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定躍
(古木鎮中心學校,云南 文山 663011)
小學數學教師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應注重將情境教學法運用于教學中,從而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降低教學難度,并且,不同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感興趣,學生學習興趣有所提升后,也會積極學習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認真思考、分析知識點。說明教師傳授知識時創設情境,不僅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同時也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師詳細分析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總結出學生對游戲比較感興趣,從而根據學生的興趣點,開展游戲教學活動,以此創設游戲教學情境,能夠調動學生主動投入到游戲活動中表現自己以及主動運用知識完成游戲中的任務,提高學生主動性的同時,有效增強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由此可知,通過將游戲與數學內容相結合,創設游戲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動腦思考,進而能夠增強學生思考力。
例如: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數字卡片發給學生,而后組織學生開展“比大小”的游戲,游戲規則為學生按照座位順序,依次展示數字卡片,展示的過程中學生需對比分析自己手中拿到的數字卡片與對方手中的數字卡片誰大誰小,學生明確游戲規則后,積極進行比大小的游戲,游戲過程中學生認真分析數字的大小,且在分析時學生不僅認識數字,同時還能夠判斷數字的大小,對此,教師應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更加主動投入的游戲中對比數字的大小,使學生在對比過程中加強邏輯思維,并且,學生認識100以內的數字,進一步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對比分析能力,由此表明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游戲情境,能夠提高學生各種能力。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取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通過創設計算情境,能夠調動學生主動計算,從而提高學生主動計算的積極性,當學生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以后,也能充分激發學生計算的動力,進而促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狀態轉變為積極計算、認真分析和獨立思考,進一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計算能力[1]。
例如:學習“100以內的加法”時,教師先講解教學內容,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計算比賽,比賽規則為在規定的時間學生計算50道加法計算題,計算得最快,且得數的正確率最高即為獲勝,學生在明確規則后,積極投入到計算比賽當中認真計算,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對計算加法題十分感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積極思考以及認真分析得數,能夠使學生勤于思考和分析。此外,學生在計算時注意力專注,有利于提高邏輯思維的嚴謹性和計算能力,因此,教師通過開展計算比賽,創設計算情情境時,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計算、獨立思考、認真分析,這樣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同時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思維能力[2]。
小學數學教師為了能夠使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知識,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從而注重運用情境教學法,運用過程中教師布置雞兔同籠的應用題,以此思考教學情境,進而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分析應用題。
例如:雞兔同籠,頭共46只,足共128條,雞兔各有幾只?諸如此類的應用題,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應用題的答案,學生積極按照要求認真讀題、做題,在做題過程中學生認真梳理思路,并按照思路寫出答案,之后學生主動舉手說出做題時,梳理的思路和計算方法,教師根據學生表述的想法和思路予以補充,還應引導學生根據應用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寫出數列,以及要求學生認真分析和思考,既端正學生做題的態度,同時也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同時學生在教師耐心的指導中捋清思路,能夠促使學生在日后做題時思路清晰,認真分析,有效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由此可知,教學中教師通過展示應用題,創設思考型教學情境,能夠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嚴謹性和縝密性[3]。
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教學時,應充分意識到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聽故事十分感興趣,明確學生興趣點后,教師將所要講解的教學內容編成小故事,以講故事的方式滲透數學知識,從而促使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認真學習知識,進而促使學生認真聽課,學生認真聽講的過程中對小故事中的知識點加深理解,且扎實掌握數學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編成不同的小故事,以此創設故事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4]。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想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應重視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游戲、計算、故事、思考型的教學情境,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以后,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情境之中和教學之中探究、學習、分析、思考數學知識,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提高學生各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