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靜文
(重慶市南岸區金山路小學,重慶 400060)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與發展,國家相關部門曾多次提出要高度關注素質教育觀方針。其中,在構建教育多元治理理論正確領導下,應該做到將教育生活學家杜威和陶行知等提出的教育理論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使其真正實現教育生活化與生活教育化相結合。眾所周知,在我國小學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學習對其他學科學習和今后學習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重要,是最基礎、最不可缺少的保障因素。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生活化的實現需要教師進行落實,因而,教師素質及水平屬于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提升教師素質及水平十分必要。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注意積極轉變自身理念,不斷學習現代化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認識到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以更好地實施生活化教學。另外,小學數學教師還應當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從而使自身素質及能力能夠得以更好地提高,積極實現教學生活化,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及水平的提升奠定理想的基礎及支持,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更好發展。
教材是數學教學開展的輔助工具,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大綱的內容,在結合書本上的知識來進行教學。學生也是通過教材來進行預習、學習、復習的,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對于教材當中的教學資源進行提取、加工,保留其中的精華部分,找準知識點所在,將書中已經過期的內容或是案例、例子刨除掉,換上現今生活當中的例子,以此來使數學知識與現代化生活接軌。如在《數據收集整理》的教學當中,教材當中是以“定做校服顏色的選擇”為例的,但在實際生活當中,學生并未接觸過此類事情,一般校服是由學習統一定做,并不會過問學生的意見。此時教師便可以將整個問題轉化為如“班級當中開聯歡會,為大家買飲料”或是“手工課上帶領學生折紙選用紙的顏色”等。
在進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地把握核心知識內容,教師需要主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與具體教學內容,積極地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情境[1]。例如,筆者在開展“比例”一課的教學時,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嘗試說出日常生活中關于比例的實例。此后,筆者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在組內相互測量身高、腳長等人體數據。鼓勵學生通過相互討論分析,探究人身體上的比例現象,使得學生可以明確人的身高與腳長等存在比例關系。此外,筆者通過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將警察辦案時采集現場的腳印長度,推斷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等生活中的比例應用案例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有效地為學生創設數學生活化教學情境。這樣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后續的數學教學奠定了堅實、良好的基礎。
教師語言素質直接影響學生理解能力,尤其是數學教學中,不具備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無法勝任轉換抽象數學知識的工作。數學知識看似枯燥,但蘊含豐富生活常識,用幽默風趣的生活化語言教學,更能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最終發現數學價值與魅力。如在《千克、克、噸》教學中,通過動物醫生給動物體檢與稱體重等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認識秤的教學環節,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在沒有包裝袋的情況下,如何知道雞蛋物品重量”等生活問題,讓學生通過估算、稱量、計算等多種手法,得出物品的重量。并通過臺秤組成介紹與稱重實踐,讓學生實際感受千克與克的大小,以此樹立質量單位概念。最后讓學生搶答“一千克鐵與一千克棉花哪個重”等問題,營造生活化氛圍,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數學思維解決生活問題,帶給學生別致的學習體驗。在認識噸的教學環節,可通過曹沖稱象、相互背一背、橋頭8t牌子圖片等媒介,幫助學生樹立質量概念。在練習鞏固環節,借助超市價格比較等生活題材,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任何教學環節,都離不開教師語言引導,尤其是應用題教學環節,利用生活化語言簡化題目內容,更利于學生質量單位的有效換算,從而提高教學親切感與說服力。
數學是一門比較貼近生活的學科,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生活,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在身邊問題的解決當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從而幫助幫助同學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學生在學習完應用題的三步計算以后,老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學校組織四年級的師生去參加紅色革命觀影活動,參加活動的學生有270人,老師有12人。交公司的租車信息如下:大客車限定人數為48人,小車限定人數為20人,大客車的租金是一輛車每天580元,小車租金是一輛車每天250元。請同學們根據以上信息,選擇一個最合適的租車方法。
數學教學評價要特別重視數學評價體系的發展性功能,同時也要逐步淡化評價體系的選拔性功能,將評價工作作為改善教學工作的重要舉措,評價工作的開展既要密切關注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發展,也要重視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真正做到全面評價,既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要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綜合評價。
總之,小學階段是處在學生接受系統化數學教學的初始階段,在這一時期引發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奠定學生的數學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需要結合當下時代的發展現狀,遵循要求,有效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