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
(吉林省榆樹市城發鄉中心小學校,吉林 榆樹 130400)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也在以極快的發展速度在改變人們的生活,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被信息技術所覆蓋。因此,教育也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在不斷的改革,針對小學階段已經開設了信息技術教學課程,這是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的初級階段,對他們未來計算機專業的學習打下基礎。但在教學中,教師只重視基礎知識的培養,而忽略了培養他們的創造力,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不適用與現階段的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也不能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
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主體,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提高其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其年齡還較小,其心理發育不完全并處于懵懂的階段。因此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專業知識進行講解,同時對于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應用也要進行規范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情境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創新能力,促使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產生較濃的興趣,并增強對課程的求知欲,使其在課堂中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進而提升其信息素養。
在課堂學習中,因為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性較強,課程開設時間較短,在學習中更要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通過建立學習小組,使學生在組內進行信息技術交流并對難題進行互相探討,在組外小組與小組也可以進行溝通,通過協作共同解決難題。并且教師可以安排組與組之間的競賽,針對疑難問題進行組內解決,然后進行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最終由教師確定比賽結果進行小組獎勵。在這個過程中,小組之間在比賽氛圍中進行激烈的討論交流,并同過互助協作最終解決問題,這樣也就促使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培養了合作交流意識,同時也加深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中,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比較枯燥的,尤其信息技術知識中還包含較多復雜的信息技術操作步驟,這就使得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漸漸失去興趣,導致課堂學習效率降低,其自身的信息素養也就得不到提升。所以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對學習要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熱情,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能力。
小學教育工作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正在進行教學模式創新的改革,對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在改革創新的過程中,教學模式仍受傳統模式的限制,仍有教師還在進行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扔在被動的進行知識的接收,這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極其不利,本身這門課程的理論知識就很枯燥,如果教學模式再不創新,仍是一味的知識灌輸,勢必會造成學生對此課程失去興趣,不利于學生對此科目的學習。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模式,逐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現在的社會節奏較快,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處于快節奏生活中的小學生了?,F在學生所處的環境多數都可以接觸到電腦和網絡,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的接收能力較強,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也不弱,因此教師要依據學生的這些特征進行教學思維的轉變,要結合實踐教學情況支持學生進行實踐學習,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理論結合實踐的過程提升其信息技術知識的水平,也促使教師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現如今電腦的普及率較高,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腦,也就促使小學生接觸電腦的機會增多,也促使傳統教學模式針對這一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調整。教師要充分意識到,現在的教學不僅僅只是在課堂中進行,實踐生活中也可以進行知識的延伸。教師要利用學生課后的實踐情況,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鞏固和延伸。因此教師要適時的鼓勵學生在實踐生活中接觸電腦,并充分利用這種移動設備進行課后知識的充實,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
小學階段的學生競爭意識較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進行教學活動的設置,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提升教學效率。比如學校可以組織信息技術知識競賽,并在活動策劃中注重比拼的多樣化,這樣學生在課堂中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會格外認真,并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因此,學校的教學活動是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教師在進行活動策劃時要注意活動的多元化,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
小學信息技術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是符合當前時代發展需求與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的。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進行教學模式的轉變,要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主體,在信息技術發展的當下,結合學生的實踐生活以及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其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并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