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美
(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人民醫院,四川 涼山 615600)
冠心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冠心病患者除了咨詢專科醫生給予規范化的治療外,還應格外注意日常調理。不良飲食習慣很容易會增加心血管的負擔,從而加重冠心病癥狀。那么,冠心病在日常飲食中應該注意什么呢?
依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標準,冠心病患者每日平均膳食熱量應控制在2000千卡左右,每日主食攝入量不得超過500g;脂肪攝入總量占總熱量的1/4-1/5為宜,其中動物脂肪不得超過30%;控制膽固醇攝入量在300mg以下;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約占總熱量的12%,優質蛋白中的豆類蛋白和動物性蛋白各占一半。
低脂飲食:人體攝入脂肪的質和量對血脂水平是有影響的。長期食用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可增加人體血脂含量,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粥樣硬化斑塊,繼而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魚卵、動物內臟、肥肉、花生等含油脂多、膽固醇高的食物應少食;動物脂肪、內臟以及蛋黃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應忌用或少用;不宜采用油炸、煎炒、燒烤烹調。
低鹽飲食:正常成人每日需攝入5-10g鹽,攝鹽量過高易引發高血壓,加重患者心臟負擔,導致心衰。冠心病患者每日食鹽的攝入量應少于5g。鹽漬、鹽腌加工的食物以及醬油中的食鹽含量較多,應敬而遠之;味精中含鈉的量約是食鹽的4/5,也應避免食用。
低熱量飲食:攝入總熱量過多,超出的熱量會以脂肪形式堆積于體內,易導致肥胖癥,引發冠心病。
合理攝入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維持體內新陳代謝,影響體脂含量。可選擇小麥胚芽、糙米、燕麥等五谷雜糧,番薯、山藥等根莖類食物,在預防肥胖的同時,可抑制患者焦慮、緊張的負面情緒,促進腸胃消化。
水果、蔬菜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其中纖維素不僅能降低膽固醇的攝入,還能有效預防便秘,減少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如獼猴桃、柑橘、檸檬、紫皮茄子等水果中富含維c,可改善心肌代謝,加強血管韌性,增加血管彈性;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萵筍、橘子皮以及幾乎所有的綠色植物中含有豐富的維e,可有效避免不飽和脂肪酸以及磷脂的氧化,使氧的利用率提高,增加機體對缺氧的耐受力,提高心肌對應激的使用能力;成年人維生素b1的供給量為0.5mg/1000kcal,豆類、干果、硬果等富含維b1,可參與脫羧酶的輔酶的構成以及糖類代謝;魚類、全谷、奶類、豆類、白菜等食物中富含維b6,促使人體內的亞油酸轉為花生四烯酸,從而降低膽固醇濃度。需注意的是,對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應限制攝入含糖量較高的水果。
冠心病患者胃擴張后,會引起血壓增高,血液粘稠度驟然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故應避免暴飲暴食。根據個人熱量需求,控制一天內的進食量,并合理分配每餐進食熱量和食物種類,以免熱量攝入過多,造成心臟負擔。進食時,應細嚼慢咽,有飽腹感即可停止。早餐應盡可能豐富,以粗糧等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食物為主;正餐前可吃少量糧食,緩解饑腸轆轆的狀態,如酸奶、水果、海苔等;午餐要吃得豐盛均衡,足夠的蔬菜可預防便秘,瘦肉、魚蝦作為優質蛋白最好來源;下午茶是用來補充能量的,可適量吃黑巧克力來充饑;晚餐以素食為主,避免攝入過多熱量,守住最后防線。
香煙中含有尼古丁,可直接損傷心血管,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速,可并發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心絞痛。酒精可使血管擴張,少量飲用低度酒對身體健康無礙,但不可大量飲用烈酒。茶葉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和抗氧化營養素,可消除自由基,有養生保健功效,但飲用較濃的茶或咖啡會導致心肌耗氧增多,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甚至引發心律失常,對患者身心健康不利。此外,高糖、高脂、高膽固醇及具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均為冠心病患者所禁忌。
冠心病的發作也受到季節變化、生活習慣、情緒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除保持上述良好的飲食習慣外,冠心病患者還應控制好情緒,避免大喜大悲,以積極樂觀的精神心態面對生活;運動上可以選擇緩慢而富有節奏感的體育項目,但應避免劇烈運動。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做好自我保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入院率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