、網上審批和模型上傳等,在平臺上實現了部門任務分配、績效分解、項目任務分解、完成進度查詢以及基于3D的模型審查、圖紙存檔記錄等功能。
(3)工程管理模塊包括項目策劃、4D5D模擬、進度管理、施工管理、費用管理及質量管理。實現了項目經理對項目的管理策劃;通過輕量化模型實現了可視化虛擬施工;能夠及時對工程項目進度進行反饋和監控;通過移動互聯技術實現現場物資入庫、出庫管理;通過可視化流程保證項目費用和成本的精細化管控。
(4)運維管理模塊提供可視化的生產管理和運維平臺,將三維模型、信息屬性、監測數據等有機結合,實現三維可視化動態設備管理;實現遠程調試、監控、協助和遠程維護;實現區域化多工廠備件統籌計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供應商協同模塊為合作伙伴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協同商務平臺,通過在線協作,減少了人工費用;實現了掃碼系統在裝箱管理的應用,減少了企業方的入庫工作量;實現了電子開票與電子對賬的應用,提高財務透明度。
(6)安全管理模塊圍繞人員、設備、流程、環境等項目各環節的接入,通過硬件設備的監控及數據采集、平臺的統計分析及業務處理的閉環流程,滿足項目人員、勞務人員、企業及集團等多維度用戶的使用。
(7)系統管理模塊用于平臺管理人員對平臺進行管理維護、統一設置組織機構并分配功能權限;同時,用于平臺開發人員對平臺功能進行開發和擴展。
4.2.1 Web端
系統主界面如圖5所示,用戶登錄后能夠看到個人待辦事項、已辦事項、相關消息等。根據權限設計,個人能夠看到相應模塊功能,進行相關數據查詢、提交、審批等。同時根據業務需要,開設了業主訪問端口、供應商訪問端口、分包商訪問端口,實現了數據間的實時傳遞和交互,也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
4.2.2 APP端

圖5 BIM平臺主界面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移動端APP的應用對BIM數字化具有顯著的好處。可在APP上錄入信息,數據直接返回管理平臺統一匯總,提高了發運工作效率。查詢時,通過APP即可查看所有數據,方便快捷,提高了查詢效率。系統主界面如圖6所示,APP端主要實現了以下功能:

圖6 APP主界面
(1)掃碼功能,方便供應商在裝箱、物流等環節的出入庫管理;
(2)發起流程和待辦任務功能,工作人員可隨時隨地,高效完成流程的審批全過程;
(3)人員管理功能,提供員工簽到、定位、工作日志填寫等功能;
(4)國際化功能,提供中/英文版本,根據工作需要實現自由切換;
(5)施工現場設備安裝工人可將現場數據傳回管理平臺,為項目高效運行提供數據支持。
本文結合天津院BIM平臺的關鍵需求對BIM平臺規劃、BIM平臺實現方式(包括開發模式,數據庫設計計及維護方法)、BIM平臺功能等進行了詳細論述。通過BIM平臺的建立及應用,大幅提高了工程預算、工程管理和采購物流的精細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