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支牛
(四川省涼山州金陽縣馬依足鄉中心校,四川 金陽 616250)
近年來,小學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理想模式,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體驗,以學生為本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打造具備生命力與活力的小學語文理想教學課堂。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理想模式打造,要求教師應首先從意識上進行教學思想的轉變,深入學生當中,分析當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與需求,了解學生在語文課程開展中的主要問題與困惑,并以此為指導進行語文課程的改革,以教學意識帶動教學行為,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改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刻板印象,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語文是一門開放性的課程,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培養與共鳴,重視在文學體驗中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語文學習中包含大量需要理解和記憶的內容,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形式無趣,難以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要構建小學語文理想教學模式,應注重為學生打造一個輕松、開放的學習空間,為語文教學工作注入情感,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從而幫助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下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是以應試為目標所開展的教學,教學模式多以灌輸為主,以大量題海戰術強化學生記憶,這樣的模式給學生和教師都帶來了較大的課業壓力,學習效果卻得不到顯著的提升與保障。而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學理想模式,注重對學生綜合文學素養與文化底蘊的培養,強調以語文學習促文化建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說讀寫習慣,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才能充分突出學科優勢,強化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
當代教育倡導以人為本,立德樹人,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理想模式應當是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以此為核心開展教學的模式。在小學語文理想教學課堂的建設上,教師應首先從根本上轉變思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本著“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進行語文教學的設計,并積極開展語文教學工作。在過往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的影響往往是嚴肅的、刻板的、權威的,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不能完全考慮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及學習特征,僅僅是以學習成績及考試為目標進行語文教學,這樣的方式嚴重壓抑了學生的思維與能力發展,將學生變為了應試教育下的考試機器,只有教師轉變思路,積極探索一條適合學生的教學之路,才能實現語文教育的個性化與差異性,提升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
構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理想模式應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學習需求,采用學生容易接受和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促進教學手段的不斷優化。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圍繞課本內容展開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缺乏對學生需求和興趣的關注,教學效果一般,也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長此以往,學生會在語文學習中感到倦怠,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影響教學效果。要構建小學語文理想課堂,應積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進行語文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及多媒體技術,采用視頻教學、微課、項目學習、情境教學等多種形式,將課本內容中枯燥的知識以生動的形象進行展示,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為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采用,可以增進師生交流,加強師生間的信任,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并喚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情感體驗。傳統的語文教學工作,往往忽略了對學生情感的關懷及重視,而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一方面可以通過語文課堂情感氛圍的渲染,喚起學生對語文知識中真、善、美的內容的強烈共鳴,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收獲個人不同的學習情感體驗;另一方面,通過情感教育,可以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和互動,增進師生感情,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關懷和理解,以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關心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少批評、多鼓勵,真正從學生的角度想其所想,促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理想模式的構建,需要教師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思路,從生命個體的需求角度出發進行教學設計,尊重學生的想法、肯定學生的需求,以春風化雨的態度循循善誘,通過有效的氛圍渲染與方法運用,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從學生出發,讓一切回歸本源,讓學生在充滿愛與溫暖的環境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