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海
摘 要:社工專業研究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既能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促進社區矯正工作的開展和研究,同時也借助這個實踐平臺鍛煉自身的實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社區矯正隊伍建沒作出貢獻。此外,本文以社會力量與社工專業研究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效果進行比較,為更好地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利用高校社工專業研究生參與社區矯正的具體方式及可行路徑。
關鍵詞:社工專業研究生;社區矯正;社會力量
十八屆四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到:“發揮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參與社會事務維護公共利益、教助困難群眾、幫教特殊人群、預防違法犯罪的機制和制度化渠道”①;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著力打造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綜上,社區矯正是社會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本質特征之一是社會力量參與,而社會力量包含著社工專業研究生這一群體。因此,在實踐中探討將社工專業研究生作為一股社會力量適當引入社區矯正工作,是當前和今后社區矯正隊伍建沒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有效推進了社區矯正工作的研究和發展。
一、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問題
第一,社力量參與度不高,專職矯正工作者專業化水平不高。高貞、 陳志海認為,社區矯正的社會力量主要包括社會工作者、志愿者,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社區服刑人員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家庭成員或者監護人、保證人等②,但實際上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大都是年紀較大的人員或兼職志愿者,參與主體的廣度不夠,矯正專業水平不高。
第二,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待遇保障吸引力不夠。目前,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組織管理機制還不健全,導致許多相關社區矯正工作推廣規模受阻。此外,很多地區從事社區矯正工作的社工薪酬待遇偏低。在實踐中,通過與本地區矯正社工訪談了解,其月平均工資到手的只有2500-3000元,低于當地職工平均收入水平。這就使得很多專業人才不愿意從事社區矯正工作,導致人才嚴重流失。
(二)原因分析
第一,社會認同度不高。我國社區矯正是外來品,它以一種嶄新的理念實現著刑罰執行方式的轉變。尋求社會公眾的支持,就需要得到他們對這項刑罰制度改革的理解和認同③。就目前來說,部分群眾對社區矯正的認識不夠充分、認同度不高, 甚至對社區矯正還存在誤解,認為社區服刑人員在社區進行矯正會給社區及個人帶來安全隱患,因此對社區服刑人員排斥,甚至對社區矯正工作產生質疑。此外,社區矯正缺乏具體的法律條文作保障,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沒有權威性、方向性,加之受傳統的刑罰制度影響,社會公眾對社區矯正制度接受度普遍不高。
第二,管理機制不完善。對于社區矯正的管理考核方式,目前我國還未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具體規定,其矯正工作者工資待遇的保障還有待改善。了解到,大部分地區對于社區矯正工作者及矯正志愿者的薪酬、經費未納入地方財政的預算中,或者有部分地區將其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卻沒有明確作出標準,薪酬待遇普遍偏低,致使專職的社區矯正工作者難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從而導致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專業人才嚴重流失。
二、社工專業研究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路徑探討
(一)規范和完善管理機制
首先,從社區矯正工作者方面,一是完善社區矯正工作的激勵機制,認真落實矯正服務考核工作, 對表現優秀的社工專業研究生給予表彰或獎勵,激發其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積極性④;二是注重矯正實務前的培訓工作,雖然社工專業學生在專業理論知識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在社區矯正實務方面幾乎是空白的,因此在參與實務前,組織一些相關矯正實務的培訓,有助于社工專業研究生從理論到實踐學習過程的升華。
其次,從社區服刑人員方面,一是做好社區服刑人員檔案收集、管理工作,社工專業研究生通過與司法部門工作人員對社區服刑人員及其家屬,社區等進行走訪,了解社區服刑人員相關信息,并對其有針對性地制定矯正服務計劃;二是通過社區服刑人員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運用社會工作的方法進行介入工作,有效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的發展。
(二)不斷豐富社區矯正服務內容
第一,情緒疏導與心理調適。社工專業研究生運用個案輔導、心理咨詢,以及小組工作的方法,為有需要的社區服刑人員制定個性化的介入方案,引導找到適合各自的心理調節方法,以樹立健康的心態。
第二,文化教育與思想提升。據了解,社區服刑人員的文化普遍偏低,法制觀念較弱,思想也較保守、落后,社工專業研究生通過開展間歇的思政法制教育、文化素質宣揚之類的專題分享會和講座,著重解析和宣揚最新時政與法規,以及中華優秀文化,讓社區服刑人員充分認識到違法活動、不道德行為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進一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和人生價值觀。
第三,社區法制宣傳與社區動員。社工專業研究生通過向各街道發放宣傳手冊和海報,以及開展主要以普法情景劇、法律知識競猜、影視推廣等方式的社區活動。
(三)探討本土化社區矯正工作模式
社工專業學生有著豐厚的學校資源優勢,因此可以鏈接和整合相關資源,協同各方力量,推動社區矯正工作的發展。以昆明市X高校為例,該校社工專業研究生采用“5+X”工作模式,聯動呈貢區司法局、法制辦,呈貢區六大街道及下轄司法所,社會組織,以及各高校等社會力量,整合資源,協同參與社區矯正服務,在服務過程中各自發揮優勢,提升矯正工作質量,有效促進了社區矯正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由于社區矯正工作起步較晚,目前還處于發展的階段,而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仍存在很多的問題,影響了我國社區矯正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在此基礎上,筆者通過分析當前我國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的存在問題及其原因,通過對比分析,引出社工專業研究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可行性和優勢,最后嘗試探討社工專業研究生參與社區矯正的實現路徑。
[注釋]
①共產黨員網.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http://news.12371.cn/2014/10/28/ARTI1414492334767240.shtml.
②高貞, 陳志海.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問題研究[J].中國司法, 2016 (11) .
③劉強.社區矯正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07:117.
④易啟宏, 李欣. 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的實踐困境與治理路徑[J]. 貴陽市委黨校學報, 2018, 161(04):45-49.
[參考文獻]
[1]共產黨員網.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http://news.12371.cn/2014/10/28/ARTI1414492334767240.shtml.
[2]高貞, 陳志海. 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問題研究[J]. 中國司法, 2016(11):70-75.
[3]劉強.社區矯正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07:117.
[4]劉華麗.社會工作教育在中國的發展[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6, (1).
[5]易啟宏,李欣.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的實踐困境與治理路徑[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 2018, 161(04):45-49.
(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社會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