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陽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第六小學,河北 承德 068350)
對于任何一門學科而言,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都必然會產生差異。有的學生一點就通,一學就會,有的學生則領悟遲緩,學而易忘。這就如同跑步比賽,跑得快的同學遙遙領先,慢的同學則被遠遠拉在后面。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也不例外,并且由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中固有的個體差異性,所以學生學習的差異性表現得反而更大、更明顯。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電腦對一般家庭而言,普及率并不高,特別是農村地區。因此,受家庭條件影響,有的學生家里早就購買了電腦,這些學生平時受家庭熏陶,耳熏目染,對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識早已掌握得八九不離十。因此,還沒有上信息技術課,他已經懂得了很多,而有的學生甚至連電腦鼠標都沒有摸過,這其中的差異不言而喻。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的起跑線上,學生之間的差距就展現出來了。
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有的學生聰明好學,上課專心聽講,勤于思考,即使剛開始一點也不會,經過自己的努力,也能夠趕上來。而有的學生基礎差,領悟能力差,連一些最基本的操作都要重復好幾次,而一星期只有一節電腦課,沒有過多的時間來復習鞏固,漸漸就拉下來了。又有一些同學則熱衷于打游戲、上網聊天等娛樂性活動,雖然他經常玩電腦,但是一旦要進行信息技術的基礎操作,就會覺得沒興趣,覺得枯燥無味。如此,沒有端正學習的態度,反而在電腦的基礎技能操作上沒有打好基礎。上述幾種類型的學生,必然會在學習中產生差異。
與其它的學科相比,信息技術學科具有明顯的區別,它非常強調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強調動手去做,這樣才能真正學會信息技術知識。如果只說不做,只想不做,就是紙上談兵。因此需要多加練習,在實踐操作中摸索領會,融會貫通,在教師教學中,也是精講多練,實踐出真知。因此,學生動手能力的高低,動手機會的多少,就是一個關鍵因素。平時動手實踐多的一些同學,在信息技術課上占有一定優勢,不喜歡動手操作的同學就處于劣勢。可見,學生動手能力的高低和動手操作機會的多少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
由于上述原因,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就明顯地展現出來,導致在課堂教學中,好的同學吃不飽,差的同學吃不了,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直接影響了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學生差異性是一個必須正視的現象,如何面對差異性,消除差異性,是擺在所有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
首先,教師要更新觀念,更多地感受和理解學生,承認學生中存在的差異性,承認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特點,承認差異性是一種正常現象,它是必然的、合理的和普遍的,注重個別輔導,因材施教,避免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同時,注意克服教育中存在的完全趨同、整齊劃一的弊病,研究差異,發展個體的特長,使班級中水平不一、類型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學生差異的出現,某些情況下也不是一件壞事,甚至是一件可以借勢利用的好事。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差異,來進行互幫互助,使之優差互補,共同進步。對于優秀的學生,教師可以叫他們充當“小老師”,幫助其他同學。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則不僅僅需要老師的扶助,更需要同學之間的互助。因此,開發和利用學生資源,利用學生差異來消除學生差異,是一個全新的思路。
開展“有效差異教學”,能夠有效地消除學生中的差異,提高每一個學生的水平。
互助可以體現在小組學習中,也可以體現為優差之間的互助。將一個班級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可以有4-6人,每組推選一位理論水平高、操作能力強,且有一定組織能力的人擔任小組長,起聯絡、監督和指導作用。操作某一任務時,一些同學動作快,完成任務的時間早,教師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去幫助本組內學習困難的同學,這等于教師有了6、7位小助手,幫助自己去教導學習困難的同學。事實證明,同學之間“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師生之間的“教學”效果,這樣做,明顯改善了課堂效果,能夠調動優差生之間的積極性,而不會造成優生無所事事偷著玩,學困生不能得到及時幫助的情況。
小組學習充分照顧到了學習困難的同學,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班里那些優秀的同學,使其學有余力,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百尺竿頭更進一尺。因此對于學習優秀的學生,我們還要放開搞活,只要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任務,想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教師就可以允許他們在原有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異想天開,發揮創造,讓他們充分自由地展現自我,并不拘泥于課堂教學的內容,也不局限于教材內容。只有這樣才會讓他們覺得信息技術課是有意思的,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探索出未知的奧秘。教師是不能打壓他們的興趣,死板面對教材的。因此信息技術老師要靈活地對待這些優秀的學生,全面照顧上中小學生。
既然存在著差異性,就要有差異評價,不搞“一刀切”。不同的同學展現出不同水平的作業,我們以基本的目標和學生個體的水平兩方面來評價。評價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更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揮學生的特長,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差異評價關注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他人的素質和生活環境,學生的差異不僅指考試成績的差異,還包括生理特點、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的不同特點,為每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有針對性的建議,使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反思、加強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
綜上所述,實事求是分析信息技術課中出現的差異,探究出現差異的原因,并且正視差異,承認差異的存在,有的放矢地運用各種方法和技巧,實行有效差異教學,使全體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各盡所長,各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