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江西省贛州上猶縣城區幼兒園,江西 贛州 341200)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力以及創造性思維,使之得以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把情境教學融入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是激發幼兒美術興趣,豐富美術教學的創新手段。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而情境是激發興趣的源泉。情境,對孩子來說具有一種不可替代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創設情境、運用情境、借助情景,是激發幼兒美術興趣、激勵師幼積極互動、形象解決教學問題的一種適合時代發展,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教育方法,它能有效化解教師日常教學中遇到的“會說不會畫”、“會畫不會說”等尷尬,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是現實的,直觀形象的,每位孩子都有體驗,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選擇源于生活的題材創設情境,易于激發孩子們在情境中親身感受生活,探討他們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積累情感經驗和大量的感性材料,從而引發美術創作。生活情境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兩種:
1.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社會和自然場景,帶孩子進入其中,把真實的物質生活空間作為情境。此類情境是讓孩子了解審美客體的構成,激發與審美客體的感情,了解審美客體的構成,增強感性認識。這樣,有利于對審美客體的深度了解,并更深刻細膩地表現審美對象。所以,無論是大自然、大社會只要是孩子們感興趣的,且有開展審美活動價值的地方,都成為了我們的大課堂。
例:小班《池塘里的魚》,就帶孩子到池塘邊與魚兒近距離接觸,大班《我的家鄉》,就帶孩子來到革命教育基地,融入家鄉這片紅土地,接受革命傳統的教育,充分讓孩子感受家鄉的壯美。
2.把孩子親身經歷過的生活場景或生活中孩子熟悉的物件搬入教室,在課堂里創設情境,此情境創設主要針對那些不宜在原始場景中作畫的內容。具體操作中,我們把孩子的一些學習、生活的活動場景或熟悉的實物通過各種形式搬進課堂,利用課堂展示生活原色,在再度體驗感受中完成審美活動。
例:小班的《蹦蹦床里跳呀跳》就把孩子們當時玩耍的情景拍攝下來,在多媒體上展示或把照片打印出來,讓孩子再度進入當時的場景,激發情感體驗。
生活情境的創設要注重在孩子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情境資源,情境資源有來自大社會的、大自然的、家庭的、幼兒園的。教師結合孩子的認知經驗和繪畫水平對情境資源加以分析,取其能引起孩子共鳴的,形象鮮明的,有一定審美價值的場景和物件,然后決定運用何種手段來形成有效的學習情境。
“美術是藝術,藝術離開了創造就沒有生命力”。選擇藝術作品或手段創設的藝術情境作用于幼兒繪畫藝術活動,無疑是對美的厚重渲染,是一種更利于激發孩子審美情趣的情境。藝術情境分為以下三種:
1.選擇名畫、工藝品等美術作品創設情境。無論是專門的美術欣賞課,還是結合教學內容的隨堂欣賞,都可創設優秀美術作品的欣賞情境,使孩子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美的享受,可以發揮孩子們的能動思考和自由想象力,從感性和直觀的角度,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高鑒賞藝術美的能力,喚起孩子對美術世界的興趣,使孩子潛移默化地感受美。如,欣賞米羅、康定斯基、凡.高的作品。
2.選擇優美或童趣的音樂創設情境。在美術教學中,若能恰到好處地引進音樂,使音樂和美術有機結合起來,則可以創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受到綜合藝術美的熏陶。但要注意音樂與教學內容的協調。
3.選擇生動形象的兒童文學創設情境。許多兒童文學作品意境優美,通過語言的描述,激發幼兒形象思維,想象、創作、誘發兒童的美好情感,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增強記憶效果和表現力。如,大班的《豐收的果園》就是在秋天豐收的季節,教師創設欣賞《秋媽媽》的故事情境,然后讓孩子繪畫美麗的秋天。
藝術情境最大的功能是要通過利用情境中的藝術美感來陶冶孩子的性情和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在繪畫教學中具有特殊的意義,特別在美術經驗提升環節,常常用到此類情境。
喜歡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在游戲中孩子們的情感總是那么容易投入,思維也總是那么活躍。我們遵循幼兒心理發展這一規律,把美術活動題材精心安排在一個個游戲中,讓孩子在游戲氛圍中娛樂、玩耍、觀察、想象、表現。游戲情境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利用作畫材料操作的游戲性創設情境。這類情境主要針對于低齡的孩子,由于他們手部肌肉還不發達,長時間握筆會感到疲乏,同時單調的作畫材料容易降低作畫興趣,于是充分利用一些生活用品、玩具、甚至身體部位等作為作畫的材料。如,手指畫、手掌畫、沙畫、瓶蓋畫、棉簽畫、蔬果切面印畫等。在中、大班也會穿插使用這些情境,如,潑墨畫、剪貼游戲畫。
2.操作游戲化教玩具創設情境。這類情境往往是為了更加細致地觀察繪畫對象而采用的。根據觀察對象的結構難點制作或選擇適宜的教具或玩具供教師操作和孩子玩耍,讓孩子在游戲中深入地感受觀察對象的有趣和結構特征。
例:在以探索人物動態畫為主的大班《小人變變變》活動中,孩子們在繪畫前興致勃勃地操作拉線玩具,(教師準備了類似皮影的正面人及側面人教具,在游戲中觀察體會動作中肢體的變化。)
3.組織角色游戲創設情境。這類情境是讓孩子扮演某一角色進入情節性游戲中,讓他們猶如身臨其境地去體驗角色的意義。
例:中班的《小螞蟻搬西瓜》,孩子們先扮演一只只小螞蟻一起想各種辦法搬動碩大的“西瓜”,然后請“小螞蟻”們把自己和伙伴合力搬西瓜的場景畫下來。
游戲情境最大的優點是其強烈的愉悅性,但在繪畫教學中游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幼兒“玩”,而是在于在游戲中引發、支持與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所以在具體運用中如何利用游戲的優勢創設能促進孩子發展的學習性游戲情境是首要考慮的問題。
總之,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一種激勵、喚醒、鼓舞。在情境中教美術,就是要讓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美術表現對象上,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相結合,情境成為技能和表達的融合點,從而有效激發幼兒的藝術表現力,獲得最佳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