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冰雪
(重慶市武隆區火爐鎮中心小學,重慶 408500)
新課程改革確立了小學音樂在教學中的地位,音樂教學被重視之后節奏教學就成為了音樂課堂上的重要內容,小學階段是潛力開發的最佳階段,所以開發學生的音樂潛力、美術潛力、甚至舞蹈潛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節奏訓練是音樂開發的基礎,在小學的教學活動中開展節奏訓練活動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有利于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水平,甚至有利于帶動學生對藝術的喜愛程度。
小學音樂節奏的訓練基本上都是課堂上打拍子和一些理論性的輸出,這就造成了節奏訓練太過于枯燥,雖然隨著新課程改革很多老師也轉變了音樂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小學生音樂素養的水平有限所以采用的教學方式也是有限的。而且訓練的節奏太過于模式化,死板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天真爛漫的性格完全相悖,所以傳統的節奏訓練并不能彰顯音樂的魅力,如何讓學生喜歡節奏訓練是我們有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小學音樂課堂上基本上都是老師根據音樂作品為學生演示音樂節奏,然后向小學生講一些節奏的要點讓學生進行模仿,小學生的音樂課本知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音樂課堂上老師會利用多節課的時間去學習一個知識點,這就造成了節奏訓練的效率低下的問題。
感知音樂節奏是學生進行節奏訓練的目標,小學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認真的學習音樂知識。音樂教育相對于知識教育來說已經具有自身的優勢,在感知音樂節奏的時候,可以通過圖片、象聲詞、兒歌等多種媒介來提升學生感知節奏的能力。其中圖片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在教學中可以把顏色各異、高低不同的方塊圖片貼在黑板上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用方塊寫字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節奏。而象聲詞則是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象聲詞,用打拍子的方式將生活的音樂轉化到課堂上。用兒歌來感知節奏是學生最直接的學習方式。
比如在學習音樂的時候,可以把艱難的基礎樂理編成兒歌讓學生學習,促進孩子對于節奏學習的興趣,“音樂媽媽真調皮,愛給大家添麻煩,我們千萬記清楚,四分音符唱一拍,別看八比四要大,八分音符唱半拍”,這樣的兒歌可以讓學生簡單的區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區別了,直觀明了,這種兒歌的知識接受率遠遠高于簡單的知識輸出。
音樂本身就是來源于生活,所以說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節奏,讓孩子在生活中尋找節奏在生活中開展音樂的節奏訓練,要比單純的課堂知識教育來的更加有效。在生活中尋找節奏就需要學生有一雙尋找美的眼睛,而老師就要盡可能的讓學生發現節奏、學習節奏、了解節奏,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在上學的路上風吹樹葉是聲音的節奏,雨落房頂也是聲音的節奏,甚至體育課上的跑步聲、樹上的蟬鳴聲都是音樂。開展節奏訓練就要尋找聲音,在教學中開發學生的五官感知力,讓學生知道節奏就在身邊,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就能在生活中進行節奏訓練,從而培養自己的音樂素養。
音樂是生活中的來源,而語言和動作都是節奏的表達,通過肢體語言進行音樂訓練是音樂課堂上最常見的訓練,將身體與語言相互融合也是一種特殊的節奏,語言、動作、舞蹈本身就具有統一性的特征,所以用口頭語言進行節奏訓練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具有明顯的作用,節奏訓練最簡單的就是節奏的語言朗讀或者是順口溜的練習,通過練習順口溜或者是詩歌朗誦,都能夠鍛煉學生對節奏的感知。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于枯燥的教學內容容易走神,但是對于新奇的事物卻很感興趣,相對來說注意力會很集中,玩游戲本身就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將節奏教學與游戲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學生記憶力的加深,單純的知識教學對于孩子來說具有抽象化的特點,并不利于孩子的理解。讓學生理解節奏,對節奏產生興趣,將節奏教學融入到學生的日常游戲中,游戲化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孩子對節奏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兒童歌曲《躲貓貓》的時候,單純的歌曲學習讓孩子對于節奏和旋律并不能完整的掌握,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躲貓貓的游戲,通過角色扮演和課堂運動可以讓孩子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在游戲的過程中一定要放音樂,通過音樂的節奏點來進行游戲,這樣就有利于孩子更好的接受節奏訓練了。
節奏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就注重節奏教學有利于學生對藝術類課程產生興趣,高效率的節奏教學還需要老師不斷的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用學生最喜歡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