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化武
(山東省昌邑市都昌街道都昌小學,山東 濰坊 261300)
自主學習是現在教育界比較熱議的一個話題,也是教育改革下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法。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逐漸成為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目標,而且自主學習能力并不局限于語文科目的學習當中,更是學生實質化學習能力的體現,對于提高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效率也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自主探究學習,旨在是在為小學語文教學做出點滴貢獻。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已經養成了被動式的接受思維,教師過多進行單向知識傳遞,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思考和探究的意識。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將教師的思想全部的傳遞給學生,忽略了學生自身思維的開發,從而局限學生創新意識的產生。在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自主意識還沒有得到成熟的發展,所以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沒有選擇和發揮的自由空間,忽略了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而教師的主要教學精力集中在知識的傳遞和學生成績的提升上。而面對這樣枯燥的教學模式,不但導致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在學習成績方面也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1]。
在傳統的課堂結構下,嚴肅壓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過于拘謹,這十分影響學生思維的發散和創新。根據這樣的教學情況,首先就是需要教師能夠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深入到學生當中,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互動和諧的關系,了解和掌握每一個學生自身的發展特點以及學習和接受情況,對學生少一點指責多一些鼓勵,從而培養學生的信心,當學生能夠樂于并且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課堂氛圍自然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想法,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更要正確看待學生的差別化,學生即使對于某些問題的理解有所偏差,教師也要進行適當的引導,避免學生因為害怕批評而不敢回答問題或者提出問題。因此需要教師建立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氛圍的影響下敢于創新并大膽的探索。
按照原有的課堂教學規律來看,課堂基本上是有一位教師、一個黑板、一支粉筆構成,課堂組織結構單一,導致課堂教學只是教師單向的知識傳遞過程。學生對于知識點很少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并且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所以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看、敢說。敢想是指學生能夠通過已有的知識進行天馬行空的聯想。教師不要遏制這種創造性思維的產生,應該鼓勵學生充分的去進行遐想,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跳躍性、創造性的思維;敢看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形成的基礎,也就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進行觀察,通過觀察去發現事物的規律或知識的本質,從而在眼見為實的基礎上形成創新意識;敢說是指學生善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只有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想法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教師才能夠掌握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學習情況,并且在暢所欲言的溝通中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通過不斷的總結性發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2]。只有,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看、敢說才能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面對知識的學習學生才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開展學習從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既然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教師就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是課堂的主導。主導是指教師要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掌握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并且加以指導和引導,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不在做知識與學生之間的搬運工。通過合理而科學的引導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樂于學習,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創造機會,用激勵性的語言給學生以鼓勵和贊賞,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感和榮譽感,當成就感充斥在學生內心之中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自然而然的得到調動,從而形成長時間的學習熱情。面對教學結構的優化,教師應該把握好自身的職責所在,真正的還原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形成一個健康的課堂組織結構,站在宏觀的角度上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身綜合能力以及道德品質的提升。
現在的小學生普遍存在一個問題,不愿意進行自主學習,通常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監督。這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是一種任務而不是一個樂趣,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喜歡動腦,也不喜歡動手實踐。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去改變這種學習現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面對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這一客觀事實,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通過教學游戲與知識點的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你來做我來猜”這種簡單的教學游戲,既可以適用于課堂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心理,將學生的興趣點與教學知識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加入到學習當中,從而形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加以科學的指導,逐漸形成科學的個性化學習方法[3]。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自主探究學習,主要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面對這樣的教學目標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適當的調整課堂組織結構,在提升學生興趣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充分地融入課堂當中,并且在課堂中能夠主動的去思考和表達,初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意識。通過循序漸進的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的倡導自主探究學習方法的傳授,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實踐和總結,為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建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