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開瑞
(山東職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4)
微博和微信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的流行,其意義并不僅僅限于它是一種網絡工具,它還發揮著傳播思想和建構觀念的價值觀導向功能。微博和微信在為當代在校大學生提供信息交流、互動學習新平臺的同時,難免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和形成產生一定的沖擊。
一、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被微博和微信所沖擊
(一)微博和微信沖擊到主流價值觀的傳統引導方式
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人們的價值取向已經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主要依靠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廣播等傳播。
1.主流媒體,如廣播、電視和報紙,特別是廣播和電視,一是大學生們接觸的機會較少,二是受時間空間的制約性較強,三是當代大學生不太喜歡這些過于正規和嚴肅的主流媒體。簡言之,在校大學生基本上沒有電視可看,也不愿意收聽廣播,網絡幾乎代替了廣播、電視和報紙的功能。
2.關于傳統的網絡媒體形式,一方面,由于黨和國家對網絡輿情的重視,網絡監管部門能夠適時地對網絡動態給予監督和控制,網絡世界里價值觀的建構還不至于過于變異而反常規。另一方面,傳統網絡媒體雖然也設立了各種網絡評論的平臺,但卻更多地局限于單方面信息發布方式,其影響力畢竟有限。
3.作為新興的網絡一代,微博和微信則更能迎合年輕群體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接收信息的習慣和渠道。微博和微信網絡形式的興起,會對傳統的輿論導向模式及核心價值觀領域的占有方式提出嚴峻的挑戰。微博和微信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的流行,其意義并不僅僅限于它是一種網絡工具,更重要的是,它還發揮傳播思想和建構觀念的價值觀導向功能。
(二)導致價值認知偏差的原因為信息更為紛繁復雜
微博和微信網絡空間的信息內容往往涵蓋著各個主題、各種門類,信息又繁雜而零亂,難免良莠不齊。一方面,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處在一個尚未完全成熟的發展時期,對大量不良信息的抵御力和辨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大學生難以對垃圾信息進行有效過濾,部分大學生微博和微信用戶不論是在對事實關注還是在價值觀的認知上,都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現錯誤和偏差。
(三)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不斷減弱
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主要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宣傳部門的文化宣傳以及各種形式的課余文化活動來實現。但是,以上對于大學生價值觀具有正向導向功能的各種形式,其各自的局限性也是很明顯的。
1.作為專業課的課堂教學往往只片面地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和培訓,而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道德觀念和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則容易被忽視。
2.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雖然是在校大學生接受價值觀教育的主要陣地,但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也遭遇了諸多尷尬。隨著網絡媒體的興起,特別是微博和微信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的逐漸盛行,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確引導,就可能導致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更加普遍的厭棄甚至抵制情緒,從而致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不但不能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還可能遭遇更多的困難而難以為繼。
3.校園內部的文化宣傳以及各種形式的課余文化活動則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和地域性,較之于新興的網絡媒體,其爆發性和實時性要弱得多。
二、大學生價值觀在微博和微信的沖擊和挑戰下,促使我們對之加以重視和研究,思考和探索新的時代條件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觀引導的新視角、新理念和新方式,為我們提供了機遇。
(一)鼓勵大學生建立和使用微博和微信,重視和研究微博和微信傳播過程中的作用。只有高度重視、積極研究以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新興網絡媒體的傳播功能和信息動態,才能搶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價值形態的制高點。
(二)樹立大學生正確的網絡觀,重視網絡法制與道德教育
1.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法制教育和監管。學校及其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及時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法制的宣傳和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對大學生的微博和微信空間進行即時跟蹤和監管,對于發送和傳播不良或有害信息的行為要堅決查處,為大學生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和樹立積極正確的網絡觀。
2.弘揚網絡道德,使其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優化大學生群體的網絡道德狀況,將網絡道德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長期建設中來,大力弘揚道德主旋律,形成網絡道德教育的巨大聲勢。
3.開設網絡文化選修課。在網絡世界里,引導學生以自覺的態度進行自我監督、自我管理,增強認知能力,從而使他們能夠辨別網絡世界的虛實真偽,不迷失方向。
4.利用大學生的自治組織,強化網絡使用的自我教育和管理,發揮學生自組織社團的自我教育和管理作用,以增強大學生網絡使用的自律性。
(三)必須進入微博和微信、利用微博和微信,從內部對其進行積極的干預和引導。
1.建立學校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借鑒微博和微信問政,形成微博和微信問教的教育管理機制,努力搭建學校與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的教育橋梁,以形成微博和微信問教的教育管理機制。
2.各級宣傳或文化部門利用微博和微信形式,在各個層次和范圍內經常開展不同主題的文化活動,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感、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3.以班級或專業為單位,開設微博和微信群。以輔導員為核心,以學生會干部和學生黨員為主,建設一批微博和微信信息員隊伍;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學校的相關教育工作者也應加入進來。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拓展和豐富微博和微信文化,為大學生營造健康和諧的精神家園及價值觀建構的良好環境。