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雯妍 趙臨龍



摘要:依據陜西省安康市2006—2018年旅游相關統計數據,測算出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業貢獻率、旅游業拉動率、旅游業需求收入彈性、旅游業的社會就業貢獻和旅游業創匯貢獻6個指標,分析了安康市旅游業對社會經濟增長所做的貢獻。提出安康市旅游發展建議,即發展旅游業為支柱產業;推動旅游業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旅游業自身發展,強化安康市旅游管理和服務水平,提升服務軟實力。
關鍵詞:旅游產業;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業貢獻率;旅游業拉動率;安康市
中圖分類號:F590?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21-0196-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1.04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ourism in Ankang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8, tourism demand income elasticity, tourism social contribution contribution and tourism foreign exchange contribution were calculated. Through six indicators, the contributions of Ankang tourism to social and economic growth were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Ankang city were put forward, which were promoting the tourism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pillar industries of the economy,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and tertiary industry,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tself, and strengthening the all-round management and service level of tourism in Ankang city.
Key words: tourism industry;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of tourism income; tourism contribution rate; tourism pulling rate; Ankang city
安康市作為陜南的一顆明珠,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不但有高峽瀑布、高山平湖、溶洞奇觀等多種自然景觀,同時具有漢調二黃、紫陽民歌、平利玄子腔、漢江龍舟節、紫陽富硒茶文化節等多種人文景觀。但安康市的旅游經濟發展并不充分,還存在著客源范圍小、淡旺季旅游收入差距明顯、旅游景點分散、旅游市場管理不完善等缺點,旅游市場競爭力較弱[1]。
從安康市統計信息網2006—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公報中收集相關數據,選取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業貢獻率、旅游業拉動率、旅游業需求收入彈性、旅游業對社會就業的貢獻和旅游業對外匯收入的貢獻6個指標,就安康市旅游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作實證分析,進而提出安康旅游發展的建設性意見。
1? 基本概念
1.1? 旅游收入依存度
旅游收入依存度反映了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對旅游業依賴程度。用該國家或地區旅游總收入所占該國或該地區的GDP比重表示旅游收入依存度。
1.2? 旅游業貢獻率
旅游業貢獻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旅游業總收入的年度增量與該國或該地區GDP的年度增加值的比值[2]。
1.3? 旅游業拉動率
旅游業拉動率是旅游業發展拉動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發展的指標。旅游業拉動率=GDP增長率×旅游產業貢獻率×100%[2]。
2? 安康市旅游效益分析
2.1? 旅游業拉動率分析
根據安康市2006—2018年旅游總收入、國內生產總值GDP數值,計算出安康市2006—2018年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業貢獻率與旅游業拉動率(表1)。由表1可以看出,2006年安康市旅游收入依存度為3.61%;2010年旅游收入依存度上升到14.58%,是2006年的4.04倍,旅游業貢獻率、旅游業拉動率也呈跨越式上升趨勢,分別達到49.30%、9.34%;隨后8年,旅游收入依存度開始呈小幅波動式上升,直到2018年增長到25.92%,是2006年的7.18倍。說明旅游業對安康市經濟的拉動作用很明顯,安康市GDP對旅游業的依賴程度在上升。2010—2012年,旅游業貢獻率和旅游業拉動率大幅度下降,分別降了37.17、6.19個百分點,說明在這兩年內安康市旅游業消費增長值對安康市生產總值所作的貢獻減小了,旅游業對相關產業帶動作用變小了。直到2013年,兩個指標值開始呈現上升趨勢,尤其在2016—2017年出現跳躍式增長,盡管2018年旅游業貢獻率下跌了5.56個百分點,但旅游業對社會經濟貢獻的態勢還是可觀的。
為能更直觀地看出安康市在2006—2018年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業貢獻率與旅游業拉動率的變化情況,采用折線圖來表示,見圖1。由圖1可以看出,2010年旅游收入依存度在2009年基礎上有了明顯的上升,2010年之后,旅游收入依存度總體保持著一種平穩增長的態勢。旅游業貢獻率在2010年達到了13年間的一次波峰,2012年進入波谷后,又進入增長態勢,到2017年達到46.64%,2018年略有下降。此變化原因與復雜的經濟形勢不可分開,如,2010年旅游業貢獻率達到波峰是由于安康市經濟受百年不遇的洪災和泥石流影響后,抗洪和重建取得巨大成功,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旅游業拉動率在2010年達到13年的波峰,2010—2012年有明顯的下降,2013—2016年旅游業拉動率發展態勢平穩,說明安康市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相關產業拉動性較穩,2017年出現上升態勢,2018年基本與其持平。
2.2? 旅游需求收入彈性分析
旅游需求收入彈性是指在消費者偏好的旅游產品價格與其替代物價格不變情況下,消費者收入的變動引起消費者對旅游需求變動的程度,用彈性系數來表示。系數越大,旅游產品的需求與消費者的收入變化就越相關,即人均國民收入存在輕微變化,消費者的旅游需求會產生大幅度變化。本研究用旅游業總收入的變動比率與人均GDP的變動比率的比值表示旅游需求收入彈性系數[3]。
根據安康市2006—2018年旅游業總收入、人均GDP、旅游業總收入增長率、人均GDP增長率,計算出旅游需求收入彈性(表2)。由表2可知,2010、2012年的旅游需求收入彈性系數小于1,表明2010、2012年消費者收入水平對安康市旅游需求基本無影響,可能是因為2010年安康市經歷了特大洪水和泥石流災害,消費者對旅游產品的需求降低了。其他年份安康市旅游需求收入彈性系數均大于1,總體處于一種波動較大的增長態勢。其中,上升較明顯的年份是2009年,旅游需求收入彈性系數為5.38,達到了13年中的波峰。可能是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經濟不景氣,2009年經濟開始復蘇,旅游需求收入彈性系數顯著上升。由此說明,安康市旅游需求市場的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
2.3? 旅游業對社會就業的貢獻分析
旅游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拉動和促進就業的優勢產業。根據石培華[4]對旅游業與中國就業的關系研究,國內游客平均每260~300人帶動1人就業,入境游客平均每60~80人帶動1人就業。
利用收集到的安康市2006—2017年國內外游客人數的統計數據(表3),對安康市12年的旅游業對社會就業的帶動情況進行估算。2006—2017年安康市受到過金融危機的影響,也經歷了特大洪水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在這些情況下安康市還承辦了一些大的有影響力的活動,在接待國內外游客的人數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為了計算出更準確的旅游業帶動就業人數,在這里應先計算出安康市近12年接待國內外游客的平均值,再分別求出國內外游客帶動的就業人數。
根據表3計算出安康市2006—2017年年平均接待國內游客1 707.52萬人次、年平均接待入境游客數18 886人次。根據石培華[4]研究結論,由此可分別計算出安康市2006—2017年年平均國內、入境游客帶動就業人數和年平均兩者共同帶動就業人數。測算結果顯示,安康市2006—2017年平均國內游客數帶動了5.69萬~6.56萬人就業,入境游客年平均帶動236~314人就業,兩者平均每年共同帶動安康市5.71萬~6.59萬人就業,即平均帶動6.16萬人就業。說明安康市旅游業對就業直接帶動作用很明顯。
2.4? 旅游業對外匯收入的貢獻分析
旅游外匯收入是指一國提供給入境的旅游者旅游商品及旅游過程服務從而獲得的外匯收入,它是旅游統計的重要指標,反映旅游的規模。安康市旅游業對外匯收入的貢獻度用安康市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占其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來反映[3]。
根據安康市2006—2017年國際旅游外匯收入與對外貿易出口總額,計算出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占對外貿易出口總額比重,見表4。由表4可知,2006—2017年安康市國際旅游外匯收入整體上處于平穩增長態勢,至2017年,安康市旅游外匯收入增長到758.80萬美元,比2006年增長了6.40倍。
2006—2017年安康市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占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整體處于一種跌落態勢。2007年的41.26%是12年的頂峰,2008年直線下滑到19.34%,2015—2016年出現了一次從12.37%到24.49%的突增,2008—2017年一直處于一種上下波動狀態。2006—2015年,從37.80%下降到了12.37%。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安康市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并且增長速度較快,在抗洪和災后重建獲得巨大成功后,安康市對外出口總額不斷增加,從2006年的271.40萬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4 766.72萬美元,增長了16.56倍。另一方面原因是旅游地知名度、旅游對外宣傳力度、空間地理位置等諸多因素制約了安康市的入境旅游的發展。因此還需進一步拓展入境旅游市場,提升旅游國際外匯收入水平。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借助安康市2006—2018年的統計數據計算出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業貢獻率、旅游業拉動率、旅游需求收入彈性系數與國內外游客帶動的社會就業人數,并進行實證分析后,得出以下結論。
1)2006年安康市旅游收入依存度為3.61%,2010年安康市抗洪和重建取得巨大成功,2010年旅游收入依存度上升到14.58%,是2006年的4.04倍。2011—2018年,旅游收入依存度呈小幅度波動增長態勢,說明安康市旅游業明顯拉動了經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對旅游業越來越具有依賴性。旅游業貢獻率小幅度波動到2017年的突增,表明旅游業對安康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旅游業拉動率整體比較平穩,應繼續關注其實際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效應,其前景比較樂觀。
2)安康市2006—2018年旅游需求收入彈性系數除2010、2012年,其他年份均大于1,即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幅度影響著旅游產品和服務的快速增長,尤其是2009年,旅游需求收入彈性系數達到了12年中的波峰。由此可見,安康市旅游需求市場的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
3)旅游業作為在國民經濟中占有一定產業地位的服務業,在創造就業機會的作用上不容忽視。安康市2006—2017年國內外游客平均共同拉動就業人數為6.16萬人。
4)安康市國際旅游外匯收入整體上是處于一種平穩增長態勢,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占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卻逐年下降。
3.2? 對策建議
為了提高旅游業對安康市社會經濟的貢獻率,結合研究結論,對安康市旅游業發展提出建議。
1)發展旅游業為支柱產業。安康市旅游收入依存度由2006年的3.61%增長到了2018年的25.92%,表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對旅游業不斷產生依賴性;旅游業對安康市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貢獻在增大。因此,將安康市發展成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獨立旅游目的地,堅持“三高”原則,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編制安康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落實旅游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加快、率先、可持續發展旅游業,將旅游業發展成拉動安康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柱產業,成為促進安康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2006—2015年安康市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從102.60萬美元上升到589.5萬美元,而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占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例從37.80%下降到12.37%。因此,安康市應加快實現國內外旅游市場一體化[5],發展安康市旅游業文化,參與國際旅游規則、標準的制定,拓展旅游開放渠道,加快安康市國際旅游進程,從而實現入境旅游規模的不斷擴大。
2)推動旅游業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旅游業拉動率除2010年外其余年份變動比較平穩,應繼續關注其實際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效應,其前景比較可觀。應促進新型城鎮化與旅游業的融合,促進旅游業與農業、工業以及第三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共同發展。
突出表現各個縣區特色服務。根據不同游客的需求、偏好,結合安康市自然條件和人文歷史等要素,分類開發、打造出擁有民俗特色、文化傳統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構建安康市旅游業信息智能化服務體系。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安康市傳統旅游業,創新發展新型旅游業。
3)加快旅游業自身發展。根據游客需求拓寬旅游市場、擴大消費。加大對安康市旅游業的宣傳力度,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增強旅游產品市場競爭力。強化旅游管理和服務水平,提升服務軟實力。通過對旅游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旅游行業的大力監管、旅游市場氛圍的傾力營造,著力提高安康市旅游業對外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安康市旅游業市場競爭力,從而推動安康市旅游業的全面發展[6]。
參考文獻:
[1] 趙臨龍.安康旅游業戰略發展的思考[J].江西農業學報,2010, 22(9):159-162.
[2] 國曉麗.北京市旅游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分析——2001—2013年數據例證[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4(6):110-114.
[3] 江燕玲,張? 果.重慶直轄以來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度分析[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5(6):50-54.
[4] 石培華.中國旅游業對就業貢獻的數量測算與分析[J].旅游學刊,2003,18(6):45-51.
[5] 趙臨龍.中國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構建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6] 趙臨龍.《漢水安康》紀錄片對打造安康旅游文化品牌的啟示[J].安康學院學報,2018,30(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