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麗英
(內蒙古卓資縣大慶街小學,內蒙古 卓資 012300)
針對傳統語文教學枯燥乏味的特點,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性和實踐性,我校申報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少教多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課題。通過“少教多學”的定義以及內容,“少教多學”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的闡述,以期望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教師自身的素質。
在現代教學理論中,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重在善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聽。”這就是“少教多學”的教學思想。所以教師更應在教學中秉持“少教多學”的理念,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從根本上減輕教學與學習負擔,提高教學效益。就語文教學中如何構建“少教多學”的有效課堂,我談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少教多學”就教學要求和教學效果而言的,我認為,要做到“少教多學”要求我們的教學有極強的針對性。首先,必須對學生的超前學習進行檢查,這一方面是為了防止放任自流;另—方面,更重要的是為了確切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他們對教材的掌握已達到什么樣的程度。這既是展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肯定他們自主學習成果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學生存在問題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在一節新課之前,老師總是讓學生先對新知識進行預習,然而大多的學生在自學時,往往只是走馬觀花,隨便翻翻書完成任務就罷了,這樣的預習是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的,所以在初始階段,教師應該利用上課時間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預習。為了達到較好的預習效果,教師課前精心設計導學案。導學案包含以下這樣幾點內容:
(一)課題。教師要告訴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讓學生明白將要學習的是什么樣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課前先研究課題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對所學做到心中有數。
(二)學習目標。正如教師的教案都有教學目標一樣,學生的學習也要有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應該要掌握哪些內容,掌握到什么程度,這樣學習才會有針對性,不至于盲目地看書,學生心中也有明確的目標。
(三)重點、難點。了解重難點,可以讓學生預習時更有針對地去想方設法地突破,解決他們心中的疑惑。
學生明白了以上幾點后,我們可以在學案中設計填空題、問答題、填表題等引領學生去預習,這樣在課堂教學時,我們只需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把重點放在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重點,這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小組學習作為課前自主學習與課堂全班教學的中介與紐帶,其重要性和優越性是明顯的。就學生而言,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和遺留的問題能夠得到伙伴的充分關注和幫助,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習的進步和發展,而且有助于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就教師而言,因為有小組合作學習做基礎,所以比較容易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與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還可以把小組學習作為深化課堂教學的契機,進一步開展組際交流或全班教學,使全班同學共同獲益。并在探索及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從而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這也就自然達到了“少教多學”的效果。
質疑是指學生在學習中不懈的追尋與探究。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是否真正開始的一個重要標志。“學貴有疑”,在語文教學中,我堅持“質疑優先”的教學原則,學生在學習中一有疑問提出,我就會根據學生的疑問去進行教學,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滿足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有了質疑的自由,學習的熱情就會調動起來。我們除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外,還要教學生學會質疑,引導學生從難點處求疑,從矛盾處求疑,從模糊處求疑,從困惑處求疑,從關鍵處求疑,從易錯處求疑等,學生有了質疑的能力,探求的熱情就會得到維持。學習的興趣也自然提高了。
主動學習是一個人良好的素質,也是自我發展的需要。語文課堂教學更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活動時間。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他人的承認,學生也如此。但由于習慣、興趣、能力的不同,有的學生不善于在眾人面前說話,有的學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有的學生不愿意被人家指名回答,因此就需要教師認真地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發現他們的亮點與優點,適時加以肯定和推動,讓全體學生都能覺得語文課堂是一片自由的天地。想讓每一位學生展示自己,提示表達能力,就要善于給學生提供課堂參與的機會,創造條件使其發揮自己的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就感。言語的自由,思維的自由,保證了學生有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從而保證語文課堂教學有自由活潑的空間。
一般來講,課堂小結,就是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深化所學知識。老師通常會問:“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其實小結并不僅僅是學會了什么,我們要教會學生智慧的去小結,要讓學生談學習體會、學習心得,談學習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談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再予以適當的“畫龍點睛”,這樣的小結效果肯定好。學生之間交流自身學習的體會,及領悟的學習方法,往往能擊中知識和方法的關鍵點,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師單獨小結不能達到的效果。同時也體現師生合作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課堂留有時間讓學生自己談學習體會,談學習方法,談學習困惑,是必要的。
“教學”就是為了尋求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使教師因此而可以少教,學生因此而可以多學,堅持讓課堂教學走向深層,走向心靈,這是“少教多學”教改實驗研究所持的堅定信念。在今后我會根據以上的教學經驗,繼續探索、不斷反思并改進,向其他教師學習、請教,爭取成為一名讓學校信任,讓家長放心,讓社會認可的課改實驗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