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婷
(南昌外國語高新學校,江西 南昌 330000)
教育游戲是指將游戲作為數學知識的載體,將原本抽象枯燥的數學課堂轉化成娛樂、輕松的數學游戲,不僅符合小學生的性格發展特征,也增強了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同時激發了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有利于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也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
教育游戲不僅具備一定的娛樂性和趣味性,也具備一定的挑戰性和競爭性。尤其是競技類游戲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競爭意識,也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所以競技類數學游戲可以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例如在學習《乘法運算》時,數學老師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之間進行“敲七”的數學競賽游戲,即每個學生按照順序從1數到50并且喊出這個數字,但是對應7的倍數的學生不能將數字喊出來,而是要用鉛筆敲一下桌子,錯誤出現次數最少并且消耗時間最少的小組獲勝。通過這樣的競技類數學游戲,不僅加強了學生之間和合作和互動意識,也活躍了課堂氛圍,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1]。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利用課后書面作業的形式來鞏固課堂知識,不僅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作業壓力,也消耗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學游戲應用于教學練習是代替書面作業的鞏固學習內容有效形式。在學習《乘法運算》之后,數學老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系列的數學游戲來鞏固學生有關乘法運算的知識,例如《點唱機》、《種樹能手》、《拼翅膀》等,不僅不像書面作業會給學生帶來壓力和枯燥的感覺,而且同樣起到了加強知識練習的效果,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數學知識相對于其他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學生一定的邏輯思維來學習數學知識,但是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方式還未發展成熟,僅僅依靠課堂時間來認知數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需要數學老師開拓課外學習,并且將教育游戲與課外學習有效地結合,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數學老師可以在課外學習時設置一些益智類數學游戲,例如《川島博士腦力訓練》等游戲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與注意力,不僅提高了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也有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
上文已經提到,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可以將教育游戲應用在數學教學的課堂教學、教學練習以及課外學習,但是如果盲目地進行教育游戲,則會影響學習效果,所以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雖然教育游戲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本質上還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為目標,所以在教育游戲的設置上應該遵循科學有效的原則,筆者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出教育游戲的設置要點:第一,教育游戲的設置應該立足于數學教材,不能設置純粹的娛樂游戲,應該以學生能夠獲取數學啟發為目標來選擇科學有效的游戲。第二,教育游戲的類型應該具有創新性,如果是學生已經非常熟悉的數學游戲依然起不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第三,在設置益智類游戲或者競技類游戲要在保護學生人身安全的基礎上開展,并且游戲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小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所以數學老師要認真考慮和探究數學知識的關聯性,有助于實現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2]。
教育游戲只是小學數學整個教學過程的調節環節,所以小學數學老師在應用教育游戲時,應該合理把控教育游戲時間,再加上的自律意識和思維意識都還尚未成熟,避免由于游戲時間過長而影響學習效果的現象的產生。所以小學數學老師可以采取與學生家長合作交流的方式,確保學生在教學練習應用教育游戲的時間,提高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的質量和效益。
上文已經提到,教育游戲只是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調節劑,但不能完全代替傳統教學模式的所有教學板塊,即小學數學教學仍然要保持統一性、規范性以及紀律性,所以數學老師要掌控教育游戲的尺度。數學老師要盡量控制游戲的活動范圍,盡量不去選擇動作較大或者太過活躍的游戲,避免課堂紀律太過混亂而影響學習效果。數學老師驗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做到教育游戲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效融合,形成多元化的趣味性教學模式,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3]。
綜上所述,教育游戲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小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出發點,符合小學生現階段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可以體現在課堂教學、教學練習以及課外學習三個方面,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在設置教育游戲時,應該注意要設置科學合理的教育游戲、合理安排教育游戲時間以及掌控教育游戲的尺度,從而打造一個教育游戲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從而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了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