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政權
(四川省蓬安縣第二中學(四川省蓬安縣實驗中學),四川 南充 637800)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是經過歷史的篩選、積累、篩選而成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在道德、人格、理想、信念等方面,對我國中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應該重視,注重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愛國情操,樹立國家意識。
在現實生活中,傳統文化未得到較好的滲透與發展,與以下幾點因素有關:
課程標準規定了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實施建議,它是一定時期發展的結果。應該滿足社會的發展。然而現在初中語文所制定的課程標準,對傳統文化設置方面較為模糊,令授課教師難以把握。
教材是文化傳播的直接載體,現階段我們初中語文課本使用部編本,內容上主要選擇現代文、詩歌、文言文、外國文學,涉及面較廣,然而在傳統文化的滲透上還偏少。作為最體現傳統文化的詩歌、古代文學作品部分的內容偏少。
教師是直接面對學生,傳播知識的媒介。中學生思想現在還不成熟,喜歡某門學科的教師,這門課程就掌握得較好,不喜歡某門學科的教師,這門課程就掌握得較差。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未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教師未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使傳統文化知識得到很好地滲透。
另外,教師對傳統文化掌握的程度也是一個重要方面。部分教師的傳統文化知識、培訓經歷、教研等方面存在不足,這會影響到傳統文化的傳播。
針對以上這些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提議從以下幾點進行改進:
對于語文的學習,從弘揚傳統文化方面考量,應建立明確的標準。語文的課程標準除了強化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如最基本的字音、字形,這些方面。另外,還要對涉及傳統文化方面的文學常識方面進行擴充強化,提出相應的要求。如對古典文化優秀作家的代表作、文學流派、作品影響這些內容掌握的程度,古典文學涉及的篇目考核的標準。這些內容除了具有體現時代性的要求外,還要講究傳統文化的傳承,把人文素養納入能力的考察范圍。
另外,除了對課程標準具有明確的規定之外,筆者對現行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在編寫上有以下幾點建議:
1.注重教材對傳統文化所含有的人文關懷,關注古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關注自身等人文素養的提升。
2.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現階段初中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
3.所選詩歌文言文篇目,要具有代表性,易誦讀,易理解,幫助學生親近古代文學知識。
對于語文教材的編排,主要涉及到所選課文的比例和內容,以及單元之間的安排。對于涉及弘揚文化傳統的篇目應該予以增加,擴大此類主題所涉及的篇目,增加此種類型所占比例。
另外對于教材編排上,現使用的部編本教材,是以一個主題貫穿一個單元的,這樣的優點在于突出了本單元的核心,但在教材使用過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因以主題進行編寫,那么勢必題材上較為分散,同一單元散文、小說、記敘文穿插其中,不利于學生掌握同一種文體。而對于所涉及古典文學中古文篇目更是如此,所以在編排上應該將古文放置在一個單元中,方便學生集中記憶掌握,以便更好地傳承古代文學中的優良傳統。
除此之外,對于課后練習題的安排,以前對于習題的安排側重于基礎知識的訓練,習題機械化、序列化,現在使用的部編本教材,多是從綜合積累角度進行的,側重學生人文理解,在這些習題設計上,應該多結合我們的傳統文化,從傳統文化上進行反思,通過此種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來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
教師在平時應多親近和關心學生,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向師性,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便于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掌握知識。
對語文課程的理解各有不同,反應到課堂教學上也各有各的側重點。部分語文教師側重的都是語文知識、聽說讀寫的能力、道德情感,而對于語文課的延伸功能重視卻有不同。尤其文化意義上,有的教師很少涉及。所以在日常教學中也應該涉及到具有文化意義的篇目,加大講解力度,對于孝親敬老、尊老愛幼這些傳統美德方面,可以設置會話題目進行考察,這樣學生就會有相應的重視,在平時閱讀中,也會注意這方面的內容。只有教師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教學水平,才能使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到滲透。
筆者所寫的學生為某學校初一三班的學生。
學校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傳統美德,初中語文教師通過部編本教材“綜合性學習”板塊進行延伸。組織了一次“孝親敬老月”的活動計劃,想通過這個活動計劃,一方面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的優良傳統。本班以“孝親敬老,從我做起”為主題,制作了本班這一期的黑板報,在黑板報上通過向本班學生進行意見征集,擬定了主題模塊,通過分小組,搜集孝親的相關故事和名言警句作為內容,通過板報方式展現出來,學生們對中國的孝文化有了初步的理解。語文教師在本期作文課上,布置以“親情”為話題的作文,通過作文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感知,更好的體味與親人之間的情感。
另外,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回家后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學生均用實際行動來進行表示。通過此次活動,利用語文課的延伸功能,很好的培養了學生“孝親敬老”的意識,弘揚了中華文化“孝”文化,以此為例,我們可以利用課本的相關教材做延伸,在平時教學中注重弘揚傳統文化,并加以滲透。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失的一個部分,而弘揚傳統文化受到課程標準、教科書、教師課堂教學這三方面因素的影響,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應滲透在這三方面。通過課程標準的明確要求,教科書占有一定篇幅,教師上課過程中增加這方面的講解,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通過增加古典文學的教學,來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民族文化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