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紫君 謝文
(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作為機械通氣常見并發癥,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為常見院內感染,不但會加大患兒并發癥發生風險,也會導致患兒機械通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明顯延長,甚至會加大其死亡風險,對新生兒近期以及遠期預后均會產生不良影響[1]。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主要引發原因為口腔細菌定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者減少口腔細菌定植,有助于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風險得到抑制[2]。此次研究以采用機械通氣治療的新生兒66例為研究對象,自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接受診療,探討為患兒提供碳酸氫鈉口腔護理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預防效果,如下:
以66例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新生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入組患兒均建立人工氣道并應用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時間不短于72h;患兒家屬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先天性代謝性疾病患兒;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患兒[3]。將納入患兒隨機分為2組,試驗組(n=33)男性患兒17例,女性患兒16例,胎齡為28-42周,平均(34.75±4.36)周,參照組(n=33)男性患兒18例,女性患兒15例,胎齡為28-42周,平均(35.01±4.29)周。比較2組患兒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為所有患兒提供常規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措施,如定時幫助患兒翻身并為其實施俯臥位通氣,定時添加呼吸機濕化水并及時將呼吸機內冷凝水清除干凈,每日更換呼吸機濕化水及濕化罐,定期更換呼吸機管路,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同時給予患兒常規口腔護理,每日清潔其咽部、舌、上顎、兩頰黏膜、牙齦及牙齒等部位,護理前需將其咽部、口腔、鼻腔內分泌物及氣管內分泌物清除干凈。同時為試驗組患兒提供碳酸氫鈉口腔護理,應用專用口腔護理棉簽蘸取2%碳酸氫鈉溶液擦拭患兒口腔,擦拭頻率為1次/4h,為參照組患兒提供生理鹽水口腔護理,1次/4h[4]。
統計患兒口腔感染以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情況并對各項評價指標發生率進行組間對比。
本研究所用統計學軟件為SPSS19.0,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組間對比,通過χ2檢驗進行組間對比,P<0.05,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試驗組口腔感染患兒1例,占3.03%,呼吸機相關性肺炎2例,占6.06%,參照組口腔感染患兒5例,占15.15%,呼吸機相關性肺炎7例,占21.21%,試驗組患兒口腔感染率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均低于參照組,P<0.05。
新生兒身體機能較差且自身免疫系統功能發育不完善,因此,一旦感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會導致其死亡風險明顯增加,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為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兒實施口腔護理能夠幫助患兒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確保口腔內部的清潔性及濕潤性,從而可使口腔內部細菌增殖得到顯著減少。
為患兒提供生理鹽水口腔護理能夠取得口腔清潔效果并可發揮一定的感染預防作用,但是水分蒸發后氯化鈉會沉積于局部口腔黏膜上并使得上皮細胞出現脫水等表現,易引發黏膜出血等不良反應,為細菌繁殖提供了條件,進而加大了口腔感染發生風險。碳酸氫鈉能夠全溶于水,鈉離子可與大量氫氧根離子結合并生成氫氧化鈉,弱堿性溶液可抑制細菌增生,進而可使口腔內細菌增生得到有效抑制,有助于降低口腔感染風險及呼吸機肺炎發生風險[5]。
此次研究中,試驗組口腔感染率3.03%,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6.06%,參照組口腔感染率15.15%,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21.21%,試驗組患兒口腔感染率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均低于參照組,P<0.05。綜上所述,應用機械通氣治療的新生兒同時采用碳酸氫鈉口腔護理可有效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為了保證護理效果應該嚴格把握口腔護理時機,通常以氣管插管前后以及喂奶前后1h為宜,既能夠降低感染風險,同時還可減輕患兒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