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喜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富新學校,四川 德陽 618000)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同,其運用信息技術將教學知識分解為動畫、聲音、視頻以及文本等,在課堂中展示,增強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印象,同時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利用直觀的刺激減少了學生對于新知識學習的時間。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引起學生在課堂上聽課的注意力,與此同時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與記憶力,較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對于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實現了現代科學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整合,同時對于教學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將其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課堂教學更有活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自身具有自制力不佳、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降低,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加以輔助尤為重要。利用視頻圖文等進行教學,可以在實際的教學中增加趣味性,使學生喜歡學習語文知識,將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變成學習的樂園,可以幫助學生奠定學習語文的基礎。通過現代科學技術魅力的彰顯,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活力,顯著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中國有句古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收獲效果,因此,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成為目前小學語文教師的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以及整體感知,基于此,小學語文任課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語文教師需要學會運用信息技術對語文知識進行加工處理,形成生動有趣、圖文并茂的教學,打開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從多角度切入,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彌補傳統教學方式中的不足,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
現下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各類高端人才,不僅需要學生掌握所學知識,還要求其具有自己的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仍以自己為教學中心,將學生視作語文課堂的參與者,使學生在課堂中被動的接受知識,繼而使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意識。盡管很多語文教師在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其理念未得到有效更新,其根本的教學理念并未得到改變,導致教學質量與效果未得到明顯提升,從而使學生不能夠通過自主思考的方式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因此,如果原生的教學理念不能夠得到改變,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都是無用功。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習的主體,不論當下語文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如果不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那么教學效果都不會提高。只有真正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中心展開教學,才能使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的運用中得到明顯提升。
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不斷迭代升級,網絡上各種語文教學素材應有盡有,因此語文教師在備課階段,不需要為素材而憂心,這也導致了諸多教師在選擇素材上不夠用心,隨意挑選,有的素材甚至不適合小學生,加大了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難度。正因如此,語文教師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甄選素材,同時需要選擇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素材,只有同時滿足以上要求的素材,才能夠真正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與自主性。為此,小學語文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正確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主能力,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可以養成較好的思維能力,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目標。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應運而生,幫助教師解決了繁重的板書工作,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展開學習交流,極大的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使語文教師節省了大量的教學時間,可以在課堂中加入更多的教學內容,同時給學生更多的對于知識的思考時間。因此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潛心研究現代信息技術對于語文教學的實際意義,了解信息技術是一種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與教學效果的現代化工具。學生才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核心教學理念需要放在與學生的課堂交流中來,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對于在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有限,需要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放慢節奏,讓學生有時間進行思考,同時積極與學生展開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夠使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最大的作用,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擅于運用信息技術,根據學生與教學內容出發,精心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使信息技術能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最大的作用,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注重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