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劉麗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發出了建設教育強國的號召,并對我國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決定了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
在全球化的時代,教育也在經歷著全球化的過程。中美兩國同為世界大國,其教育發展也是備受矚目。眾所周知,中美兩國教育方式有許多不同,由于國內教育體系的改善和健全,中美教育形式也一直備受爭議。不同的文化自然存在各自優劣,然而“教育是文化的體現,不同的文化淵源使中美教育文化形成了本質區別”[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長,對外經濟交往和國際貿易發展迅猛,戰略軍事實力也不斷增強,但并不代表我國的教育形式完備,教育體制健全。實際上,在大學教育國際化領域“亞洲國家大學國際化的研究與實踐才剛興起”[2]。美國作為世界大國之一,其教育形式的好壞必然是它立足世界大國之林的原因之一。在此,本研究就美國大學教育的發展歷程與特點進行闡述和分析,從而對我國教育提供可借鑒的內容,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
美國大學教育可追溯至1795年,是由北卡羅來納州的州長在州議會上提出并遞交了一份關于建立該州州立大學的計劃書,從而被采納后才有了現在的州立大學。私立大學則是由私人團體、企業公司、宗教組織等資助領導,并接受州政府的指導。
1.美國大學教育的概況
美國的大學采用學期制(Semester)與季度制(Quarter)。其中70%的大學采用學期制,9月~12月為秋學期,1月~5月為春學期,每學期有17-18周左右。季度制則是將一年分成4個階段,即春季學期、夏季學期、秋季學期以及冬季學期,其中夏季學期是暑假假期或開展暑假補習班,每學期大概有11周。
美國大學依據管理方式分為公立、私立兩類,私立學校占59%,公立學校占41%。絕大多數的大學都是男女共學。公立大學基本指州立大學,國立大學是極個別少數的軍事院校。公立學校一般系統規模龐大,因為公立學校有美國政府資助,在美國90%學生都就讀于公立學校。這也是州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的首要區別,有美國政府資助的州立大學經費主要來源于州政府的財政收入,而私立大學的經費則幾乎全部來自于學生的學費。不僅如此,很多州立大學不但會對本地學生優先考慮錄取,而且還會降低當地學生的學費,而私立大學則不分州民或外地生,不會有外州學生和國際學生學費較高的現象,所有學生學費都一樣,招收的學生基本來自全美范圍,由此可以看出私立大學更具多樣性。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著名的加州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杜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都是私立大學。
2.美國大學教育的發展歷程
美國大學教育經歷了宗教教育、公立學校運動、教育地方分權以及追求世界一流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美國政府及民眾都表現出強烈的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從國家和人民的直接利益出發,以發展人民全面綜合素質為目標,制定并實施完備的改革方針和規劃藍圖,建設了眾多世界一流大學,擁有完整體系的人才培養模式。
美國國家歷史短暫,但其教育質量在世界教育中卻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統計,在世界高校排名中,前500名中擁有168所,更不可思議的是前20名中美國擁有17個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建立和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高等教育制度,其中包括社區學院和建立研究型大學,發展研究生教育;第二,在擴大高等教育職能方面上,把知識的創造、傳播和應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幫助美國農業創造了奇跡,促進了美國工業化的崛起;第三,完善了高等教育改革和發施了兩個措施,進一步發展市場競爭機制的優勢,從而推動美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以及完善政府的干預機制兩個方面;第四,兼收并蓄各國之長,發展本國特色,擴大世界影響也是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美國向來就通過喜歡學習別國的發展經驗和成果來發展本國的大學教育,培養高端人才。美國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制度,依靠自己的力量培養出一批優秀人才,然后實行開放政策,不斷學習外國經驗,大量吸引各國的優秀人才。
1.重視對教師水平和業績的評估
在美國大學任教是很有危機感的,既要講好課,又要嚴格要求學生,還要使學生滿意,既重視對教師水平和業績的評估,又注重學生的反饋意見。這就使得教師會有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課程和上好課程。
2.五種靈活的教學方式
美國的教學方式完全圍繞美國大學的教育觀念制定,幾乎全美所有的大學都采用的五種教學方式,分別是:靈活的教學方式;“預習式學習”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先進的網絡手段。
美國靈活的教學課堂受到很多學生的青睞。每個班的人數大概在20-40左右,桌椅靈活可移動,便于學生隨時挪動桌椅形成小組進行討論,或者變換其他形式,便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課堂參與性,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要求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預習式學習”的教學方法是指每次課堂結束之前教師都要針對下一次課的內容向學生布置所需要閱讀的重要文獻、論文以及相關章節的內容。如果學生未完成預習任務,將很難參與課堂小組的討論及活動,無法完成課后作業,從而影響期中和期末的成績。案例教學法是指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制定出自己的方案。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提前翻閱大量書籍,讓學生在日常的準備工作中,逐漸養成自主學習意識,鍛煉出學生個人的綜合學習能力,該方法也成功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經常請相關的社會工作者作為嘉賓到課堂中給同學們授課的方式是美國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的主要舉措。至于先進的網絡手段主要是因為美國大學電子化教學應用程度普遍較高,大部分教師的重點都不在于課堂的講授,而是將自己的講稿和講授重點放在網上,比較新穎的地方在于美國大學教師會將教學大綱、教案PPT以及作業數據等公布在學校的官網上,供學生們查看下一次課堂的任務和講授的內容。
美國大學采取了切實可行的期中考試制度,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了學生的自我放棄和發展趨勢。既不給學生施加過多的壓力,也不讓學生脫離學習軌跡跟上學習節奏。美國的這種教育理念更具有科學性,更符合“人才”培養的道路,期中考試對大學生來說,既是加壓亦是減壓。現如今,我國大學教育每學期的課程幾乎沒有期中考試以及階段考試,更別說章節測試,學生的學習狀態完全取決于自身。期間有的人就開始自我放棄,待到期末考試時突擊。雖然考試成績也綜合考慮了平時的學習態度、作業以及出勤情況,但最終成績還是期末考試處于主導地位。這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如若學生發揮失常,就可能存在無法彌補的情況。若增加期中考試,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扎實的掌握每一章節乃至每一堂課的內容。
簡單的說就是成績組成多元化。大多數課程都會根據考試成績按一定比重算計最后成績。中國大學教育不僅需要把考勤、作業計算其中,而且課堂參與、小組討論、溝通交流等項目的分數都應計入最終成績。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人才的培養,使得學生能夠走向更高層次。
我國應加強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個人發展和獨立研究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為主,老師授課為輔”的教育方式,實現從教師主體到學生主體的轉變。
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在時代的潮流中,世界各國大學運用現代化電子信息技術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我們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趕在時代科技的尖端,才能保證不被淘汰。所以在大力建設我國大學的網絡設備系統的同時,也需要倡導授課的老師積極采用電子化教學手段,完善網上視頻授課體系和加大資源量,并廣泛開展教學方式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