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益俊
(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第一中學,福建 三明 365400)
新課改要求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一改往日灌輸式教學模式,創設議題式教學情境,開設實踐活動,疏導學生親自探究,取得最佳教學成果。議題式教學使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為教師的授課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讓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得到了提升。
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重點在于統一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經過課堂教學掌握解決問題的要領,取得教材理論知識,領有處理問題的本領,而這些才能的綜合就是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設計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譬如,在“收入與分配公平”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情感上讓學生切實體會的我國現階段收入分配制度對各方面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在態度上認同我國分配制度有益于社會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政治核心素養。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主要靠老師講授,學生由于嚴重缺乏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課堂上學習的教材知識喪失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所以,核心素養理念下政治教學應以真實社會情境為議題,指引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找出問題,發表看法,處理問題。譬如,在學習“影響價格的因素”時,就可以最近“豬肉價格上漲”為議題,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稱“當前豬肉價格上漲,是受國內市場供給偏緊影響”。教師便可以此講解市場供求對商品價格的影響,并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
議題式教學將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依據議題構建活動,提升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可在活動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親身體驗。通過對真實情境案例的分析討論,學生的思維得到活躍,問卷調查和資料收集給予自己的思維有力的依據。思維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從而最好的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所以,學生自主建構也是議題式教學的重中之重。
議題式教學起于議題的確定,議題是現實和教材聯系的樞紐。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在課堂上獲取的理論知識,傳統的灌輸式政治課堂,缺乏和實際生活的聯系,不僅使課堂氛圍枯燥乏味,還不能讓學生真正的理解并掌握所講授的知識。所以,要依據生活實際來確定議題,使議題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議題式教學的核心和關鍵在于“議”。確定了議題后,教師引導學生深化理解討論議題,以議題為中心組織相應的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讓學生的精神得到放松思維得到活躍,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我們會發現在創設了生動又去的教學情境后,學生很容易投入到議題探究活動中,仔細的為活動做材料收集和社會調查。由此可見,經過活動學生更容易領悟教材理論知識。
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提升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能夠真正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才是達到了教學目標。前面經過創設教學情境等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另外還應要求學生將自主探究獲取的知識、實踐活動中的真實體驗和教材知識相聯系,總結反思,升華議題。
議題的選擇決定了議題式教學是否能有效開展,因此,議題的選取應依據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和學生自身情況,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加入到課堂教學中。議題應以學生為主符合大眾的思維方式,要讓學生有概念,有話說。議題要能幫助學生活躍思維、樹立正確的觀點。
確定了合理有效的議題后,首先要營建一個放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趣味,然后疏導學生自主進行議題探求,學生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思維會更加活躍,這有利于學生和老師課堂教學的互動交流,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應用理論知識處理實踐問題的才能。
高中政治學科有著獨特的教學特色,因此,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要求老師要對學生進行教材知識講授,更要疏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在議題式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主導者,肩負著幫助學生化知識為內在并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擔,所以教師本身必須堅定正確的三觀,以身作則,言行合一,感染和引導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信念、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議題式教學作為核心素養理念下政治學科教學的新方法,可以有效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能夠積極自主的投入到議題的討論探究中,學生在探求過程中踴躍思考并聯結生活實際,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都得到了最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