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毓鐘
(湖南省湘陰縣城關中學,湖南 湘陰 414600)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實現生活化教學已經成為必然,是提高整體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了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旨在提升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效率。
生物本身是一門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學科,生活中有很多生物知識點,比如周圍的自然環境,土壤、植物、動物等都被納入到生物教學中,怎樣提高學生應用生物知識的能力是教師應該積極探討的話題。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和生活經驗,將生物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在一起符合初中生的實際發展特點,加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應用。另外生活是一個大的環境,蘊含的生物知識非常豐富,如果教師僅僅局限于課堂,初中生物教學將會非常枯燥,因此教師要拓展生物教學內容,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借助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不斷提升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要想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師首先得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許多新型的教學模式得到了應用,其中生活化教學模式是當前運用得比較多的教學模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初中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還沒有發展完全,教師要營造積極生活化情境,為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開展奠定基礎。比如在初中生物《消化與吸收》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我們每天會吃各種各樣的食物,如米飯、蔬菜、水果、肉類等,有些人吃很多都不會長胖,有些人吃一點卻會長胖,這是為什么?通過問題的提出讓學生自主總結出消化的概念。然后教師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探討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過程,這樣的教學過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入手,將生物知識與生活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有效的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是基礎,為了加強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應用,教師要立足于教材,積極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內容,不斷增添課堂的生活氣息。 比如在初中生物《基因的顯性和隱性》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從生活實際入手,利用生活化的知識點來引導學生:一個人會遺傳父母的很多特性,比如“單雙眼皮的遺傳”,這一內容與學生們是緊密相關的,教師從單雙眼皮的遺傳知識點入手,對學生進行引導,增添課堂的生活氣息。很多時候學生們都在討論某個人是單眼皮,他的爸媽可能是單眼皮,也有可能是雙眼皮。學生這樣的討論是有科學依據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這一生活化的知識應用到生物教學中,引出“基因的顯性和隱性這一教學內容。人的單雙眼皮是非常明顯的遺傳性狀,但是學生們在沒有學習這一知識點的時候還不知道怎么解釋這一現象,通過生活化的知識開展生物課堂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應用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性格發展比較活躍,他們對新鮮的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要從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入手,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可以實現生物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比如在初中生物《植物的生殖》這一內容的教學中,學生對有性生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如種子的發芽就是典型的有性生殖,但是學生對植物的無性生殖還沒有一定的認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來豐富他們的知識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農場里面了解和學習扦插和嫁接,這兩種方式都屬于植物的無性生殖,學生通過自主的觀察和了解對無性生殖有了一定的認識,激發學生善于觀察和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實現了生物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通過生活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將生物學習與生活實際更好的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促進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從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采取創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將生物教學內容納入到學生與自然、社會與文化的關系中,不斷實踐、不斷探究,最終實現初中生物的教學目標。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能夠為初中生物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加強初中生物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促進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